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木竹子的結果 展開

木竹子

藤黃科藤黃屬植物

木竹子為藤黃科植物木竹子(學名: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 ex Benth.)和嶺南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 Champ.)的果實。分佈在廣西、廣東、海南等地。味甘,性涼。歸脾經。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治療胃熱津傷,嘔吐,口渴,肺熱氣逆,咳嗽不止等病症。

入葯部位


果實。

性味


味甘,性涼。

歸經


歸脾經。

功效


清熱,生津。

主治


治療胃熱津傷,嘔吐,口渴,肺熱氣逆,咳嗽不止。

相關配伍


治鐵砂入肉不出:用(木竹子)鮮果搗爛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生食,適量。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

採集加工


冬季果熟時采,鮮用。

形態特徵


1.木竹子常綠喬木,高5-17m。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葉片革質,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7-15cm,寬2-5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微凸起,側脈每邊在8條以上,在近葉緣處網結,不達中緣。花單性,稀雜性,橙黃色;雄花數朵組成聚傘花序,再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萼片、花瓣均為4數;雄蕊多數,合生成4束,高出於退化雌蕊;退化雌蕊柱狀,具明顯的盾狀柱頭,4裂;雌花序有雌花1-5朵,退化雄蕊束短,束柄長約1.5mm,短於雌蕊;子房長圓形,2室,無花柱,柱頭大而厚,盾形。漿果球形、卵形至倒卵形,熟時青黃色,直徑2.5-3cm,先端有宿存柱頭,果皮有黃色樹脂。花期5月,果期7-8月。
2.嶺南山竹子常綠喬木或灌木,高5-15m。樹皮深灰色。老枝通常具斷環紋。單葉對生;葉柄長約1cm;葉片薄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0cm,寬2-3.5cm,先端短漸尖或鈍,基部楔形,干時邊緣反卷,側脈每邊至少在8條以上,兩面均無毛。花單性,異株,橙色或淡黃色;雄花成聚傘花序生於葉腋或枝頂;花梗長3-7mm;萼片4;花瓣4;雄蕊多數,合生成一肉質體,花藥聚生成頭狀,無退化雌蕊;雌花單生;無花梗;萼片4;花瓣4;退化雄蕊合生成4束,短於雌蕊;子房卵圓形,8-10室,無花柱,柱頭盾狀。漿果近球形,無棱,長2-4cm,直徑2-3.5cm,黃綠色。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1.生於山地溝谷常綠闊葉林中。分佈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2.生於山地濕潤肥沃的地方。分佈廣西、廣東、海南等地。

相關論述


1.姚可成《食物本草》:“主清熱,利百脈,通調水臟,止渴生津,解暑,消酒。治吐逆不食,關格閉拒不通,脾虛下陷,肛門墜脫不斂。清熱,涼大腸,去積血,利耳目,治咳逆上氣。”
2.《廣西中草藥》:“消炎止痛,收斂生肌。治燒傷、燙傷、濕疹,口腔炎,牙周炎,癰瘡潰爛山竹子果核或樹皮粉末撒患處。”“治鐵砂入肉不出:山竹子鮮果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