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圍棋史
成都時代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國圍棋史》是一部介紹中國圍棋運動起源、發展和傳承圍棋文化的權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棋史的時間上限為圍棋的起源,下限至1987年止。全書共分為三編,分別為中國古代圍棋、中國近代圍棋、中國當代圍棋。《中國圍棋史》對於圍棋愛好者有一定的幫助。
《中國圍棋史》是中國圖書出版史上的第一部關於圍棋歷史的權威著作,這是辭世三年的成都棋院前院長劉善承的遺作。《中國圍棋史》詳實記錄了圍棋三千年的起源、發展、傳播、興衰及新中國成立以後,圍棋迅速發展壯大並成為世界圍棋強國的全過程,該書的出版也填補了中國圍棋史和圖書出版史的一項空白。
不僅要寫得好,還要寫得快。
編寫中國體育單項運動史,不同於編寫一般的史書,不同於民族的、國家的通史,也不是體育大百科全書。我們的重點,要寫各項目運動產生、發展、演變及沿革,不僅反映該項目在我國開展的情況,在人民生活中的影響,以及在世界體育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要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為今後提供歷史依據和經驗。“國無信史,士之恥也”。我五千年文明古國有編史修志的傳統,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欣欣向榮,盛世修史更有條件。我們有責任編出觀點正確、史料翔實、具有權威性的各單項運動史,作為體育教學、業務工具書,這是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指導作用的。
要編好這套單項運動史書,應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精神為準則,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對該運動項目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在一定範圍內組織討論,作出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和評價。要堅持“五性”,即科學性、歷史性、說理性、社會性和可讀性。
科學性——編史書首先要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即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其次,各個項目的運動史應該是科學的史學著作,要有來龍去脈、社會背景,科學地評價歷史重要事件和人物,反映出該項運動在全國,在各個階段的宏觀面貌,擺正其在歷史進程中、世界對比中的位置,並對歷史經驗作出有科學價值的總結,從中提煉出規律性的東西,提高到理論分析,用以指導今後的發展。既不能寫成政治思想發展史,也不能寫成純技術的東西,搞得像個文件彙編或業務工作總結。要按項目自身發展的過程劃分階段,而不要按政治形勢發展劃分。
歷史性——史書首先要求實存真,即堅持真實性,堅持實事求是,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資料要全面、翔實、系統,選擇能反映歷史本質、歷史真實的材料來寫,是非功過分明,不能摻假,不能用主觀想象去美化或歪曲歷史。對歷史的事實,要用今天的眼光再評價、再認識,但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背景,不能用今天的政策去重新裁剪歷史事實。革項運動史,著重是寫新中國的,以前的也要寫。特別是古代史料有一個去偽存真問題,要下大功夫,沒有把握的不寫。要注意總結新鮮經驗,但經驗不成熟的不寫。主要寫成就。缺點、錯誤也要寫;但應寫有重大影響的、有典型意義的失誤,雞毛蒜皮寫了有什麼價值?用什麼觀點寫呢?就是通過總結歷史上的缺點、錯誤的教訓,鑒往知來,奮發後人。而不是使人在挫折面前灰溜溜的,以致影響前進的勇氣和信心。拿武術來說,過去受“左”的影響,看陰暗面多了一些,傷了一部分人的積極性,整頓挖掘工作也停了一段時間。後來恢復了,進展也較緩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從根本上糾正了“左”的觀點,對武術、對少數民族體育充分重視起來,把它們同近代項目共同發展,互相輝映,作為中國體育的一個鮮明特色,這幾年才有了很大的發展。這個曲折過程可以寫一寫,但並不是每個項目都要千篇一律地寫一通如何受“左”的干擾,典型的才寫,一般可略去或掛上一點。要寫歷史的必然性,不寫偶然性,要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成為傳世之作。
