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街鎮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下轄鎮

堂街鎮位於郟縣東南13公里處,東依紫雲山,北環汝河水,山水相連,風光秀麗,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全鎮總面積71.3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106個自然村。堂街鎮地理位置優越,道路四通八達。

鎮區南距平頂山市區20公里,經柏堂線5公里與S238省道相連,向南5公里與S329省道前石線貫通,平郟公路穿境而過。該鎮基礎設施完善。堂街鎮地上地下資源豐富。

歷史沿革


明代,屬豐家莊保。
民國十八年(1929年)前後,屬南區,少部屬中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前後,設四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三教堂鎮。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設三區。
1952年,少部分村劃歸八區(長橋)。
1958年,建立堂街公社。
1984年,改稱堂街鄉,又析置姚庄回族鄉。
1989年,由堂街鄉改為堂街鎮。 

行政區劃


1997年,堂街鎮下轄龍王廟、邵灣、前窯、北張庄、郭庄、圈李、王來灣、孔灣東、孔灣西、寺后、堂街東、堂街西、段李庄、李世和庄東、李世和庄西、丁庄、岔河、後庄、李王寨、石橋店、士庄東、士庄中、士庄西、關庄、南朱窪、南王樓、李樓、王寨、南謝庄、曹庄、上李、孟庄、張溝、石窪、小謝庄35個行政村。
堂街鎮
堂街鎮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下轄堂街東、堂街西、孔灣東、孔灣西、段李庄、王來灣、南王樓、李樓、唐庄、石窪、關庄、士庄東、士庄中、士庄西、朱窪、小寨、後庄、石橋店、謝庄、王寨、李世和庄東、李世和庄西、丁庄、岔河、曹庄、上李、孟庄、張溝、小謝庄、寺后、龍王廟、邵灣、劉庄、李庄、郭庄、北張庄36個行政村,下設23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堂街鎮下轄36個行政村:堂街西村、龍王廟村、邵灣村、前窯村、北張庄村、郭庄村、圈李村、汪來灣村、孔灣東村、孔灣西村、堂街東村、寺后村、段李庄村、李世和庄東村、李世和庄西村、丁庄村、岔河村、李王寨村、後庄村、南朱窪村、石橋店村、士庄東村、士庄中村、士庄西村、關庄村、石窪村、南王樓村、李樓村、南謝庄村、曹庄村、孟庄村、上李村、張溝村、小謝庄村、王寨村、唐庄村,鎮人民政府駐紫雲路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堂街鎮地處郟縣東南部,東倚紫雲山與許昌市襄城縣紫雲鎮交界,南與李口鎮、姚庄回族鄉相鄰,西與寶豐縣石橋鎮鬧店鎮接壤,北與王集鄉長橋鎮隔北汝河相望,距郟縣縣城13千米,區域總面積71.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堂街鎮地處伏牛山余脈與豫中平原的過渡帶上,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有山、丘陵、平原、窪地、沙灘5種地形;紫雲山、雲陽寨山、陰山、鳳山、紅石山、張寨山、蠍子山、文安寨山等山峰錯落分佈在境內東部。 

氣候

堂街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4℃,生長期年平均300天,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水量678毫米。 

水文

堂街鎮境內河道屬淮河流域;北汝河沿鎮界北蜿蜒東下流經26千米,凌雲芝河、運糧河、楊柳河、石河自南向北縱貫鎮境,匯入北汝河。 

自然災害

堂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連陰雨、冰雹、山洪、風、蟲等;1961年、1968年,因雨量不足,氣溫偏高多風,北汝河部分段斷流,遭嚴重乾旱;2000年6月上旬,連降暴雨,降雨量達1000毫米,造成嚴重山洪、內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多種災害,成災面積達3萬多畝,倒塌損壞房屋2000多間,糧食減產75萬千克。 

