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42線準備轉入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1951年8月1日,中巴10線投入服務。
1962年10月1日,中巴19線投入服務。
1963年9月1日,中巴8A線投入服務(現82線)。
1965年4月11日,中巴23線投入服務。
1975年12月17日,中巴、九巴122線投入服務(現N122線,現延至筲箕灣)。
1976年11月16日,中巴41線投入服務(現41A線)。
1978年3月1日,中巴85線投入服務。
1978年4月3日,中巴27線投入服務。
1980年8月18日,中巴63線投入服務。
北角碼頭巴士總站
1983年5月2日,中巴23B線特別班次投入服務。
1985年11月18日,中巴42線投入服務。
1994年11月28日,中巴99線投入服務(延至西灣河碼頭,現延至筲箕灣)。
1998年7月6日,城巴A11線投入服務。
2003年3月10日,新巴18P線投入服務。
2005年8月16日,城巴R11線投入服務。
城巴10線
北角碼頭巴士總站示意圖。
北角碼頭←→堅尼地城
1951年8月1日投入服務,取代2號線北角至中環短程班次,當時由中巴營辦,往來北角至水坑口(即今日上環),1956年3月1日起延至西營盤(當時總站為東邊街,1962年3月11日遷往正街),1980年5月1日起配合中巴路線重組而延至堅尼地城。本線由於貫穿港島心臟地帶,加上收費便宜,一直以來吸引不少沿線居民乘搭,令客量十分龐大,一度是中巴的皇牌市區路線。乘客除了是來往沿線各站的流水客外,也有來往北角和西環的乘客。但不論如何,這些乘客都是本線的重要客源。
新巴18P線
北角碼頭←→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本路線是18的輔助線,提供由堅尼地城,經西環往灣仔北及北角的巴士服務,回程並途經中環,於2003年3月10日投入服務,初時袛於平日早上提供單向由堅尼地城開往北角的服務。本線由於直接到達灣仔北主要商業區,不需在中環區停站,受到上班一族歡迎。本線開辦兩天後,城巴5X線亦加開與本路線相約的5X特別班次,直接與本線競爭。
新巴23線
北角碼頭←→蒲飛路
1965年4月11日投入服務,由中巴營辦,1993年10月23日增派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後由新巴接辦。
新巴23B線
北角碼頭←→寶馬山(平日早上特別班次)
1983年5月2日起由北角碼頭遷至銅鑼灣(近皇仁書院)(同日加開早上北角碼頭特別班次),1989年起遷往天后地鐵站,後於1992年9月16日遷往勵德邨,直至新巴接辦后,為加強寶馬山的巴士服務,便於1999年6月28日延長至寶馬山,並改為全空調服務。於2008年8月4日改為星期一至星期六繁忙時間單向服務。
新巴27線
北角碼頭←→寶馬山(循環線)
1978年4月3日投入服務,一向以來是往來寶馬山上學學生及寶馬山居民出入的主要路線之一,亦是當時唯一寶馬山往來東區巴士線,直至城巴529線在1997年5月26日投入服務后,才打破寶馬山往來東區巴士線的壟斷局面。
新巴38線
北角碼頭←→置富花園
1981年10月26日投入服務,當時由中巴經營,初時往來北角(馬寶道)至置富花園,取道南風道、黃泥涌峽道和司徒拔道,晚間班次更繞經華富邨,1982年3月15日香港仔隧道通車隨即改經,1983年5月2日起遷往北角碼頭。由於本線相比41線直接得多,改經香港仔隧道后情形更加明顯,因此香港仔居民多採用本線來往東區而捨棄乘搭41,而客量也不斷膨脹,達至飽和的地步。
城巴41A線
北角碼頭←→華富(中)
1976年11月16日投入服務,是第二條往來南區至東區的巴士路線(第一條往來南區至東區的巴士路線為中巴9線,於1951年4月16日起投入服務),也是首條服務香港仔至港島東區的巴士路線。初時往來北角碼頭至華富(北),經南風道、黃泥涌峽道、大坑道、勵德邨及雲景道。海洋公園於1977年啟用后,於1977年1月23日起逢假日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1985年11月18日起取消繞經),隨著南區人口增加,同年9月26日起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1979年9月16日起遷往華富 (中) 巴士總站。
