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胡小石的結果 展開

胡小石

原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胡小石,男,名光煒,字小石,號倩尹,又號夏廬,齋名願夏廬,晚年別號子夏、沙公。188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浙江嘉興。國學大師,兼為文字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藝術家。原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

於古文字、聲韻、訓詁、群經、史籍、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書畫之學,以至辭賦、詩歌、詞曲、小說、戲劇,無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學、書學、楚辭、杜詩、文學史最為精到。代表作品有《甲骨文例》《遠遊疏證》《說文古文考》等。

1962年3月16日晨病逝於江蘇省工人醫院,享年74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888年生於南京。
五歲即讀《爾雅》,對張惠言的《儀禮圖》也研學多遍。
1906年9月考取兩江師範學堂預科。
1907年2月插班入農學博物分類科。被梅庵先生髮現並親自在課餘授其傳統國學。始學北碑《鄭文公碑》和《張黑女墓誌》,於《鄭》取其堅實嚴密,於《張》取其空靈秀美,從此筆力沉著,書藝大進。

工作經歷

1917年經梅庵先生介紹,到上海任明智大學國文教員。
1918年1月應邀到梅庵先生家當塾師,一方面教其弟侄經學、小學及詩文,一方面又師從梅庵先生及與梅庵過從甚密的晚清老宿沈曾植、鄭大鶴(鄭文焯)、王靜安、曾農髯(曾熙)等,學帖學、金石文字學及書畫、甲骨學等。曾任金陵大學教授,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與陳中凡、汪辟疆並稱南大中文系“三老”。
1920年11月離開上海北上,受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之聘,任該校教授兼國文部主任,與同在該校執教的李大釗先生相識。
1922年7月辭職南返。
1924年出任金陵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
1939年一度兼任雲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在昆明期間與楚圖南等人過從甚多,還結識了思想進步的工商企業家鄭一齊,鄭贈送胡小石一批進步書籍。
1940年1月離開昆明回重慶中央大學,途中遭特務搜查,鄭一齊所贈進步書刊被悉數沒收,被列入特務監控的黑名單之中。
1947年5月同情和支持中央大學愛國學生率先發起“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鬥爭。“五·二〇”慘案后,又與其他中大進步教授一起,公開發表宣言,抗議當局之措置,營救被捕青年學生。
1948年底1949年初臨危受命,與森林系教授梁希、生物系教授鄭集一起被推為常務委員,主持校政。4月11日南京各大專院校分別在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政治大學為“四·一”慘案中犧牲的烈士舉行追悼會中親致悼詞。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出任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成員,兼任文學院院長。
還曾圖解“太歲在寅曰攝提格”,並據此測算屈原的生年。
1961年5月抱病參加校慶學術報告會,主講杜甫詩作特色,大教室內座無虛席,校長郭影秋及許多教授(其中包括南京師院中文系段熙仲教授)都專程趕來聆聽。
一生長期執教,曾在明智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西北大學、四川國立女子師範學院等校任教,歷任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教授兼國文部主任,雲南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金陵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國立東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與文學院院長、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與文學院院長。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10年與同學楊仲子之妹楊秀英結為伉儷。

健康狀況

1962年3月16日晨病逝於江蘇省工人醫院,享年74歲。

個人作品


專著
作品名稱出版時間
《甲骨文例》1924
《遠遊疏證》1926
《說文古文考》1927
《金文釋例》1928
《古文變遷論》1933
《齊楚古金錶》1934
《聲統表》1937
《胡小石書法選集》1988年
《江津縣方言志》
《說文部首疏證》
《楚辭辨名》
《書庫方二氏藏甲骨卜辭印本》
《金石蕃錦集》
《屈原賦考講義》
《中國文學史》
《願夏廬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