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藥湯
中藥藥方
桂枝去芍義何居,胸滿陰彌要急除。若見惡寒陽不振,更加附子一枚俱。
桂枝9克(去皮) 甘草6克(炙) 生薑9克(切) 大棗12枚(擘)
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溫服100毫升。調養如桂枝湯法。
本方為桂枝湯去芍藥而成,主治太陽表證誤下而兼見脈促胸滿者。辛甘發散為陽,酸苦通泄為陰,本方辛甘相合,乃保胸陽,宣衛陽之劑。方中桂枝配甘草,辛甘化陽,宣通胸中陽氣;生薑辛散,助桂枝解表通陽;大棗甘緩,合甘草益氣和中;姜草又能調和營衛太陽表證誤下而致胸陽受損,外邪陷入胸中,故宜姜、桂之辛散而解表;下后里虛故宜草、棗之益氣和中;去芍藥之酸苦陰柔之品,恐其斂邪,又恐其酸收而滯姜、桂之辛散,有礙陽氣之宣統,故去而不用。
服藥期間,禁用烏梅等酸澀之品。
煎煮藥物時,最好先煮附子約10-20分鐘后再加入他葯,以減附子之毒性。
桂枝去芍藥湯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相比較,桂枝去芍藥湯主治太陽中風證與胸陽不足證相兼;而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治太陽中風證與胸陽虛弱證相兼,其二者雖主表證都是太陽中風證,但主胸中則不盡相同,證有輕重之分。又桂枝去芍藥湯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均可治療單一的胸中病證,可其主治也有輕重之分,臨證應區別用之。
①《尚論篇》:用桂枝之辛甘,以亟散太陽之邪;其去芍藥之意,酸收二字不足盡之,以誤下故不敢用,恐其復領陽邪下入腹中也。
②《傷寒貫珠集》:邪氣仍在陽分,故桂、甘、姜、棗甘辛溫葯,從陽引而去之;去芍藥者,恐酸寒氣味,足以留胸中之邪,且奪桂枝之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