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鳳凰

神話傳說中的神鳥

鳳凰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與龍同為中華民族圖騰。但是所謂的鳳凰涅槃卻是出自近代文人的藝術創作。火鳳凰原型來自希臘神話中的不死鳥菲尼克斯,而火鳳凰更是中國近現代受外來文明影響下的產物。在古代中國並沒有所謂的火鳳凰。

人物原型


鳳凰涅槃一說出自於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原型出自我國元代文人楊維楨的《鳳皇石》一詩。不過也有說法認為,郭沫若先生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鳳凰,其實是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菲尼克斯,雖然郭沫若先生將不死鳥菲尼克斯翻譯為鳳凰,但兩者本質完全不同。在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引申的寓意: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后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由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於明天啟三年(1623年)根據龐迪我和熊三拔所著的底本編譯的《職方外紀》一書便以中文介紹了不死鳥。
明代艾儒略《職方外紀》譯:“傳聞有鳥,名弗尼思(Phoenix),其壽四五百歲,自覺將終,則聚干香木一堆,立其上。待天甚熱,揺尾燃火自焚矣。骨肉遺灰,變成一蟲,蟲又變為鳥。故天下止有一鳥而已。”
明代方以智物理小識》:“度爾格國鳥,名弗尼思,壽四五百歲,將終,聚香木發火自焚。灰變蟲,蟲又變鳥。”

人物形象


以下內容為或現代虛構、或為牽強附會。如條目一為虛構,如條目二實埃及神話。

條目一

火鳳凰圖片
火鳳凰圖片
古荊州之火鳳凰的由來:荊州是楚文化的發祥地,相傳楚國有一年發大水,連續三個月降雨不見天日,全國成了水鄉澤國,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國國君設壇祭日,祈求太陽早日出來,沒想到邪惡的烏龍繼續降雨,國君詔令天下勇士討伐邪惡的烏龍,都被烏龍打敗並吃掉。有一謀士說,在楚國的東邊有一座鳳凰山,山上有一隻神鳥名曰——火鳳凰。楚國國君和謀士請火鳳凰為人間除魔,火鳳凰義不容辭前去除魔,火鳳凰和烏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沒有分出勝負,火鳳凰最後只得犧牲自己,燃燒自己的心和烏龍拼搏,最後火鳳凰和烏龍同時化為灰燼,天地重現光明楚國百姓為了紀念火鳳凰,在鳳凰山上修了一座火鳳凰壇。雖然壇是沒有了但是山還在,我們平原山就是很大的方圓幾公里的紅土包。

條目二

火鳳凰的故鄉在埃及,代表鳳凰的古老原詞是“Fenice”,Fenice原指埃及神話中的不死火鳥,相傳這種生長於阿拉伯沙漠中的美麗而孤獨的鳥每500年自焚為燼,再從灰燼中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但也有另一種說法,當鳳凰接受烈焰的洗禮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從灰燼中重生,一旦重生失敗則永遠消失。火鳳凰的傳說,很早就從埃及傳到了中國。在中國,這個傳說被演繹的更加美麗。
火鳳凰象徵重生,代表著脫出困境獲得新生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