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鍾

孫家鍾

孫家鍾(1929~2013.02.24),男,中國天津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著名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吉林大學原教授。1947年考入國立師範學院化學系,1950年轉入燕京大學,195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同年年9月參加工作。曾先後兼任全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管理協調委員會化學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務院第三屆學位委員會委員,第二屆、第三屆學科評議組(化學組)成員,國家教委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組長,《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國際《分子液體雜誌》編委,《國際量子化學雜誌》編委等職。2013年2月24日10時7分,孫家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逝世,享年84歲。

人物經歷


1929年12月7日,出生於天津市。
1947年考入國立師範學院化學系。
1952年9月,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
1952年12月,吉林大學化學系助教。
1956年7月,吉林大學化學系講師。
1963年12月,吉林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1978年12月至1990年8月,吉林大學理論化學研究所教授,副所長,所長。
1981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1989年,任吉林大學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1年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去世前任吉林大學理論化學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13年2月24日10時7分,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春與世長辭,享年84歲。

主要貢獻


培養人才

孫家鍾
孫家鍾
吉林大學化學系開創時期,唐敖慶就擔任了繁重的教學任務,其獨特的授課風格,淵博的知識和充沛的精力,使孫家鍾深為嘆服,激勵著他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地埋頭於書山之中,書是啃了一本又一本,人卻消瘦了,布滿血絲的眼睛也深陷了下去。他刻苦讀書、鑽研,得到了唐敖慶的青睞。在其親自示範講授、具體指導下,孫家鍾於1954年就開始走上大課講壇,講授了第一門課(物質結構),酷似唐老師的授課風格,得到師生的好評,青年教師們都羨慕他得到了唐老師的“真傳”。40多年來,孫家鍾在吉林大學校內外,先後講授過物質結構、熱力學量子化學、原子核導論、催化理論、群論在化學中的應用、李代數、量子化學中的酉群方法、相變和重整化群等10多門課程。從1978年以來,他先後培養了35名碩士研究生和25名博士研究生。幾十年來,他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專業人才,其中已有25人相繼晉陞為教授(研究員),其中有10人被評聘為博士生導師,成為本單位的學術領導人。在唐敖慶的啟蒙下,孫家鍾較早地開展了科學研究工作。1956 年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分子的平均鏈長》,從此他的科研工作開始起飛了。由於他在教學與科研上的迅速成長,1963年他成為化學系第一個晉陞副教授的青年教師。

研究課題

孫家鍾在60年代開始研究李群、李代數及其在化學中的應用和配位場理論。70年代以後的研究課題有:①分子間相互作用;②多重散射X。自洽場理論;③分子軌道對稱守恆理論;④李群、李代數和量子化學中的多體問題;⑤二階約化密度矩陣理論;⑥高分子固化理論和標度研究等。這些課題的研究成果,先後在國內外學術雜誌上共發表150餘篇論文;他作為主編出版了學術專著《量子化學中的不可約張量方法》,他還是《配位場理論方法》《配位場理論方法補編》和《約化密度矩陣引論》等學術專著的主要作者之一,並完成上述兩部配位場理論專著英文版的全部翻譯工作。

配位場理論

60年代中期,孫家鍾參加了唐敖慶領導的配位場理論研究,1966年,隨唐敖慶出席北京暑期國際物理討論會,配位場理論研究成果被大會評為10項優秀成果之一,討論會認為它“豐富和發展了配位場理論,為發展化學工業催化劑和受激光發射等科學技術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70年代到80年代初,唐敖慶和孫家鍾等人繼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1982年配位場理論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孫家鍾名列唐敖慶之後,是第二名獲獎者。1982年以後,孫家鍾和他的研究集體仍然繼續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得到實際應用:①提出適用於鐵族原子絡合物的新的中間場計算方案;②將分子不可約張量方法延拓到二十面體群的對稱性,並引入准自旋的概念,使矩陣元的計算進一步得到簡化,概括了著名的補態原理;③對中國豐產的稀土離子晶體成功地進行了能譜的理論分析;④對過渡金屬絡合物進行了與實驗結果相符合的理論計算。1985年,法國著名配位場理論專家開布勒評論近年來國際配位場理論研究在五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其中有三個方面列舉了唐敖慶和孫家鍾等人在80年代的研究成果,並將其譽為中國學派。

