禹王槊

中國古代兵器的一種

禹王槊(yǔ wáng shuò)是中國古代兵器的一種。基本形狀是一根鐵棒的前面鑄有一隻手。禹王槊是一種異常沉重的兵器,很少有人有力氣拿動它,揮舞殺敵就更不可能了。

在藝術徠作品中使用這種兵器的人有評書《劉秀走國》中的大將長人尤亮、《大明英烈》中的常茂,以及京劇《雅觀樓》中的李存孝。

傳說


禹王槊
禹王槊
它的來歷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最早是大禹治水時用來開山鑿石的工具和鎮壓江河中的妖魔鬼怪使用的神器。以後主要當作法器擺在廟門口代替四大金剛的作用。到後來歷朝皇帝的儀仗隊中都有它出現,為了顯示皇帝和大禹一樣功績非凡。

外觀


禹王槊有四種造型,基本形狀是一根鐵棒的前面鑄有一隻手,二指前伸或拿著一枝尖端向前的筆的叫做“指”,五指伸開的叫做“掌”,緊握拳頭的叫做“拳”,拳頭中橫握一根雙頭鐵釘的叫做“橫”。連在一起取其諧音就叫“執掌權衡”,以顯示為民除害的大禹的神聖。

介紹


古代的槊硬木製成,分槊柄和槊頭兩部分。槊柄一般長六尺。槊頭呈圓錘狀,有的頭上裝有鐵釘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裝有鐏。其主要技法有劈、蓋、截、攔、撩、沖、帶、挑等。丈八槊:槊的一種。長一丈八尺,故名。
使用槊這種兵器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就是《三國演義》中橫槊賦詩的曹操,不過這種早期的槊只不過是桿比較長的銅矛而已。

類型


槊有多種類型:
護手槊 長六尺。槊頭為半圓形,上面有八個鐵釘般長刺。
徠棗陽槊 全長七尺。柄上六尺。槊頭為圓形如棗的鐵鎚,上面密布六排鐵三釘。柄尾有棱形鐵鐏。
狼牙槊 尾部有鐏。
“槊是十八般兵器中的重型兵器之一,多用於馬上作戰。在雲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中就發現了戰國晚期、東漢早期的槊。槊的各類很多,結構複雜,較為笨重,多為力大之人使用。
槊是由矛和棒演變而來的。《正字通》一書中云:“矛長丈八謂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稱為“鐵槊”。古代的槊,柄用堅木製,長約2米,粗約一把,柄端裝有一長圓形錘,上面密排鐵釘或鐵齒六至八行,柄尾裝有三棱鐵鑽。因其形狀與狼牙相似,故也稱“狼牙槊”。《武備志》載:“棒首施銳刃,下作倒雙鉤,謂之鉤棒;無刃而鉤者亦用鐵爪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為杵,長細而堅重者為桿,亦有施刃鐏者,大抵皆棒之一種。”《水滸傳》中“百勝將”韓滔用的是一桿棗木槊;番將烏利可用的是一桿純鋼棗槊;別外,還有指槊,掌槊,雙槊,衡槊及棗陽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