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生

中國軍事家,代表作《游擊戰爭要訣》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鍾聖,字炎光,湖南省資興市人,軍事家。

1917年秋考入郴州第七聯合中學(今郴州一中)。1920年投筆從戎。1921年從學校畢業到縣樂成高小任國文教員。1923年毅然離開軍閥部隊,接觸革命理論。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6月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前敵總指揮部組織科科長。大革命失敗后,赴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六大。歷任軍委參謀科科長、中央軍委委員、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紅四軍政委、西北軍事委員會參謀長。是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開始軍事生涯較早的一位,也是軍事論著最豐富的一位。撰寫《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多篇軍事著作,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35年8月由於反對張國燾軍閥主義、分裂主義,被秘密殺害,年僅35歲。1945年中共中央在七大為曾中生平反昭雪。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00年6月10日 曾中生生於湖南興寧東鄉(今資興州門司鄉)牽牛坳。
1925年 曾中生考入黃埔軍校第4期,並參加中共黨組織領導的“青年軍人聯合會”,是《青年軍人》撰稿人之一。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軍校畢業后,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組織科長,參加北伐。
1926年10月北伐軍佔領武漢后,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筆。
1927年“四一二”蔣介石叛變革命后,他積極聯合國民黨左派,參加討蔣鬥爭。同年9月赴蘇聯莫斯科,入中山大學學習。
徠1928年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冬回國,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謀科科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曾領導開展兵運工作。

蘇區工作

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被派到鄂豫皖蘇區,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11月28日到達湖北黃安,國民黨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圍剿”時,組成中共臨時特委和臨時軍委,統一指揮反“圍剿”鬥爭。
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同年指揮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取得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
1932年由於張國燾作戰指揮方針的錯誤,鄂豫皖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遭到失敗,曾中生在七里坪戰鬥中負傷。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12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參加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
1933年 2月曾中生被選為中共川陝省委委員。撰寫了《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著作,被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學習軍事理論的教材發至部隊。在川陝期間和長征途中,繼續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被害犧牲

1933年8月張國燾與陳昌浩串通一氣,對曾中生進行攻擊。9月以“右派首領”等罪名逮捕了曾中生,對他長期監禁。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8月中旬張國燾派人將曾中生秘密殺害於四川西北部的卓克基,時年35歲。
1945年黨中央為曾中生徹底平反昭雪。
198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33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后增至36位)。

主要成就


1930年4月作為特派員派到中共南京市委工作。同年11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赴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工作,領導根據地軍民以“集中兵力,避實就虛,乘敵不備,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並活捉國民黨整編三十四師師長岳維峻。
民國20年3月他主持召開鄂豫皖臨時特委擴大會議,正式成立鄂豫皖特委和軍事委員會,並擔任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隨後創建中國工農紅軍軍事政治學校第四分校,兼任校長。4月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兵力增加到11個師。由於曾中生為首的特委和軍委的正確領導,不僅粉碎了敵人的“圍剿”,而且把紅軍隊伍發展到2萬多人,根據地擁有180萬人口。
1932年1月在第三次反“圍剿”中,他指揮獨立師奮起迎戰,殲敵千餘名。后又率領獨立師在永家河打垮數倍於我之敵,戰鬥中,他臂部中彈,被送總部醫院治療,沒等傷勢痊癒,就回部隊。由於張國燾在軍事指揮上的失誤,紅軍被迫放棄鄂豫皖根據地,從湖北經河南向陝西方向轉移,一路上,紅軍傷亡很大。12月9日當部隊抵達陝西南部城固縣小河口時,曾中生集中紅軍指戰員的意見,對張國燾的錯誤進行了批評。張被迫於第二天召開師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成立前敵委員會。隨後,曾中生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即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接著,紅軍揮師川北,開闢川陝根據地。
1933年6月下旬在中共川陝省第二次黨代會上,他代表省委作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中國共產黨川陝省委的任務》的報告,強調加強黨、紅軍和地方武裝建設。接著,紅四方面軍擴編為4個軍。為培訓幹部,在這段時間裡,曾中生先後寫下《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等軍事著述。
1933年至1935年間曾中生完成了《與“剿赤軍”作戰要訣》這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這篇近3萬字的著作中,他詳細地分析了國民黨軍隊的10種“圍剿”戰法,總結了關於人民戰爭、關於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以及持久戰、速決戰運動戰等有關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10月初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將這篇著作印成小冊子發給部隊。後來這本小冊子和《與川軍作戰要點》、《游擊戰爭要訣》一起,被人轉帶到延安,為毛澤東系統總結中國革命戰爭和戰略問題,提供了豐富的依據,成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物評價


總評

曾中生同志是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紅軍領導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對黨忠誠、待人誠懇、才思敏捷,渾身充滿著革命者的戰鬥激情和力量。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身陷獄中,仍奮筆書就了《與“剿赤”軍作戰要訣》這篇重要軍事著作;成為紅四方面軍幹部提高軍事理論水平的基本教材。在軍史學界,有研究者甚至認為曾中生若不死,以他的傑出才能,必能被毛澤東重用,獨當一面,成為開國元帥中的前幾位,甚至能進元帥前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