新巴42線
北角碼頭←→華富(南)
1985年11月18日投入服務,當時只於平日上下午繁忙時間提供服務,以輔助38號線,1987年3月15日起擴展至平日早上至黃昏服務,同年8月16日增設假日服務,1995年10月29日增派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后改由新巴接辦,1999年7月26日服務延長至午夜,與38號線正式分開,分流往來華富及置富花園的乘客,2000年起改為全空調服務。
新巴63線
北角碼頭←→赤柱監獄
1980年8月18日投入服務,取代62號線〔北角碼頭至舂磡角,已取消)於平日的服務,初時往來北角碼頭至赤柱村,只於平日提供服務,取道赤柱峽道及赤柱村道,1990年延至赤柱監獄,1995年9月1日起來回程繞經舂磡角及馬坑邨,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后改由新巴接辦,2000年2月28日起配合佳美道延長段通車,改經馬坑公共交通交匯處,不再經赤柱峽道。由於班次疏落及服務時間有限,加上受到專線小巴40號的競爭,客量只是一般,但上下課時間亦有不少學生乘搭本線往來赤柱及大坑道的學校上下課。
新巴65線
北角碼頭←→赤柱市集
1986年5月18日投入服務,以取代62號線(北角碼頭至舂磡角)的服務,只於假日提供服務。雖有專線小巴40號的競爭,但都有一定客量,主要客源是往來淺水灣及赤柱遊覽的遊客及市民,在泳季本線客量更供不應求。最初途經赤柱峽道,後來63號線於1995年9月1日起繞經舂磡角及馬坑后,該帶居民認為只有平日才有巴士往來銅鑼灣及北角,甚為不公平,因此於1997年3月29日起來回程繞經舂磡角及馬坑,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后改由新巴接辦,2000年2月28日起配合佳美道延長段通車,改經馬坑公共交通交匯處,不再經赤柱峽道。
新巴82線
北角碼頭←→小西灣(藍灣半島)
原名8A,於1963年9月1日起投入服務,配合油麻地小輪公司增闢北角至九龍城及北角至紅磡的渡輪航線,當時由中巴營辦。本線可追溯至1959年12月中巴開辦的一條沒有編號的路線(筲箕灣←→柴灣徙置區),當時以十二座位小型巴士行走,1961年2月8日起延長為太古船塢(東閘)至柴灣,柴灣總站當時設於柴灣徙置區(今永利中心),1963年5月16日起加開平日早上由柴灣單嚮往北角的特別班次,直至1963年9月1日,該無編號路線停止服務,改由8A號線提供服務,至42年後,總站遷至今日的小西灣(藍灣半島)。
城巴85線
北角碼頭←→小西灣(藍灣半島)
1978年3月1日起配合明華大廈入伙及亞公岩一帶發展而開辦,初時由中巴經營,1995年9月1日起改由城巴接辦,是城巴於1995年9月1日接辦的第二批14條中巴路線之一,也是城巴首條服務柴灣區的港島非過海路線,也標示著城巴服務正式踏進柴灣。
城巴A11線
北角碼頭←→機場(地面運輸中心)
1998年7月6日隨新機場啟用而開辦,最初只前往銅鑼灣(摩頓台),同年12月20日遷往天后地鐵站,往赤鱲角機場行經告士打道、金鐘道及皇后大道中,往港島則行經德輔道中及軒尼詩道,但由於中環德輔道中及皇后大道中一帶經常交通擠塞,令行車時間加長,令到居民及遊客改乘昂貴但更快捷的港鐵機場快線前往機場,導致乘客流失。
城巴R11線
北角碼頭←→迪士尼樂園
2005年6月22日政府公布香港迪士尼樂園公共交通安排后,才正名為R11線(規劃為D11線),於2005年8月16日起配合香港迪士尼樂園即將啟用而投入服務,袛於每日早上提供由北角開往迪士尼樂園及晚上由迪士尼樂園開往北角的單向服務,主要方便港島區居民及酒店旅客往來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港島區路線依A11行走。在本線服務時間以外,港島區居民及酒店遊客需要乘搭 A11 或 A12 於青嶼幹線收費廣場轉乘 R8 號線前往迪士尼樂園。
有大量南區和東區路線和往機場和迪士尼的路線,及鄰近北角碼頭、新光戲院,所以有很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