自然資源


堂街鎮境內主要礦產資源為煤、鋁礬土、白俄岩、紅石、紫石等,其中地下煤資源總儲量達2.2億噸。2011年,堂街鎮有耕地6.1萬畝,人均1.3畝。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總人口有4874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400人,城鎮化率35.6%;另有流動人口3186人。總人口中,男性25498人,佔52.3%;女性23249人,佔47.7%;14歲以下9282人,佔19%;15—64歲34750人,佔71.3%;65歲以上4715人,佔9.7%;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堂街鎮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4.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86人。 
截至2017年末,堂街鎮常住人口為48083人。 
截至2018年末,堂街鎮戶籍人口為5063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堂街鎮財政總收入1377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77萬元;人均財政收入293元,比2010年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5795元。 
截至2018年末,堂街鎮有工業企業24個,其中規模以上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個。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農業

2011年,堂街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比2010年增長4.1%。堂街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堂街鎮生產糧食24473噸,人均500千克,其中小麥13131噸,玉米5196噸,豆類1642噸,紅薯4504噸。堂街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煙葉、棉花、蔬菜、油料作物。2011年,堂街鎮煙葉種植面積12000畝,產量1744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5萬畝,產量3867噸,其中花生3567噸,芝麻70噸,油菜籽230噸;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15609噸。堂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堂街鎮生豬飼養量5.3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2.1萬隻,年末存欄0.8萬隻;牛飼養量2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家禽飼養量99萬羽,上市家禽71萬羽。2011年,堂街鎮生產肉類4326噸,其中豬肉1966噸,牛肉890噸,羊肉148噸,禽蛋339噸;畜牧業總產值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0%。 

工業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工業企業54個;初步形成了以畜產品養殖、屠宰、加工為龍頭的企業集群。2011年,堂街鎮工業總產值為5.6億元,比2010年增長15.4%。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商業網點503個,有專業集貿市場3個,是郟縣汝河南岸農產品交易市場、傢具交易市場和小商品集散地。2011年,堂街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2010年增長20.1%。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郵政儲蓄銀行有2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營業點;各類存款餘額為3.1億元,比2010年增長9%,各項貸款餘額2億元,比2010年增長8%。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幼兒園22所,在園幼兒2436人,專任教師75人;小學24所,在校生3242人,專任教師1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419人,專任教師5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6.5%,小升初升學率98.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堂街鎮教育經費達0.01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12億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體育場地2處,1個社區和4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廣播入戶率達100%;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7個,其中鎮醫院1個,社區醫務站36個;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8張;專業衛生人員7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3人。2011年,堂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5萬人次,住院手術410台次,出院病人1.2萬人次。2011年,堂街鎮法定傳染病發病率為310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8%。 

社會保障

2011年,堂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18戶,人數122人,支出23.7萬元,比2010年增長33%,月人均162元,比2010年增長11%;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86戶,人數2105人,支出20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長14.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1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3人;農村醫療救助3.3萬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21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7人敬老院1所,床位60張。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郵政網點1個,村村設有郵政投遞點,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36個,固定電話0.3萬部,電話普及率達23%;行動電話普及率95%;寬頻接入用戶3003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自來水廠2座。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擁有3.5萬千伏雙迴路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2台,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32千米,供電能力5萬千伏安。 
園林綠化
2011年,堂街鎮有園林綠地面積25公頃,綠化覆蓋率10%。 

交通


堂街鎮有武西高速公路、柏堂線、平郟公路穿境而過。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擁有市縣級公路2條,縣鄉公路3條,總長36千米。 

文化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堂街鎮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後庄南崗遺址、郭庄大型墓葬群、紫雲寺塔基);其它古迹有儒、道、佛三教一體的“三教堂”遺址、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紫雲山安營紮寨遺跡、曹操迎徐晃在摩陂勞軍慶功的回軍廟、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等功臣祁建華故居等。

旅遊


景點

堂街鎮境內有中華名山紫雲山、紫雲寺、寶象寺、臨灃寨等旅遊景點。 
紫雲山
紫雲山,曾列入《名山記》,一峰秀出,紫雲環繞,“紫雲晴雪”被列為郟縣八大景之首。
臨灃寨
臨灃寨,始建於明朝,重修於清朝;寨內明清民居規模集中,錯落有致;寨外有河水環抱,蘆花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