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縣第一中學

廣東省最早備案的公立中學之一

龍川縣第一中學是廣東省最早備案的公立中學之一,也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學校分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於龍川老隆鎮東風路,是川中的老校區。

學校創建於1913年,前身是龍川縣立中學;1929年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1954年,高中部遷到赤嶺背,初中部仍留在佗城;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

截至2017年9月,高中部佔地面積195685平方米,教學班78個,學生4313人,教職工339人;截至2016年5月,初中部佔地面積78000多平方米,38個教學班,學生2931人,專任教師171人。

歷史沿革


1913年9月,在廢科舉、舉辦新學的浪潮中,“龍川縣立中學”正式成立。由督學局長張貞一(化如)任校長,以縣府所在地佗城西門山舊考棚、守府署和城隍廟為校舍,按照新學制開設課程,學制四年。
1914年呈報省政府教育司立案,是廣東省最早立案的中學之一。開辦不久,縣城土豪劣紳與縣知事周德鰲勾結,以所謂“消滅神權,男女同校,有傷風化”等罪名向省署龍濟光控告,逼走張化如校長。
1915年10月,又以學校佔用城隍廟有辱神靈為借口,煽動神棍流氓到學校滋事,毆打師生,致使學校被迫停課。全校師生持續抗爭一年之久,終於迫使龍川縣公署懲辦了暴徒,學校隨即複課,並由張鎮江先生繼任校長。
1925年1月,龍川縣立師範學校和龍川縣第一高等小學併入龍川縣立中學,設高中師範科並附設高小部和女子小學。
1926年,當時龍川縣長陳逸川,吸食鴉片,魚肉百姓,侵吞校款,縣人恨之入骨。一中師生自編自演《煙長末日》話劇,揭露陳的罪行,陳惱羞成怒,翌日即派軍警逮捕了校長張鎮江及師生多人,通緝教務長黃麟書等人,並查封了學校。後來師生派出代表聯合留省學生鄧鴻芹、黃振漢、張道隆等多人到廣州國民教育廳請願。經過艱苦鬥爭,陳逸川被撤職,被捕師生獲釋,學校複課。
1929年9月,學校更名為“龍川縣立第一中學”(仍稱“川中”),張道隆先生接任校長。
1930年10月,高中師範科停止招生,開始招收高中普通班,學制改為三三制。這樣,龍川一中便成為東江上游規模最大,設備最完善的完全中學。鄰近各縣,甚至江西省的尋鄔,定南等縣也有許多學子慕名前來,在校生達五百多人。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一中學生出於愛國義憤,曾罷課三星期,並組織宣傳隊到縣內各圩鎮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還募捐了銀元二千八百餘元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五州”反帝運動浪潮席捲全國,我校師生曾舉行罷課,組織宣傳隊下鄉宣傳,組織仇貨檢查隊,檢查東江來入船隻;在佗城、老隆鶴市等重要圩鎮的搜查銷毀日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地下黨組織在老隆開設了青年書店,舉辦自我教育訓練班,一中學生紛紛組織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著作,積極抗入抗日宣傳活動,由校長張克明擔任主編出版《龍川日報》,對廣大青年影響很大,一批進步學生和部分畢業離校的校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學生積極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並於
1941年建立一中特別黨支部,由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斐成)任書記。在黨員校友的領導下,學生會發動和組織進步師生出版《川中學生》,開展抗日文藝活動,揭露抨擊國民黨頑固派製造分裂,破壞抗戰的行徑。
1939年日本侵佔廣州,敵機轟炸佗城大江橋和老隆師範,為免遭敵機轟炸,全校師生由佗城遷到車田借可能小學校址上課。
1940年9月和次年6月,高中部、初中部先後遷回佗城原址上課。
1941年在城北老學堂背增建四座校舍,將全校九百多師生集中城北校舍上課。不少由廣州等地疏散來龍川的學子均在一中就讀。
