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

中國唐代詩人

張若虛(約公元647年—約公元730年),字、號均不詳,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

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等,存於《全唐詩》中。

人物生平


張若虛的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曾任兗州兵曹。事迹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
中宗神龍(705~707)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全唐詩》說他與賀知章(越州永興人,今浙江蕭山)、張旭(蘇州人)、包融(潤州延陵,今丹陽人,一說湖州人),號“吳中四士”,文詞俊秀。開元年間尚在世。

個人成就


其詩描寫細膩,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聞一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另一首詩是《代答閨夢還》。

作品賞析


原文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落月一作:落花)

解析

初唐詩人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清末學者王闓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評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的確,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

個人作品


《代答閨夢還》
《春江花月夜》

史籍記載


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清《全唐詩》
若虛,兗州兵曹———《舊唐書·藝文志·賀知章傳》
先是神龍中,知章與越州賀朝、萬齊融,揚州張若虛、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吳、越之士,文詞俊秀,名揚於上京。————《舊唐書
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遇,恃才浮誕而然也。————鄭處誨《明皇雜錄》

後世紀念


張若虛紀念館

張若虛紀念館和春江花月夜藝術館坐落於千年古鎮瓜洲,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共分為序廳、張若虛與“吳中四士”、歌辭緣起、畫意樂韻、藝魂匠心、瓜洲記憶、千年對話(尾廳)等七大展區,採取“聲、光、電”及“音、詩、書畫和非遺技藝”,全方位、立體式介紹張若虛其人,解讀《春江花月夜》這首經典古詩詞的魅力,展示以“春江花月夜”為題材的古代文學作品、近現代音樂作品和揚州非遺技藝作品,並通過多媒體新技術重現詩渡瓜洲的千年勝景。

人物評價


《明皇雜錄》: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觀風度格調,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雲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於初,列賀於盛耳。
《唐詩別裁》: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
王闓運《湘綺樓論唐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聞一多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