分子力研究

孫家鍾 院士
孫家鍾 院士
孫家鍾等人對分子間相互作用力(即范德華引力)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重視,僅涉及到生物大分子間的范德華引力研究一文[中國科學,1976,No.(1)],就先後有100多位外國學者來函向孫家鍾索取論文。1978年法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量子生物化學家普曼主編的《二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專著中,在討論關於有延遲效應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問題時,列出了從1948 年開始以來有意義的幾項科研成果的作者和年代,其中有1976年孫家鐘的上述研究成果。從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孫家鍾等人在進行多重散射X。自洽場理論研究中,得到了自洽場中所缺少的原子氛重疊作用項,擴展了應用範圍,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嚴格的Xa理論。在1980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馮·狄克姆教授的《嵌入銅和銅鎳原子簇的多重散射》學術專著中,列舉了上述工作,並整篇幅地引用了孫家鍾等人的格林函數雙中心展開方法及其公式。80年代,孫家鍾等人深刻地揭示了二階約化密度矩陣的拓撲空間的幾何性質,為國際所公認,並建立了前人沒有得到的孿函數多組態自洽場方程,作為應用,計算了各類典型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態和激發態,發現由這類孿函數構造的多電子波函數很好地包括了電子相關作用。這一工作,受到國際密度矩陣學術中心——加拿大皇后大學數學統計系柯爾曼教授的高度重視,並邀請孫家鍾於1985年出席由他主持的國際密度矩陣和密度泛函學術討論會,孫是出席討論會唯一的化學家,柯爾曼教授向與會的國際知名學者介紹時,稱孫家鍾是中國的化學數學家,他向大會做的學術報告得到普遍的好評。

高分子固化

在80後代末到90年代初,孫家鍾參加了唐敖慶等人進行的高分子固化理論和標度研究,取得兩個方面的重要成果:①用標度概念揭示高分子固化本質是溶膠一凝膠的相轉變,並得到了描寫這種相轉變的廣義標度律;②建立了含內環化反應的高分子固化理論。孫家鍾40多年來的科研工作,既師承唐敖慶的衣缽,又能獨闢蹊徑,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攻運用多種數理方法解決化學中的理論問題,在量子化學多體理論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進入90 年代以來,他又在為採用新的數理方法帶領研究集體埋頭讀書,為攀登新高峰奠定堅實的基礎,並已初見成效,預計新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將是指日可待。

研究領域


主要涉及的科學研究領域如下:
1、分子間相互作用研究:應用1/r12雙中心球坐標展開公式和三維旋轉群的表示理論,分別得到對稱陀螺分子和非對稱陀螺分子的取向作用力、誘導力和色散力,證明了一級和二級微擾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具有加和性;並進一步研究了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解決了具有延遲效應的各種電磁極矩間的相互作用問題。
2、多重散射Xa自洽場理論研究:在得到了格林函數在四個不同區域的雙中心展開公式的基礎上,推導出正確的原子氛重疊模型的多重散射Xa自洽場方程,拓展了Xa方法的應用範圍。
3、約化密度矩陣理論和孿函數的研究:明確地提出了約化密度矩陣具有準自旋群和酉群對稱性,揭示了約化密度矩陣拓撲空間的幾何性質和各階約化密度矩陣的內在聯繫?可用於進一步探索著名的N-表示理論。
4、孿函數與多體理論:在二次量子化表象下,應用辛群對稱性群鏈,引入孿函數表示費米子的態函數,建立了孿函數的多組態自洽場方程。
5、高分子固化理論和標度研究:用標度的概念,揭示了高分子固化的本質是溶膠-凝膠的相轉變,並得到了描寫這種相轉變的廣義標度律,建立了含內環化反應的高分子固化理論。
6、配位場理論研究:唐敖慶院士所領導的配位場理論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譽為中國學派;1982年《配位場理論方法研究》成果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孫家鍾為第二獲獎人)。在配位場理論研究中,孫家鍾將參數擬合方法與Hartree-Fock方程相結合,發展成一種從頭計算的理論方法,並得到應用。