1942年“粵北事件”后,黨組織生活暫停,是年2月學生會常務幹事劉波和校友張克明、葉觀渭,遭到國民黨縣黨部逮捕。入獄后他們不屈不撓,堅持鬥爭,經過一中師生及社會人士的營救,國民黨當局不得不宣布無罪釋放他們。一中進步學生一直進行著“反內戰、要民主”的鬥爭。大批在學或畢業學生積極參加游擊隊,為人民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9年5月,龍川解放。8月,龍川縣人民政府接管了一中,由余進文擔任校長。恢復一中黨支部,實行新民主主義教育方針,學校面貌迅速改變,許多學生響應黨的號召,報名參軍,積極參加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為建設和鞏固新生政權作出了貢獻。
1953年,為了集中辦好高中,縣委把金中、車另兩校的高中學生併入一中,並於6月13日將高中部從佗城遷到老隆,暫以水貝洋樓為校舍,同時擇定老隆赤嶺背為校址,興建兩座教學樓。
1954年1月,新校落成,高中部全部學生從水貝遷到赤嶺背上課,初中部仍留在佗城。
1956年,在佗城的初中部改為佗城中學,一中新設初中部,當年招收初一級二個班共90人,成為一所全日制的完全中學。
1959年,陳選才老師赴北京參加了“群英會”。
1960年,當時廣東省委副書記區夢覺來校視察時,高度讚揚了學校的辦學成就。
1963年,學校舉行了建校50周年慶典,演出了大型話劇《霓紅燈下的哨兵》。當年高考成績名列全省第六名,被惠陽地區列為重點中學。
“文革”期間,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被嚴重破壞,許多老師受迫害,校舍,儀器設備毀壞殆盡。改學製為二二制。同時開設上板橋勞動分校。粉碎“四人幫”后,學校撥亂反正,迅速恢復了教學秩序。
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製度,學校組織了應屆畢業生參加高考,並取得好成績。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學校貫徹全會精神,把學校中心工作轉到教學上來,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1983年。恢復三三制,學校大力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創辦了“川流文字社”、“川中書畫社”,成績斐然,連年被中南五省學生文聯評為優秀社團,社多社員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
1985年、1986年兩年,升大學人數突破100大關。
1985年7月,學校被評為省、地、縣普教系統先進單位。9月,王屏山副省長來校視察時,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1985年11月,學校舉行了72周年校慶。此後,學校發展更快,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教學質量有了更大提高。
1990年高考,葉志海同學以866分的成績奪取了河源市理科高考狀元,名列廣東省理科第六名。
1991年,盧鍾鶴副省長來校視察,充分肯定了我校所取得的成績。
1993年11月,學校舉行了建校80周年校慶,得到了眾多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捐資興建了校友樓和校門。
2003年2月,龍川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們作出決定,在縣城的新城開發區水貝烏坭塘劃出一塊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土地興建一中新校區。
2003年4月30日,河源市委書記梁偉發同志到該校調研時,高度總結概括出了“無私奉獻、團結拼搏、奮發圖強、精益求精、力爭上遊”的龍川一中的精神。
2004年8月,在龍川一中老校區成立了初中部,機構建製為副科級,下設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和團委會等部門。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截至2016年5月,初中部佔地面積78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5347平方米,校園綠化面積23649平方米,初中七、八、九3個年級,有38個教學班,學生2931人。高中部佔地面積195685平方米,建築面積135889平方米,綠化面積92278平方米,新校區經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深圳分院規劃設計,建築面積80150平方米,教學班78個,學生4313人,教職工339人。