說理性——寫史,要史論結合,以史為主,也要講一點道理,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立論要正確,邏輯要嚴密。避免講空道理,要運用史實說話,才有說服力,史料也活了。有人問:足球為什麼從十億人中選不出十一個人來?還有人認為足球上不去是因為我隊思想不過硬。實踐並不是這樣簡單,要看到足球難度大。中央領導同志指出:它是一個國家經濟、人民體質、技術水平的綜合表現。我國體育人口不多,參加足球系統訓練的人很少,足球的社會水平不高,而世界水平很高,要搞上去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不能求成過急。這些情況和道理講一講,就有助於外界了解足球的特點和規律。說理要深入淺出,注意普及性、知識性。
社會性——要突出各個項目發展的社會意義、社會效益、社會功能,並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顯示新中國各項目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正確性。體育的社會功能突出的一條是振奮民族精神。邊防前線戰士說“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體育上可說是“辛苦我一個,振奮十億人”,還可以振奮全球的中華兒女。現在獨生子女多了,宣傳體育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功能,對於吸引從小參加體育活動,培養雄厚後備力量尤為必要。
可讀性——要提高歷史書的藝術水平,文字要準確、通俗、流暢、生動活潑、引人愛看,不能幹巴巴的,枯澀難懂,令人不能卒讀。寫事要有聲有色,可歌可泣,結合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寫人要有血有肉,富有形象感,使外行看得懂,內行也要喜愛看。這樣才能使史書成為生動有益的教材,搞好了還可以播之全球。
要編好這套史書,還要克服“五難”。首先要克服時間難。時間少,確實是個困難。但時間是可以合理安排,可以擠出來的。我曾寫過一副對聯: “無志輕歲月,有才惜光明。”橫批是“立志成才”。勸有才的人也要珍惜時間,“天才就是勤奮”。寫史書是很不容易的,完全用業餘時間進度太慢,要集中人、集中一段時間寫,這就要求領導大力支持。要注意在離退休或即將離退休的幹部中物色寫史書的人才,一來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二來有充裕的時間。此外,還要千方百計克服經費難、出版難、資料難及評價歷史人物事件難。我本人也要和大家共同奮鬥,該開的綠燈就要開。
(此文是原國家體委副主任張彩珍在 1986年單項運動史編寫會議上的講話摘錄)
《中國圍棋史》是一部介紹中國圍棋運動起源、發展和傳承圍棋文化的權威性著作,具有很高的社會效益。棋史的時間上限為圍棋的起源,下限至 1987年止。劉善承先生任主編,各編的撰寫者是:第一編,蔡中民;第二編,趙之雲;第三編一至三章,鄭懷德,四至六章,邵福棠、汪凱。圖片收集整理及文字說明,陳克忠。為使全書體例一致,在不改變各編基本觀點的前提下,由劉善承對第一、二編文字作了少量改動,對第三編文字作了部分刪節整理,對附錄作了整理補充。參加編寫工作的還有楊光輝先生。
今天,《中國圍棋史》在脫稿近20年之後終於出版了。在這裡,我們衷心感謝中國圍棋協會副主席、成都圍棋聯合總會理事長龔錦華先生給予的全力支持。同時,還要感謝成都圍棋聯合總會總幹事長馮宗存先生、原蜀蓉棋藝出版社副社長陳克忠先生、成都時代出版社資深編輯杜維新先生為該書出版所作出的努力。
願《中國圍棋史》一書能成為圍棋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第一編 中國古代圍棋 |
第一章 圍棋的起源和春秋至三國時期的圍棋 |
第二章 兩晉南北朝和隋朝時期的圍棋 |
第三章 唐五代時期的圍棋 |
第四章 北宋和南宋時期的圍棋 |
第五章 元明時期的圍棋 |
第六章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圍棋 |
第二編 中國近代圍棋 |
第一章 晚清時期的圍棋 |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圍棋 |
第三編 中國當代圍棋 |
第一章 建國初期的圍棋活動 |
第二章 圍棋運動發展基礎的奠立 |
第三章 圍棋新手的崛起 |
第四章 圍棋運動的挫折和恢復 |
第五章 圍棋運動大發展 |
第六章 中日圍棋進入對抗時期 |
附錄一 圍棋史簡表 |
附錄二 棋手對局選 |
附錄三 中國國家段位棋手名單 |
編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