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分佈
成交分佈
成交分佈,是指市場中特定價位、時間、交易金額的分佈。股票交易是按照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統自動對買賣進行撮合交易,每一筆撮合成交金額大小的分佈往往體現了個股活躍程度及市場主力動向。因此我們可以用成交分佈對個股進行預測分析。一隻股票是否有大資金介入,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指標,那就是該股票是否存在連續大手筆成交(這個成交是指交易所記錄的成交,而不是股票分析軟體拆分得到的成交)。
通過逐筆數據按每筆成交金額大小,把每隻個股的成交額由低到高地分為以下幾個成交區間:每筆成交在1000元以下、每筆成交在1000-5000元之間、每筆成交在5000-10000元之間、每筆成交在10000元-50000元之間、每筆成交在50000元-10萬元之間和每筆成交在10萬元以上六個成交區間,在每個成交區間產生的成交總額及其在個股成交總額中的比重,就顯示了個股成交總額在不同成交區間的分佈,即個股成交分佈。把統計範圍擴大到整個A股市場的成交分佈,它反映A股市場總成交額在不同成交區間上的分佈。
一隻股票大手筆成交越頻繁,大資金活動的跡象越明顯,因為一般的投資者由於資金量有限,是難以連續進行大手筆買賣的。因此,認真觀察每隻個股每筆成交額在一定時間的分佈狀況,是不難發現主力活動跡象的。
以往的經典技術分析理論是建立在三大假設之上的,即:1)一切的信息都包含在市場行為裡面(即:不需要知道信息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如果是利好,自然有消息靈通人士大量買入導致股價上升;如果是利空,自然會大量賣出,買入和賣出行為會在K線上留下“痕迹”,技術人士研究的是這種“痕迹”的規律)。2)股價是按照一種趨勢運行的。3)歷史會重演。但是這三種理論都缺乏“眼見為實”的真憑實據,而數據分析家通過對客觀成交分佈回報數據挖掘分析,無疑大大提高了分析結論的準確性,成交分佈回報數據分析統計是迄今為止最有效、客觀、快捷的分析方法。
傳統的技術分析理論主要是通過價格的變化,通過統計、歸納的方法來進行分析。近幾年來國內股票技術分析技術發展很快,在成交量的分析上有了巨大的發展,關於成交量的研究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技術分析仍然局限在價格(開、高、低、收)、成交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