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廣平鎮的結果 展開
-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轄鎮
-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轄鎮
- 河北省廣平縣廣平鎮
廣平鎮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轄鎮
廣平鎮位於大田縣北部,距縣城71千米。省道217線穿境而過,過境的莆炎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建設。北臨沙縣,東鄰奇韜鄉,南接建設鎮,西南靠永安市槐南鄉,西北與三元區中村鄉相鄰。區域面積為171.5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0550人,常住人口28099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2019年,廣平鎮下轄15個行政村:廣平村、五峰村、萬籌村、萬宅村、元沙村、蘇橋村、銘溪村、棟仁村、岬頭村、東景村、西園村、豐庄村、大吉村、興埔村、龍宮村。
2011年,廣平鎮有企業501家(集體16家、私營41家、個體444家)、比增8家;職工總數4466人,擁有工業固定資產7.52億元;銷售收入11.13億元,實現利稅1156萬元;實施技改項目2項,投入資金5320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8.22億元、比增53.8%。
明朝時,因廣平、五豐、萬籌、萬宅4個村連成一片,既廣又平,取名廣平。
明清時期屬大田四十四、四十五都。
民國時屬文江區的廣銘鄉。
1950年成立廣平區(含奇韜)。
1956年底併入文江區。
1958年成立廣平人民公社、東西人民公社。
1970年,以上兩公社合併為廣平公社,社址設於廣平村。
1984年改製為廣平鎮。
2019年,廣平鎮下轄15個行政村:
廣平村 | 棟仁村 |
五峰村 | 岬頭村 |
萬籌村 | 東景村 |
萬宅村 | 西園村 |
元沙村 | 豐庄村 |
蘇橋村 | 大吉村 |
銘溪村 | 興埔村 |
龍宮村 |
廣平鎮位於大田縣北部,中心位置約在北緯26°51′、東經117°49′,北臨沙縣,東鄰奇韜鄉,南接建設鎮,西南靠永安市槐南鄉,西北與三元區中村鄉相鄰。區域面積為182.9平方公里。
廣平鎮境域屬丘陵山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千米以上山峰有28座,以斗峰為最高,海拔1369米。大部分區域海拔370~710米。
廣平鎮位於大田縣北部,北臨沙縣湖源鄉,東鄰奇韜鎮,南接建設鎮,西南靠永安槐南鄉,西北與三元區中村鄉相鄰,東北與尤溪八字橋接壤。交通便捷,省道“217”線橫穿銘棟洋。鎮政府駐地廣平村,距縣城71公里,距三明市區45公里,素有大田“北大門”之稱。總面積18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77畝,其中水田面積19110畝,林業用地17.9萬畝,有林地12.9萬畝。轄15個行政村(廣平、五峰、萬籌、萬宅、興埔、元沙、蘇橋、岬頭、銘溪、棟仁、東景、西園、豐庄、大吉、龍宮),人口4.35萬人,黨員1194名。
廣平鎮礦產資源居大田縣各鄉(鎮)之首。縣屬煤礦、大竹林煤礦、硫鐵礦、合成氨廠、縣第一水泥廠、一鐵廠均在境內,為大田主要工業區。1992年末,廣平鎮有耕地面積2.15萬畝,其中水田2.05萬畝。森林面積12.97萬畝,木材蓄積量29.91萬立方米。萬宅村有成片的銀杏林,被譽為活化石,最大的樹高達30多米,胸徑1米多。礦產資源有煤、石灰石、鐵、硫、錳、瓷土、花崗岩、粘土、多金屬礦等。煤系面積13.75平方公里,已探明煤儲量2941.4萬噸,石灰石4275.5萬噸,鐵礦88萬噸,錳礦18.18萬噸。八洋崎有一連片草場,可利用面積1831畝。
廣平鎮年平均氣溫19℃,最高36.2℃,最低—1.5℃,無霜期250~315天,年降雨量904~2147毫米。
廣平鎮的大竹林有溫泉,水溫29℃,出水量為0.99升/秒。
1992年末,廣平鎮總戶數6685戶、人口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23人。多系漢族,回族、畲族、苗族各十餘人,滿族12人。
2011年,廣平鎮行政村15個,村民小組193個;總戶數8081戶、總人口3.77萬人,其中非農業戶711戶、人口2623人。
2018年,廣平鎮戶籍人口為41132人。
2021年7月,大田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廣平鎮戶籍人口40550人,常住人口28099人。
1992年,廣平鎮工農業總產值886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440萬元;糧豆總產量1.46萬噸,平均畝產266公斤,其中稻穀1.34萬噸,平均畝產372公斤;農業機械年末擁有總動力5406千瓦;農村經濟總收入6722萬元,凈收入3579.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73元;鎮財收入243.93萬元,其中預算內收入213.98萬元,預算外收入29.95萬元,自有資金127.08萬元。
2011年,廣平鎮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億元、比增11.44%。
2017年,廣平鎮企業個數共125個,企業從業人數3552人,其中工業企業62個,規模以上15個。
2018年,廣平鎮有工業企業44個,其中規模以上1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廣平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雨量充沛,農業產業得到較好發展,全鎮共有茶園面積6000畝,煙葉2000畝、毛竹5萬畝、蔬菜花卉1萬畝等,建有五龍山茶葉種植基地、潤田韭菜種植基地、“孝里情”太監雞養殖基地、小龍蝦養殖基地,產品暢銷三明、永安、泉州等地。正在建設萬籌雲悅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
1992年,廣平鎮有中學1所、完小11所、初小13所。
