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具有溫陽行氣,消除頑痰之功效。主治肺痿吐涎沫不止。

歌訣


桂枝去芍本消陰,痰飲夾邪迫肺金;一個皂驅黏膩濁,桂枝運氣是良箴。

組成


桂枝、生薑各三兩(9g),甘草二兩(6g),皂莢一挺,大棗十二枚。

用法


上㕮咀。以水七升(700ml),煮取三升(300ml),去滓,分三次服。

功用


溫陽行氣,消除頑痰。

主治


肺痿吐涎沫不止。

方義


桂枝去芍藥湯溫運陽氣,桂枝、生薑解表而能通陽;大棗、甘草扶正以溫陽,去芍藥后,可起解表不留邪、溫通無礙陽的作用。皂莢滌痰除壅以治其標。本方實為補中兼攻之劑,對於肺氣虛寒當溫補、痰涎壅遏又非滌不可者尤為適宜。

運用


此方臨床多用於虛寒肺瘺而痰濁涌盛,或挾表虛者。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咳嗽、喀痰、吐有涎沫,頑痰等疾病。

加減化裁


咽干而渴者,加人蔘;咳吐清涎者,加乾薑。

使用注意


虛熱者忌用。

附註


附方 桂枝湯
組成:桂枝(去皮)三兩(9g),芍藥三兩(9g),生薑(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甘草(炙)二兩(6g)
功用: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熱,汗出頭痛,鼻鳴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麻黃(去節)三兩(9g),桂枝(去皮)三兩(9g),乾薑三兩(9g),細辛三兩(6g),五味子半升(9g),芍藥三兩9g,半夏(洗)半升(9g),甘草(炙)三兩(9g)
功用 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主治 外寒里飲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惡寒,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乾嘔,或痰飲喘咳,不得平卧,或身體疼重,頭面四肢浮腫,舌苔白滑,脈浮。
出處 《傷寒論》

化裁方之間的鑒別


本方即桂枝湯去芍藥加皂莢而成,它和桂枝湯的區別,桂枝湯乃調和營衛治療太陽表虛的中風證,本方具有調和營衛溫肺化飲之功,用以治療痰飲,頑痰挾表虛者更為相宜。
本方與小青龍湯均治外有風寒內挾飲邪,其區別為小青龍湯所治者,不論表虛、表實,或挾表與否均可使用I本方是對錶虛內挾痰飲,頑痰者,更為相宜。

重要文獻摘要


《千金方衍義》:桂枝湯和營衛葯,《千金》去芍藥之酸收;參入皂莢一味,即《金匱》皂莢丸,不用蜜丸,而入湯液,然不若用湯送丸,不使皂莢之味棘喉,尤為得宜。此唯肥盛多濕濁垢支塞肺胃者,方為合劑;若瘦人津液素槁,雖有痰血,亦難勝皂莢之蕩滌也。
《金匱要略心典》:以上諸方,俱有辛甘溫葯,以肺既枯萎,非濕劑可滋者,必生氣行氣以致其津。蓋津生於氣,氣至則津亦至也。又方下俱云:吐涎沫不止,則非無津液也。乃有津液而不能收攝分佈也。故非辛甘溫葯不可。加皂莢者,兼有濁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