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8條詞條名為春天的結果 展開
春天
布蘭詩歌樂曲之一
春天是一首詩歌,是布蘭詩歌又稱博伊倫之歌,拉丁文歌詞,分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愛情,在中世紀被稱作拉丁抒情詩。
《春天》是布蘭詩歌(又稱博伊倫之歌)中的的二個曲目,時長8:12
如下(原文為拉丁文)
春之笑靨
廣布大地,
嚴酷的冬天
慌忙逃遁;
美麗的花神
身披五彩長裙,
甜美的讚歌
在林間回蕩。啊!
躺在花神的懷中
日神歡顏依舊,
繽紛的花兒環繞四周,
風神送來
甜蜜的芬芳。
快讓我們相戀
分享這愛的甘醇。啊!
夜鶯唱著
甜美的曲子,
青翠的草茵在歡笑
綻放著美麗的花朵,
快樂的鳥兒
在林中穿梭,
姑娘們的歌聲是
無盡歡樂的開始。啊!
陽光照耀著萬物,
溫暖而純潔,
四月歸來
向世間展現她的容顏,
人們的心中
充滿了愛的渴望
淘氣的愛神
統帥所有的快樂。
春的節日里
萬物復甦
春天的魅力
讓我們欣喜萬分,
重逢那久違的幸福;
把這心醉神迷的日子
好好珍惜,
莫要任其虛度。
忠實地愛我吧!
我也以愛相報:
傾注我全部的身心
和靈魂,
浪跡天涯
我也要與你相伴。
真誠的愛情
將命運之輪推動。
看這令人渴望
而迷人的春天
帶回了歡樂和幸福,
草地上
繁花似錦,
燦爛的陽光,
驅散心頭的憂傷!
夏日重現,
苦難的冬天
無影無蹤。啊!
冰雪消融,
冬風匿跡,
春天吮吸著夏的乳汁;
那些可憐的人哪
卻不懂
享受這美妙的夏日
追求那甜蜜的愛情。啊!
沉醉在甜蜜中
帶著榮耀
和歡樂,
投入全部的身心
只為盡情地享用
丘比特的獎賞;
遵從維納斯的意志
分享帕里斯的
榮耀
與快樂。啊!
歌詞用拉丁文,其性質是放浪於飲酒、女人與愛情的學生歌曲,分為3大部分:1.春,2.小酒店,3.愛情,演出時有啞劇動作,伴有丑角和舞蹈場面。此曲寫作手法簡單,摒棄了常用的對位、主題發展、變奏等,而是用同度,八度,三度的聲部進行,句段多重複,是一部音效極佳的作品,現在經常被影視作品所引用。
Burana——在德國慕尼黑南部阿爾卑斯山谷中上巴伐利亞州的小鎮貝內迪克特,有一所始建於公元740年的古老修道院--布蘭修道院。由於偏僻和隱秘,很少受到戰亂和其它天災人禍的破壞,因而保存著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歷史文獻。1803年,考古學家在這所修道院中發現了大量中世紀詩歌和戲劇古卷,其創作時間大約在11至13世紀,在內容上可以分為宗教和世俗兩類,其中的兩百多首作者不詳的世俗詩歌經巴伐利亞的學者整理出版,這就是《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
這些大部分用拉丁文寫成的詩歌顯然出自神職人員和落魄文人以及流浪學生的手筆,其中蘊含的放蕩不羈的精神和對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讚美以及對封建社會的無情嘲諷都令人驚訝。毫無疑問,這些被稱作"中世紀的拉丁抒情詩"的作品出現在以基督教文化為中心的時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1935年,奧爾夫讀到了這部詩集,這使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奧爾夫,在時空的某一個點上找到了過去與現在的聯繫。他的衝動,在閱讀完這本詩集后,形成了一種對人類與自身命運的思考。因此衝動而成就的這一部"為獨唱者、合唱隊、器樂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他將它稱為"情景康塔塔",並且要求以舞台作品的方式演出。
1937年6月8日,《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在法蘭克福首演。當時的德國,由勛伯格、韋伯恩、貝爾格等人限定了的一種現代音樂語言——十二音列。不僅是音樂界的焦點,更間接或直接地影響了當時所有的現代音樂。而奧爾夫作為一個兒童音樂教育家,在他與友人D·京特合辦"京特體操—音樂—舞蹈學校",探求音樂與語言動作的結合及各種打擊樂的配合,寫成《教學作品》,創建獨特的兒童音樂教學體系后,已經掌握了自己的音樂語言。
奧爾夫說過:"音樂表現越是本質、單純,效果也就越直接、強烈。"
奧爾夫的美學思想就是簡樸、單純。
他偏愛強烈、明快的節奏,認為節奏是一切音樂的開始。他使用最原始,最簡單的節奏,不斷反覆,用盡之後才換另一節奏。他的節奏乾脆,利落,不重視和聲行進,不屬於動力型,屬靜態型。在整部康塔塔中,激蕩人心強健有力的節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旋律由短小動機連續不斷地反覆而成,不用模進,不用變奏,沒有表情的因素,沒有明確的特性,只有通過歌詞、節奏、伴奏才能理解。在《Carmina Burana 布蘭詩歌》中的旋律語言包羅較廣,從單旋律歌曲、民間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劇,面貌多姿多彩。
他的和聲多用一級和五級和弦,大多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幾乎不用半音。只有在驚嘆句的時候才會用一下不協和和弦。
《布蘭詩歌》充滿了令人驚奇的成分和戲劇性,它大開大闔,既有雄壯的吶喊,又有委婉的詠嘆,猶如洶湧的急流撞向岩石發出澎湃的聲響,又如潺潺小溪蜿蜒地流向柔軟的草灘。樂隊與唱詠交相輝映;令人震撼的打擊樂像是命運的召喚,有著強烈的扣擊靈魂的效果。《布蘭詩歌》是一曲對生命的讚歌,似乎有神的目光在暗中注視。它在三個主題引導下微妙地涉及了“信仰”、“死亡”等動機,調性既有著世俗的歡樂成分,又有著史詩般的恢弘氣勢。其中所隱含的真正的動機,則是對短暫人生的垂憐、惋惜和哀嘆。借用里爾克的詩句來描繪這部作品就是:“真正的憐憫之神,他來時威風凜凜,光芒/耀眼地向周圍傳播,跟諸神一樣。比吹著安穩的大船的風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