硬體設施

初中部
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
截至2016年5月,初中部擁有4幢教學樓,2幢宿舍樓,實驗樓、辦公樓及膳堂各1幢;擁有1個200米的塑膠運動場、4個籃球場、3個羽毛球場、2個排球場、1個體育器械場;擁有1個地理園、1個生物園;擁有物理儀器室1個和實驗室2個,化學儀器室1個和實驗室2個,生物儀器室1個和實驗室1個,計算機教室2個,體育器材室2個,體育活動室、圖書室、美術室、音樂室、舞蹈室、教師電子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心理諮詢室及衛生室各1個,校園網路和wifi信號覆蓋整個校區。
高中部
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
截至2012年10月,高中部建築群包括教學樓(四幢,13500平方米)、辦公綜合樓(4000平方米)、實驗綜合樓(二幢,8000平方米)、多功能會議室(750平方米)、藝術館(4500平方米)、體育館(含游泳池服務建築,5400平方米)、青少年活動中心(3500平方米)、學生宿舍(7幢,20000平方米)、食堂(二幢4間,4000平方米)、教師宿舍(6000平方米)等。

師資隊伍

截至2016年5月,初中部專任教師171人,其中高級教師63人,中級教師99人,初級教師9人。在專任教師中,擁有本科學歷136人,占教師總數79.5%;擁有大專學歷35人,占教師總數20.7%,擁有高級職稱63人,占教師總數36.8%;擁有中級職稱99人,占教師總數57.9%;擁有初級職稱9人,占教師總數5.26%。高中部有專任教師326名,本科以上學歷者達100%,其中,有18人是研究生學歷,23人是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職稱老師103人、佔32%,中級職稱教育162人、佔49.6%。
廣東省特級教師:楊開明、唐孟強
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吳志可
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黃洪章
河源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王文教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8年,柳宇峰、黃鈺巧、黃奕分別考取654分、640分、637分的好成績;文科班成績更為優秀,刁惠敏考取644分、省排名第99名,戴文飛、羅淞駿分別考取617分、612分的好成績。龍川一中600分以上達18人,本科入圍人數增至1517人。
2016年,吳仕林同學以650分獲理科總分全市第二名,葉敏同學以595分獲文科總分全市第九名;理科總分650分以上1人(全市2人),620分以上11人,600分以上21人;普通類重點本科上線人數突破400大關,達410人(不含重點院校農村專項計劃上線93人),超出市教育局下達指標79人(指標數331人,完成率123.9%)。普通類本科上線人數1487人,上線率突破80%大關,達82.6%,較2015年增加151人,增長率11.3%;超出市教育局下達指標132人(指標數1355人,完成率109.8%)。
2015年,楊垸、鄭濤分別以633分、628分名列全市文科總分第一名和第五名,葉峰林、楊華清分別以661分、660分名列全市理科總分前列,全校文、理科總分650分以上11人,600分以上122人;全校重點本科上線403人,其中,普通類上線283人,重點院校農村專項計劃上線112人,傳媒等單招單考上線8人,上線率21.7%,較市教育局下達的普通類重點本科上線指標任務(216人)超出67人,完成率131.02%;全校本科上線1336人,上線率達71.8%,較市教育局下達的本科指標任務(1209人)超出了127人,完成率110.5%。
2016年高考,龍川縣第一中學1人以650分的成績列全市理科第二名,1人以595分的成績列全市文科第九名。本科入圍人數達1487人(未含單招單考),本科入圍率達82.2%;重本入圍人數為503人,其中普通重點本科入圍人數為410人,農村學生專項招生入圍人數為93人;專科以上入圍人數為1787人,專科以上入圍率達98.8%。理科綜合270分以上3人,260分以上7人;英語140分以上7人,130分以上111人,120分以上423人;語文120分以上9人;理科數學130分以上6人。
2017年高考,龍川一中普通類本科上線人數創歷史新高,普通類重點本科上線人數創歷史新高,超過八成的考生入圍本科。
2018年高考,龍川縣第一中學文科3人、理科1人進入全市前十名(含並列),600分以上人數增至18人,本科上線人數1493人。
2019年高考,總分在600分以上有24人,其中理科650分以上3人,文科600分以上3人。高分優先投檔線上線考生達到563人,本科上線1556人。體育類本科雙線上線32人,藝術傳媒類本科雙線上線16人。1人總分662分,被北京大學(醫學部)錄取。1人體育類總分609分,排名全省第9,被北京體育大學錄取。
2020年高考,有25人分數在600分以上。理科最高分662分,入圍清華大學高校專項計劃。文科最高分584分。
體育比賽
2015年,河源市青少年體育錦標賽榮獲高中組總分第一、獎牌第一,9人次獲得前三名,2個團體項目獲得前三名,其中:袁勇發同學獲男子400米第一名,楊榕同學獲女子400米、女子800米第一名,李麗婷同學獲女子1500米第一名,駱舒婷同學獲女子跳遠第一名,女子4x100接力獲第一名;2015年,龍川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曾家旺等11人次打破市田徑運動會最高紀錄,鄭海媚等9人次打破縣田徑運動會最高紀錄,38人次獲得前三名並以總分175分遙遙領先蟬聯團體總分第一名。
素質成績
2015年,河源市首屆中小學師生現場書畫比賽,劉珊澐、殷逸翰、羅宇梁3名同學分別獲得高中組書法類一等獎,李錦桃同學獲高中組繪畫類二等獎,劉琦同學獲高中組繪畫類三等獎。2016年,河源市第二屆中小學師生現場書畫大賽,殷逸翰同學獲高中組一等獎,劉珊澐同學獲二等獎,繪畫類有劉琦同學獲高中組二等獎。2016年,第11屆河源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駱琛睿、戴曦、劉世灝同學的作品“浴室衛士”,葉鵬宇、魏宇濤、曾昆鵬同學的作品“神奇的帽子——水循環式熱敷頭部袋”,黃鈺巧、袁雨同學的作品《讓陽光照亮心靈——山區普通高中生抑鬱現狀的調查研究》分別獲一等獎,余文鈺同學的作品《探究神奇的環保酵素》獲二等獎,駱琛睿、余文浩、楊彬同學的作品“摔不斷水的筆”獲三等獎。
2017年,龍川縣第一中學女子足球隊獲得“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冠軍並代表河源市參加廣東省“省長杯”校園足球聯賽獲第八名。在2018年“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中再獲冠軍。2018年10月,廣東省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中,龍川縣第一中學2名同學獲二等獎,2名同學獲三等獎。
錄取情況
截至2016年,20多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或清華大學,13位學生在全市高考總分最高,17000多名學生考入本科院校。2002年高考,省線入圍人數1097人,高考升學率達94.8%,有五位同學被北大錄取。
初中獲獎
截至2017年9月,初中部學生分別榮獲國家級榮譽143項、省級榮譽6項、市級榮譽129項、縣級榮266項。2000年來,高中部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有340人次獲國家級獎,344人獲省級獎。

