櫛風沐雨

漢語成語

櫛:梳頭。沐:洗頭。風梳發,雨洗頭。形容奔波勞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也作“沐雨櫛風”“櫛沐風雨”“沐雨梳風”“風櫛雨沐”“梳風沐雨”。

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拼音


zhì fēng mù yǔ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天下》:墨子稱道曰:“昔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
譯文:墨子稱讚說:“從前大禹治水時堵塞洪道,疏通長江黃河並使四夷九州溝通起來,整治的大河三百條,分支河道三千條,水渠溪流不可計數。大禹親自抬筐揮鏟,終於匯聚地面的水而使它歸入大江河。勞苦奔波累得腿肚子消瘦,小腿上無毛,淋著暴雨,冒著狂風,安頓下萬家城邑。禹是大聖賢,仍親自為天下事務如此操勞。”

典故


三國魏•曹丕《黎陽作詩三首》其一:“霖雨載途,輿人困窮;載馳載驅,沐雨櫛風。”
《宋書•何承天傳》:“櫛風沐雨,不以為勞;露宿草寢,維其常性。”
唐•李世民《征高麗誓師文》:“堯戰丹浦,舜伐有苗,文王戡黎,成湯征葛。此四君者,豈樂櫛沐風雨,勞師疲眾?以為不誅兇殘化不洽,不翦暴亂人不安。”
宋•范成大《百丈山》:“沐雨梳風有底忙,解鞍來宿贊公房。”
《元史•禮樂志三》:“相我祖宗,風櫛雨沐。昔同其勞,今共茲福。”
明•袁中道《應天武舉鄉試錄後序》:“為武臣者,或攻或守,擐甲枕戈,梳風沐雨,勁敵在前,爰書在後,榮則九天,辱則九地。”
清·袁賦諶《重修(袁可立)始祖榮公遺像記》:“就貿遷荷鋤者,流當日之櫛風沐雨漢馬功高,獲封於此,而世蔭其官,創業垂流不雲辛勞矣。”

例句


《雍正皇帝》四八回:“大人如此關心百姓疾苦,櫛風沐雨,連夜巡河,真讓我輩慚愧呀!”

成語辨析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字音辨析:“櫛”不能讀作“jié”。
近義詞:風餐露宿(側重辛苦)、風塵僕僕(側重奔波忙碌)、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廢寢忘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