2011年,廣平鎮教育事業投入327萬元,有各類學校16所,在校生2843人。
1992年,廣平鎮有文化站、廣播站、電影院、電視地面衛星接收站及衛生院等。
2011年,廣平鎮有閉路電視用戶3986戶;鎮衛生院有病床20張,醫務工作人員19人;廣平鎮有93%以上人口飲用自來水。農民人均純收入8157元、比增9.68%;村民人均住房64平方米,居民45平方米;每百戶擁有洗衣機50台、自行車42輛、電視機100台(彩電99台)、電冰箱40台、摩托車96輛;廣平鎮有36%以上農戶用上液化氣、電磁爐。
2011年,廣平鎮擁有機動車975輛(客車11輛、卡車75輛、農用車120輛、拖拉機327輛、小汽車442輛)、比增12輛;有固話2500部、比減370部,手機2.56萬部、比增2600部。
2011年,廣平鎮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鋪設自來水管道70.76公里,涉及15個村(場),受益人口1.28萬人;興修災毀水利工程10處,治理水土流失41.33公頃,整治村莊河道0.8公里;竹林灌溉建池12立方米一個。總投資622.98萬元。
2011年的自來水工程6月動工,11月竣工。廣平縣內鋪設口徑25~32毫米管道長1.25萬米,建容量150立方米蓄水池1個,日供水量150噸,可供2277人日常生活飲用水。總投資62.18萬元,其中上級補助20.47萬元、村自籌41.71萬元。
2011年11月,廣平鎮對縣道文廣線在廣平村的一座長40米、寬8.5米危橋進行改造,鋼筋混凝土結構,12月底完工;總投資100萬元。
莆炎高速公路動員會現場
莆炎高速公路工程簡介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各項事業全面迅速發展。省道“217”線貫穿境內,過境的莆炎高速公路正在施工建設,已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和村村通電的目標,郵電通訊發達,電信、移動、聯通網路覆蓋全鎮,有線電視網路普及率97%。
截至2017年,廣平鎮境內有文昌閣、光裕堡、紹恢堡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黃岩洞、東岩寨、慧林洞、白鶴洞、獅牯洞等名勝古迹,境內有潭城堡、龍會堡等數座土堡。
廣平鎮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大田一中校園內,始建於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大田先民為供奉祭祀文昌帝君,造召能工巧匠,在城南郊赤岩的重樓之間建文昌閣。清康熙六年,移建於鳳凰山南麓的明倫堂前泮池只東南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進行重修。1984年8月,大田縣人民政府把文昌閣遷建於大田一中科學樓前泮池之北。
潭城堡
潭城堡,是大田縣尚存的具有較大規模的40餘座土堡之一。土堡的外牆保存相對完整,堡身高12米,圍牆外圍323米,外徑65米,內徑55米,牆厚10米,為單層實腳結構,壁上設環形走馬廊。該堡建於大田縣廣平鎮棟仁村。位於銘棟河畔龜坂,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為棟仁村鄭氏先祖鄭尚所築,與銘溪村的龍會堡相望。
截至2017年,境內有文昌閣、光裕堡、紹恢堡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黃岩洞、東岩寨、慧林洞、白鶴洞、獅牯洞等名勝古迹,境內有潭城堡、龍會堡等數座土堡,還有神奇山水北洋崎--生態旅遊休閑項目正在開發,具有較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
元沙五龍山茶園
一是強化特色品牌建設
利用莆炎高速建設的有利時機,正在加快推進下坪、犁田峰、施坑新型建材等綠色產業園區建設。建有五龍山茶葉種植基地、潤田韭菜種植基地、“孝里情”太監雞養殖基地、小龍蝦養殖基地和萬籌雲悅源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產業園。
二是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遊客接待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著力以五龍山生態茶園為核心區,開發元沙水庫休閑度假區,融合銀杏公園、北洋崎、天子山等景點,創建3A級景區;村容村貌、裸房、河道整治行動不斷,河長制全面提升。
三是堅定文化自信引領
轄區內有古建築紹恢堡、深源堂、光裕堡、文昌閣等省保單位,黃岩洞、東岩寨、慧林洞等古堡古寨、古洞古韻、古人類活動遺址,更有歷史名人郭居敬,他是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元代學者,影響中華文化六七百年。後人們將孝文化融合家風家訓、宗族文化元素,提升孝德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居敬的出生地廣平村被評為福建省“家風家教示範基地”。
四是堅持制度創新引導
創新“黨建+”發展模式,元沙村小康示範村建設成效顯著;創新建立廣平鎮視頻監控中心,對鎮村重點領域、重點環節55處實施可視化監管;對各大風險隱患點實行建檔立卡、掛圖作戰管理模式,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紮實推動扶貧攻堅
推進“一家四業”精準扶貧模式,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讓貧困戶享受紅利,產業、就業、醫療、教育、保險等各項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完善大坋新村等易地搬遷工程,牢固精準扶貧成果;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55戶774人已實現252戶763人脫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通過全鎮4萬多人民的共同努力,逐步構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麗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