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

科學家

田園(1926--),河北獲鹿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教授。1951年畢業於北洋大學水利系。畢業后一直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及其前身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執教。曾任河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第四屆人大代表、中國水利學會農田水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地下水情報網顧問。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簡介


田園,農田水利學家,教育家。較早從事黃淮海平原地上水和地下水聯合運用研究;首先提出“抽咸換淡”綜合治理旱、澇、鹼、咸,以及黃河水沙資源綜合利用;對中國農田用水量作出了科學界定;在農田水利和水資源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田園,幼名田增福,曾用名史昌智。1926年10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獲鹿縣東營村。家庭世代務農。他1934年春人本村初級小學學習,1936年夏考入本縣山下尹村高級小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輟學。1941年到石家莊市宏大銀號當店員。但他渴望繼續學習,1942年春,回本縣於底小學插班,當年暑假畢業,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無力供給上中學,借同學史昌智畢業證書,考入正定簡易師範學習。1944年暑假考入保定師範,恢復原名。1945年春,一度回本縣於底小學任教。1946年春復考入保定國民黨政府青年升學就業輔導處為淪陷區青年舉辦的中學進修班高中二年級學習。1947年暑假畢業,被北洋大學水利工程系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同時錄取。田園幼年在石家莊見到日本人辦的農業試驗場用一眼自流井澆地,水量很足,一天可以澆許多畝地,聯想到本村用牲口拉水車澆地,一天只能澆一二畝地,於是就萌生了長大后干水利的想法。這次升學就毅然選擇了北洋大學水利工程系,從此開始了他畢生為之奮鬥的水利事業。大學學習期間,正值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他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青年聯盟”。1951年8月大學畢業後由水利部分配到原北京水利學校任教。1958年該校升格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1969年隨學校搬遷到河北省岳城水庫。1979年初在北京原校址成立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田園於1982年春調回北京工作,直到離休。

主要貢獻


培養碩士研究生10餘名。在執教的40餘年中,曾多次參與組織和指導學院師生完成重要水利工程的勘測和規劃設計任務,如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水利規劃,北京市房山縣平原區水利規劃和大寧灌區擴建工程的測量設計,北京市大興縣蘆溝橋引水工程勘測設計,河北省磁縣小躍峰渠渠首工程改建設計,“引黃入淀”工程白坡引水線路可行性研究,河北省獲鹿縣南部地區淺層鹹水利用改造的勘測規劃等。主持天津市靜海縣深渠河網治理旱澇鹽鹼的試驗研究及河北省獲鹿縣豎井排水、抽咸換淡、綜合治理旱澇鹽鹼的試驗研究,同時還為其他旱澇鹽鹼綜合治理試驗區及地下人工補給試驗區出謀劃策。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綜合治理旱澇鹽鹼”成果獲得大會獎。1979年在河北省科技大會上獲得科研先進個人獎。1984年獲全國水利電力系統勞動模範稱號。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黃淮海平原科研先進二級嘉獎。

工作履歷


1951-1953年任北京水利學校教師。
1953-1955年在天津大學水利系進修。
1955-1958年任北京水利學校教師。
1958-1969年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師、講師。
1969-1980年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講師、副教授。
1980-1982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農田水利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
1982-1996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副教授、教授。
1996年離休。

主要論著


專著《田園水利文集》。合著《黃淮海平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開發利用與管理》(第一輯)等,在各類刊物和有關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小說《田園》刊登於《科幻世界》199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