教師成績

初中部
初中部教師分別榮獲國家級榮譽項,分別獲國家級榮譽65項、省級榮譽28項、市級榮譽58項、縣級榮譽97項。
高中部
2000年以來,川中先後有1人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1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人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18人被授予“廣東省優秀青年”“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先後有65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級以上獲獎交流或刊物發表,160多位教師榮獲省級以上學科“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學科競賽活動有1800多人次獲得獎勵,有82位教師撰寫的教研論文在國家級(94篇)、省級(86篇)專業刊物上發表。學校獲得了國家、省、市、縣的眾多榮譽稱號。2003年魏初城老師被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8年,校長吳志可獲評為“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

獲得榮譽

11982.12廣東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
21993.09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
31994.12廣東省普教系統先進集體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41994.11廣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
51995.10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61995.10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
71998.07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體育運動委員會、廣東省衛生廳
81999.01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
92001.10廣東省走進社會大課堂中學生暑期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單位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學生聯合會
102002.04全國教育科學德育實驗基地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
112002.05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
122003.12廣東省文明單位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132004.10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廣東省教育廳
142005.12廣東省文明單位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
152006.01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教育廳
162006.03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
172006.06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田徑)廣東省體育局、廣東省教育廳
182006.12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東省教育廳
192007.01廣東省安全文明校園廣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公安廳
202007.03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委員會、教育部、廣東省人民政府
212007.05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廣州軍區政治部幹部部、廣東省教育廳
222008.06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共廣東省委
232008.10廣東省“書香嶺南”全民讀書活動書香校園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教育廳
242008.10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委員會
252008.10華南農業大學優質生源基地華南農業大學
262008.10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書法教育先進學校廣東省青少年書法大賽組委會
272008.11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教育廳
282009.02廣東省中小學校本培訓示範學校《師資建設》教師發展學校廣東省教育廳
292009.03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教育廳
302010.01廣東省體育特色學校廣東省體育局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龍川一中的校徽
龍川一中的校徽
龍川一中簡稱川中,本標誌以這一元素為造型主體。“川”字在設計上形似燃燒著的火苗,配以活潑熱情、積極向上的黃色、橙色、紅色,寓意學生在校園中快樂成長,培養出勤奮好學、力爭上遊的品質。穩重內斂的深灰色橢圓形,隱喻無私奉獻的師長,為培育下一帶無怨無悔的高尚品格,彰顯出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歷史使命。
整個標誌似一個火炬,寓意學校代代薪火相傳,燃放熱情,延伸出簡潔、人性、活力的形象。
龍川縣第一中學
龍川縣第一中學
釋義:龍川縣第一中學初中部校徽由層次分明的外圓環和內圓組成。它以中國傳統的紅色為主基調,以標誌性建築的輪廓為核心,以名家書法藝術為文化底蘊,體現了學校“求真求實,至善至美”的高雅境界。外圓環中的學校名稱由中文、英文和數字組成,中文由校友、著名書法家陳榮踞先生所書,呈圓環狀布局,寓意是圓夢“做更好的自己”的川中學子,學貫東西,遍布四海。內圓校友樓圖案的核心部分由書籍、階梯和筆構成,造型如大鵬展翅,背景為紅色的太陽,寓意是莘莘學子大展宏圖,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內圓數字1913為學校的創建時間,彰顯了百年川中悠久的歷史及厚重的人文。

精神文化

學校校歌
巍巍螯山滔滔東江
先秦古邑百越雄邦
千百年文化傳統
哺育代代人才成長
時代在召喚我們積極鍛煉
刻苦學習實現理想
振興我中華重任挑肩上
團結友愛奮發圖強
巍巍螯山滔滔東江
先秦古邑百越雄邦
千百年文化傳統
哺育代代人才成長
啊......
接過我們先輩的火炬高歌猛進
奔向光輝燦爛的前方
燦爛的前方
● 校訓
立學正道,養德至善
● 校風
做追求卓越的川中人
● 學風
做奮發有為的新青年
● 教風
做至德至善的教育者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吳志可
副校長廖其煥
鍾永忠
鍾志群
魏初城

歷任校長

姓名籍貫任職時間
鄭子俊龍川登雲1983年8月至1989年3月
戴光廣東惠州1989年3月至1990年8月
黃欽仁龍川黃布1990年8月至2001年8月
黃偉忠龍川登雲2001年8月至2006年8月
楊日華龍川田心2006年8月至2015年8月
吳志可2015年8月至

知名校友


姓名成就
蕭殷作家、文藝理論家
容柏生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振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設計製造的專家
鍾振如首批參加南極考察的科學家
鍾秀娥五奪世界摔跤冠軍的優秀運動員
曾滿軍第18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鍾陽勝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楊華維廣東省民政廳原廳長
胡日章廣東海洋大學(更名后)首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