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棉機
源於明代使棉重新排列的機器
彈花機起源於明代鼎盛種棉花時期,加工器具為彈花椎弓(吊弓),一直到中華民國初期才改用木製箱式彈花弓(彈花車),沿用到建國初期。1960年以後中國在日本引進了第一批彈花機,逐步取代了以人力、畜力彈花的景象。
使棉纖維重新排列,達到蓬鬆的效果,做成所需的產品,滿足生活的需求,也可以去除棉花中的雜質。
手工彈棉花
彈棉機是由進料板、機架、傳動系統、進倒檔系統、吃花桿(羅拉)系統、風機、塵籠、集風筒,刺輥、錫林,轉移輥、工作輥、道夫、斬刀、排雜系統、收棉系統等組成。其原理是由刺輥高速旋轉達到開松的目的。適宜加工皮棉、古棉、化纖(布)、紗頭、舊衣褲等纖維及其製品。
李毓蒙
以龍運機械為例,將加工的纖維清理乾淨,去除其中的金屬、硬雜等物,均勻地(不可過厚)鋪在自動進料簾上,可實現自動進料;帘子將纖維送到羅拉口,由羅拉將纖維擠緊送到刺輥前,纖維即被刺輥鉤拉著鬆開。其中雜質受刺輥離心力的作用,將沿刺輥的切線方向拋出。纖維通過錫林、工作輥、轉移輥多次反覆轉移、梳理、混合 均勻,再由道夫經剝棉機構剝離后輸出一層一像紙一樣薄的纖維;用細竹桿理上卷棉筒即可實現自動卷棉。成形棉卷在運轉的卷棉筒上用雙手一拉(或竹桿一卷剝或用剪刀剪斷)即可隨卷棉筒輸出。
小型彈棉機,普通彈棉機,吸塵彈棉機,大型彈棉機,可調彈棉機,精細彈棉機,自動彈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