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黃豆樹的結果 展開
- 豆科合歡屬植物
- 山龍眼科山龍眼屬植物
黃豆樹
豆科合歡屬植物
黃豆樹(學名:Albizia procera (Roxb.) Benth.)是豆科合歡屬的植物,落葉喬木,高10-25米,無刺;小枝略被短柔毛或近無毛。二回羽狀複葉;總葉柄近基部有1枚長圓形大腺體。頭狀花序在枝頂或葉腋排成圓錐花序。莢果帶形,扁平,無毛,有種子8-12顆。花期5-9月;果期9月至翌年2月。
分佈於中國台灣、廣東、廣西、海南(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部)、福建以至喜馬拉雅山區;南亞至東南亞均有分佈。生於低海拔疏林或灌叢中。
該種為速生樹種之一,採伐時有撲鼻之臭氣。邊材黃白色,心材棕色,堅硬,有光澤,並有深顏色的紋理。木材用於製造車輪、農具及建築用,又為良好之薪炭材。樹皮很厚,具有較強的耐旱、耐火燒和萌芽力強的特點,故常與烏墨、厚皮樹等組成火燒跡地殘存疏林的主體樹種。種子可以祛風健胃;樹皮可以毒魚。
黃豆樹
頭狀花序在枝頂或葉腋排成圓錐花序;花無梗;花萼長2-3毫米,無毛;花冠黃白色,長約6毫米,裂片披針形,長約2.5毫米,頂部被柔毛;子房近無柄。莢果帶形,長10-15厘米,寬1.5-2.5厘米,扁平,無毛,有種子8-12顆。花期5-9月;果期9月至翌年2月。
常見散生於熱帶半落葉季雨林和稀樹草原生態類型區,分佈區的氣候年平均氣溫22-25℃,年積溫8000-9000℃,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林下土壤為花崗岩風化物上發育的褐色磚紅壤,平原地區為發育較淺的燥紅土,表土層腐殖質及養分含量較為豐富。喜光樹種。
分佈於中國、印度、緬甸、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群島等地;在中國台灣、廣東、廣西、海南(西部、西南部和東南部)、福建以至喜馬拉雅山區均有分佈。
黃豆樹
新鮮種子用清水浸種24小時,即可播種,若經過貯藏的種子種皮緻密、革質,播種前需用2倍於種子體積的70℃溫水浸泡24小時(自然冷卻)后即可播種。一般採取撒播,密度為20克/平方,播后覆土以不見種子為度,覆蓋稻草,或用遮光網搭蔭棚遮光,保持床面濕潤,播種后第4天開始發芽,種子發芽時揭草,延續11天結束,發芽率79.5%±2.38%,苗高6-7厘米時分床,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只要加強管理,採種后當年3月份播種,半年生苗50-60厘米高,當年雨季8-9月出圃造林。採用營養杯苗造林,即在苗高6-7厘米時移入育苗袋中培育4-5個月,苗高50-60厘米時就可上山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
雖然在比較瘠薄的土壤也能生存,但生長較緩慢,造林地應選擇坡度比較平緩、濕潤、土層深厚的開闊地區或溪流兩旁。
在雨季來臨之前先行清山、砍雜和煉山,超過25 的坡面應開水平帶,帶寬1米,造林株行距則根據立地條件而定,在土層淺薄、地力差的立地以2米×2米;土層深厚、濕潤的立地以3米×3米或3米×4米為宜。
黃豆樹也可直播造林,直播穴深30厘米×30厘米×20厘米,一般在雨季初期播種,每穴5-6粒種子,覆腐殖質土或火燒土,厚0.5-1厘米,待苗高30-40厘米時,選擇其中1株最健壯的留下繼續栽培外,其餘拔除。
根據幼林喜光的特性,在當年雨季結束後進行第1次撫育,全面砍除雜草、藤蔓後進行穴狀鋤草、鬆土,第2、第3年每年雨季前、后全面砍雜和穴狀鬆土1次,並在雨季前結合穴狀鬆土每穴施複合肥100克。經過3年撫育管理達到一定鬱閉度后,還需要1年1次砍雜除蔓,以培育優良干形。
苗期嫩葉偶有金龜子蠶食嫩葉,可組織捕捉或用90%敵百蟲1500-2000倍液噴灑;幼苗期有時出現斑葉病,可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共2-3次;苗期亦偶有細皮夜蛾、珊毒蛾及枯葉蛾危害,可選用滅殺斃(21%增效氰馬乳油)5000-6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5000倍液噴灑,10天用藥1次,連噴2-3次。
木材紋理通直,結構細緻,質輕而堅韌,加工容易。邊材不耐腐,易受蟲蛀和易受變色菌侵染;心材深褐色,乾燥后不開裂不變形,紋理細緻美觀,光澤度好,耐腐性強,蟲不蛀食,是作上等傢具、門窗、車輛和器具的首選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