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老虎山的結果 展開

老虎山

浙江省餘姚市老虎山

老虎山位於餘姚市城南約4公里的明偉姚家店面側,是一座海拔公59.38米的小山。老虎山以東為廣闊的姚江平原,以西為四明山山脈。1992年對分佈在山頂的大土墩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51件。

概況


老虎山位於餘姚市城南約4公里的明偉姚家店面側,是一座海拔公59.38米的小山。老虎山以東為廣闊的姚江平原,以西為四明山山脈。由於杭甬高速公路需從老虎山主峰穿過。1992年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對分佈在山頂的大土墩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土墩編號為92餘老D1。發掘工作自1992年3 月10日至5月20日,歷時70天。
墩內共發現墓葬20座,編號D1M1~D1M20。出土各類隨葬器物151件。其中西周至春秋時代土墩墓14座,戰國至漢初土坑墓6座。墓葬形制的不同分為“西周春秋土墩墓”和“戰國西漢土坑墓”。

古墓發掘


老虎山一號墩的發掘,對於加深認識西周春秋時期土墩墓的埋葬特點和習俗,進一步了解戰國時期浙江地區墓葬制度和變化情況和內涵特徵,都有許多重要的啟示。充分反映出戰國前後古越地區埋葬制度的變化情況。這種變化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是墓葬形制,墩內十四座西周春秋墓皆為具有本地傳統特色的平地掩埋的土墩墓形制,而其它六座墓,除D1M13僅為小型土坑墓外,其餘五座均為較大型的深土坑木槨墓,似乎原來平地掩埋的土墩墓形式到此時已完全為豎穴土坑墓所取代。二是墓葬內隨葬遺物,一號墩內五座較大型土坑木槨墓的隨葬遺物情況明顯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以D1M10為代表,隨葬遺物除青銅劍、戈和玉璧外,其餘全為印紋硬陶和原始瓷。第二類以D1M14為代表,隨葬遺物中,既有原始青瓷的鼎、瓿,壺和香熏,又有彩繪泥質陶的鼎、盒、壺、豆和鈁,也就是說隨葬有兩套質地不同的仿銅陶瓷禮器。第三類以D1M1和D1M2為代表,墓內出土的全為鼎、盒、壺、鈁等泥質黑衣陶仿銅禮器,不見原始瓷和印紋硬陶。可以認為,這種墓葬隨葬遺物狀況,客觀地反映出戰國中期越被楚敗之後,楚文化因素逐漸在越地佔據重要地位的歷史態勢。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就老虎山乃至浙江總體情況而言,以上三類情況並不絕對構成互有先後的遞嬗關係。特別是第一類和第二類情況的墓葬,直至戰國末期到西漢早期仍有較多存在。這些考古資料表明,文化的相互浸染或更替,絕不是像軍事的佔領和統治那樣來得突然和乾脆。土著的越文化雖然受到了楚文化的強烈打擊與影響,但越民族自身的歷史文化傳統並沒有因此而完全消失,而是仍然頑強地得以保留和發展,楚文化在這個地帶所表現的只是兩種文化因素並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