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集勛(1835——1904),原名篤,字鶴甲,號昆墀。桃江大栗港龍子山人。家貧好學,智力過人。咸豐七年(1857)府院試皆取為第一。同治十二年(1873)中舉人,次年赴京會試,與田游蘇、龍駒同登進士榜。在中國歷史上,一地同榜三進士,被傳為文壇佳話。
傳說劉集勛初定為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在殿試時,
咸豐帝發現他試卷中的一個“馬”字下面寫的是一橫,“馬”字繁寫實是下面四點。皇帝批語說:馬僅一足怎能行?於是降為
二甲三十名。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在院工作三年,后安排到河南唐縣任知縣。
時值大旱,遍地飢荒。他便放賑救災,安置和救助老幼病弱災民,使許多災民獲得重生。後來因工作失察,被開缺回鄉。他見朝政腐敗,回
益陽之後,決計不再為官。就在古家沖建一住宅,名為“種芝堂”。堂上有一副對聯,明示了他自己的心志。
聯雲:
春夢醒浮生,且將壘塊澆胸,何必問
玉署芸香,琴堂花落;
秋風動歸興,自此田園適志,莫辜負窗前草色,階上苔痕。
劉集勛文學功底深厚,當時,他和蕭運昌、
張炳熙、袁蔚南有“益陽四大先生”之稱。光緒 戊 戌年曾為
龍洲書院山長,執教數年,桃李遍益陽。著有《種芝山房詩集》。
劉集勛存世的墨跡不多,市場上有他的一副
壽聯被拍賣,開價兩萬元。筆者發現的這篇敘文是由“誥授朝議大夫升用府候補
直隸州知州知益陽縣事
樂山唐步瀛”所撰。書法屬劉集勛手跡,落款是“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補用知州河南唐縣知縣劉集勛拜書”,其後,蓋有“劉集勛印”、“昆墀”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