人物評價


為中國理論化學事業做出重大貢獻
孫家鍾一生對科學孜孜不倦地追求,20世紀50年代,應用1/r12雙中心球坐標展開公式和三維旋轉群的表示理論,解決了具有延遲效應的各種電磁極矩間的相互作用等重要科學問題。60年代,他參加了配位場理論研究,建立了一套從連續群到點群的不可約張量方法,從而統一了配位場理論的各種方案,創造性地發展和完善了配位場理論,該研究成果1982年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二獲獎人)。他還發展了一種從頭計算的理論方法,發展了分子殼模型。80年代,針對國際上廣泛使用的Xα理論的缺陷,孫家鍾推導出正確的原子氛重疊模型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場方程,被國際同行稱為“精確的多重散射Xα自洽場方法”。90年代,他用標度概念揭示高分子固化本質是溶膠-凝膠轉變,得到了描寫這種轉變的廣義標度律,並建立了含內環化反應的高分子固化理論,使高分子統計理論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孫家鍾在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同時,注重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為中國的理論化學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民族氣節
孫家鍾熱愛祖國,學風正派,敢於創新,勤奮進取,實事求是,謙虛謹慎。其優良品德,為人所稱道,故深受學生的愛戴。他對外國學者既尊重而又不卑不亢,有崇高的民族氣節,1979年12月出席東京國際量子化學會議時,在會場的布告欄上發現有“兩個中國”的問題,他和同志們立即嚴正而又恰如其分地提醒會議予以重視,會議組委會當即改正並表示歉意。
尊老攜幼
孫家鍾
孫家鍾
在國內學術交流活動中,他是“尊老攜幼”,對老一輩和同輩的學者既尊重又謙虛,對年輕學者更是熱情愛護、真誠幫助,深受同行們的讚譽。孫家鍾在教學、科研工作中,注意教書育人,且身教重於言教。每當青年教師、學生出國進修、學習或參與外事活動,他都要叮嚀一番,要求他們保持中華民族氣節,要和外國人比學習、比工作,不要比生活。在業務學習、科研工作上對助手、青年教師和研究生要求嚴格,一絲不苟,注意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當研究工作進入關鍵時刻,他常和助手、研究生在工作室里共同戰鬥,經常通宵達旦,甚至有時連續工作達36小時,廢寢忘食進行討論分析,直到搞清楚才肯罷休。他對青年教師、研究生寫出的論文稿,在基本概念的準確表達、文字敘述的嚴密性以至標點符號等方面都精心推敲,讓作者反覆修改直到滿意才同意發表。最為突出的是有一名博士生論文的中、英文稿均被他退回修改過10多次才算通過,還有一名碩士生在寒假期間,將經過多次修改的論文稿交給老師時,距春節只有5天才離校回家過年,待這位學生在正月初二到校,得知孫老師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對此稿進行修改並已正式列印待發時,深為感動。
屈己待人
在名利和生活上他關心別人比對自己為重,屈己待人,凡是研究生髮表的論文,雖然是他提出的課題並在關鍵地方進行指導把關,但自己都總是署名在後,稿費分文不取。有一位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的研究生寄來稿費,他又如數寄回。他對自己在生活上是低標準,粗茶淡飯,穿著樸素,但對助手、青年教師、研究生的住房、經濟困難等情況了如指掌,有時解囊幫助,有時親自奔波幫助找有關部門解決困難。對科研項目提成的經費,他主持分配,自己得到的比應該得到的少得多,總是儘可能地讓助手、年輕人多分到一點。所以有研究生說,跟孫老師學習、工作,既是“叫苦連天”,又由衷地敬佩,他對待我們是既十分苛刻,又非常慈祥。孫家鍾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后,不止一次地這樣說:“沒有黨的辛勤培養,沒有唐敖慶教授的悉心指導,沒有甘為‘人梯’的人們創造條件,我將一事無成。”他決心繼續攀登理論化學的新高峰,為國家培養更多高層次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