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荒村的結果 展開
荒村
明代于謙詩作
荒村是明代于謙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描繪了遭受蝗災之年的農民生活,揭露了政治的黑暗,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生活的關懷和同情。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那知官府內①,不肯報災傷。
①旱蝗:旱災、蝗災。指天旱蝗蟲成災。
②老翁:指對年長者尊稱,即老漢。翁,男性老人。
③佣納債(yóng):以給人雇傭之所得來繳納債金。佣,受人雇傭。
④稚(zhì)子:幼兒。
⑤輸糧:向公家繳納的糧食。輸,本意送達,引申為繳納。
⑥風生屋:屋裡到處都刮著風。生,產生,刮著。
⑦梁頹(tuí):屋樑衰敗,敗壞。
⑧月墮床:月影(從敗壞的屋樑間)照射到床上來。墮(duò),落下。
⑨牧民者:古代統治階級蔑視勞動人民,把官吏統治勞動人民比做牧人牧養牲畜。牧民,治民。
村落荒涼又貧窮,年年乾旱鬧蝗蟲。
賣掉兒子交租稅,老人還債當傭工。
房塌屋露月照床,四壁殘破不擋風。
哪知名為父母官,不向朝廷報災情。
詩人作巡撫十八年之久。上任頭幾年(宣德五年至十年,即1430—1435年),適逢河南、山西旱災蝗災接連不斷,他奉命視察災情。據《明史》本傳載:“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旱,輒上聞。”從此詩內容看,重在寫災年裡農村的破產,大概作於宣德九年(1434)前後。
這首詩寫遭受蝗災之年的農民生活。本詩用形象而生動的筆墨具體細緻地展現出荒草的景象。在詩人的筆下,人民的生活極其困苦,由於年年蝗災,已經窮到無錢、無糧、無完屋的地步,荒涼由此可以想見,但地方官卻因為擔心影響了“政績”,“不肯報災荒”,直指官員的冷漠與自私。本詩揭露了官場上的黑暗與冷漠,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生活深切的關懷和同情。全詩語言精練、結構謹嚴、形象鮮明,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對人民深切的理解和同情,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
這是一首揭露階級矛盾,關心民生疾苦的詩。詩題叫“荒村”,已經揭示了農村凋敝的現實。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開頭兩句總寫荒村,點明原因。農村倍受旱災和蝗災之苦,年復一年,沒有收成,因而農民破產,農村凋敝,村落十分荒涼冷落。一個“甚”字,寫出了荒涼的程度。這是明代廣大農村的縮影。
首聯概寫,頷聯詳寫,“老翁佣納債,稚子賣輸糧”。集中寫一家農戶。這家農戶的生活,老翁為了還債,年紀老了,還得去做僱工。傭工所得,只夠還欠債的,可是官府還要催繳賦稅。老翁只好忍痛將自己的幼子賣掉,用賣兒賣女所得的錢去繳納官府的賦稅。從此老翁一家骨肉分離。可以預見老翁的境況將會更加惡劣。
“破壁風生屋,梁頹月墮床”,頸聯繼續寫老翁貧困的生活。牆壁坍壞,風如同從屋裡出來一樣,屋樑倒塌,月光直照床上。這兩句寫得很形象。這裡雖然寫的是一個農戶,但他是千百個農戶的代表。這兩聯對“甚荒涼',“苦旱蝗”作了具體形象的描繪。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尾聯把“村落甚荒涼”的社會原因揭示出來了。地方官吏為了陞官發財,不肯如實上報災情,以減免一些租稅。所以說“荒村”的直接造成者是地方官吏。
這首詩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吏一面逼迫人民賣兒賣女納糧,一面又討好上司,掩蓋災情的罪行,揭露得非常深刻。不過作者把責任都歸在地方官吏身上,這當然是不準確的,根乎還在最高統治者身上。
這首詩語言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事雕琢,選擇了富有典型事例來描繪而獲得很好的效果。
中華詩詞非遺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葉寶林《歲月不老》:《荒村》一詩,對這些“報喜不報憂”,不顧百姓死活的污吏進行了揭露和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