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過匯總管對雨水進行收集,通過雨水凈化裝置對雨水進行凈化處理,達到符合設計使用標準。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就是來自海洋。動植物的生長、生存都離不開水,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同樣離不開水,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資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相對貧乏、時空分佈又極不均勻的國家。水資源年內年際變化大,降水及徑流的年內分配集中在夏季的幾個月中;連豐、連枯年份交替出現,造成一些地區乾旱災害出現頻繁和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我國水資源總量28000多億m3,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300m3,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國水資源的81%集中分佈在長江及其以南地區,而淮河及其以北地區,水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9%。
節能呼聲越來越高,使得雨水回收再利用也越來越被人重視。採用雨水收集系統。符合我國
可持續發展戰略。傳統城市雨水收集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過地面下滲補充地下水,不能下滲或來不及下滲的雨水通過地面收集后匯流進入雨水口,再通過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過泵提升進入河道。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傳統的雨水管理模式經常會造成城市洪災、雨水徑流污染、雨水資源大量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等主要問題。
我國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區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標準性應用。在國外,德國和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城市雨水的資源化和雨水收集利用已有較長的歷史。其經驗和方法,對我國大部分城市特別是對那些嚴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鑒意義。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統,集下來的雨水主要用於家庭、公共場所和企業的非飲用水。
二是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道路雨水通過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德國城市街道雨水管道口均設有截污掛籃,以攔截雨水徑流攜帶的污染物。
三是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小區沿著排水道建有滲透淺溝,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徑流流過時下滲。超過滲透能力的雨水則進入雨水池或人工濕地,作為水景或繼續下滲。
雨水收集
根據雨水源不同,可粗略分為兩類:
1、屋頂雨水。屋頂雨水相對乾淨,雜質、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過棄流和簡單過濾后,直接排入蓄水系統,進行處理后使用。
2、地面雨水。地面的雨水雜質多,污染物源複雜。在棄流和粗略過濾后,還必須進行沉澱才能排入蓄水系統。
通過模塊式蓄水箱收集到的雨水資源用來沖洗廁所、澆灑路面、澆灌草坪、水景補水,甚至用於循環冷卻水和消防水。可以緩解目前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是一種開源節流的有效途徑。
指天然原生態的自然入滲系統被破壞,雨水無法再次回補到地下,人工將落到受雨面上的雨水經處理后,再次回補到地下的一種處理系統。雨水滲透系統是根據受雨面的不同,結合相關的設備來完成的一組系統,相關設備包括:滲透雨水口、滲透雨水井、滲透雨水管、滲透雨水結構來完成雨水滲透。
當降雨量大過城市排水量時,啟動區域雨水戰略儲備系統,雨水快速流入模塊池內,大量存儲雨水,待暴雨過去后再排放到指定出口或提前進行預排洪,降低城市排水壓力,從而根本解決城市洪澇災害。
1、雨水收集利用在城市建設方面的意義
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在國外的發達城市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經驗和方法,對我國城市特別是對一些嚴重缺水的城市很有借鑒意義。城市中大面積的硬質不透水表面導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一系列問題,而城市中屋面的面積佔去了整個城市硬質表面的30%左右,採用種植屋面可以吸收彙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減緩雨水排放,改善城市水環境。
城市建設導致自然植被和土壤等覆蓋的自然地表不斷遭到破壞,自然地表被建築、道路、停車場等人工構築物所替代。長期以來,在這些人工構築物的建設中一直採用不透水面層的處理,使得降落在其表面的雨水通過排水裝置迅速排入城市雨水管網。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屋面雨水利用、屋頂綠化雨水利用、園區雨水利用和回灌地下水雨水利用四種。由於天然雨水具有硬度低,污染物少等優點,因此它在減少城市雨洪危害,開拓水源方面正日益成為重要主題。對於大型公用建築、居住區、建築群體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經收集和一定處理后,除用於澆灌農作物、補充地下水,還可用於景觀環境、綠化、洗車場用水、道路沖洗、冷卻水補充、沖廁及一些其它非生活用水用途。
2. 雨水收集利用在農業發展方面的意義
我國降水分佈呈現出時間和空間的不均勻性,季節性的乾旱缺水問題十分突出,這種降水的不均勻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和城市用水。
據不完全統計,到1999年底,西北、西南、華北13個省(區)共修建各類水窖、水池等小、微型蓄水工程464萬個,總蓄水容量13.5億m3;發展灌溉面積2260多萬畝,其中節水灌溉工程面積645萬畝;解決了約2380多萬人、1730多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和近1740萬人的溫飽問題。
雨水集蓄利用的工程模式與技術方法也呈現靈活多樣的特點。集流面形式有自然坡面、路面、人工集雨場(碾壓場、薄膜、混凝土等),其中西南地區主要依靠天然集流,北方地區採用人工集流場或天然集流場與人工攔截措施相結合;蓄水工程形式北方地區以窯、窖、旱井為主,南方地區以水池、水窖、塘壩為主;節水灌溉的方法有座水種、點澆、管道輸水灌溉、滴灌、滲灌、噴灌及精細地面灌等。普遍採用了地膜覆蓋及其他綜合農業技術措施,有些地區還開始發展設施種植、養殖業。
由此可見,雨水收集利用解決了乾旱缺水山區的基本生存問題。集雨工程的建設有效地解決了缺水地區分散農戶的人畜飲水問題和貧困農戶的溫飽問題。雨水收集利用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和山區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實施,使當地農業種植結構從傳統、單一的糧食種植向糧、果、菜、花等綜合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從單一的種植業,向農、林、牧、副、漁業全面發展。
3. 雨水收集利用對於環境的意義
雨水收集利用對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但減少了地下水開採,而且還可以補充部分地下水,減輕整個自然界水循環系統的壓力。減少水土流失,對建設生態農業、生態城市,保護環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水資源的缺乏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在傳統的水資源開發方式已無法再增加水源時,回收利用雨水成為一種既經濟又實用的水資源開發方式。雨水作為非傳統資源的利用具有多重功能:節約用水,緩解水資源危機。雨水收集利用技術與住宅建設的結合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由於水資源日益枯竭而望天興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