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骨

炮骨

炮骨是根據趾骨為偶數的特徵而命名。

正文


本目是根據趾骨為偶數的特徵而命名。偶數趾的基本排列方式為每隻腳上有二個或四個腳趾,腳的中軸通過第三、第四趾之間。踝部的距骨有二個滑車,與只有一個滑車的奇蹄類距骨明顯不同。偶蹄類的股骨上沒有第三轉子。第三和第四趾的掌骨常癒合為一,稱為“炮骨”。

分析


此外原始偶蹄類齒式完整,頰齒低冠,齒尖丘形。進步的種類,上門齒消失,代以肉質墊。前臼齒很少臼齒化;頰齒齒冠發育為二種圖式:一為由四個丘形主尖各自擴展成新月形的月齒型;另一為四個丘形主尖複雜增多小尖成瘤狀的瘤齒型。偶蹄類特殊的距骨發展使它們有非凡的跳躍和奔跑能力,加之又有複雜的消化系統,以至在與當時侵略性的食肉類相競爭時可以勝過奇蹄類而獲得發展。非凡的跳躍和奔跑能力可以有效的逃避敵害,複雜的消化系統使偶蹄類可以在短時間內吞下大量食物,逃避敵害之後,躲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從容進行咀嚼和消化。偶蹄類起源於踝節目,在始新世早期出現。在漸新世和新第三紀時,偶蹄類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與同時的奇蹄類相比還居於次要地位。從第四紀開始到現代,它們不論在數量和種類上都大大超過奇蹄類而居優勢。
Listriodon(鐮齒豬)頭骨低而大,眶前區長,齒式:3·1·3·3/3·1·3·3。第一上門齒粗壯,具二葉或三葉,前後方向加長,下門齒厚鈍,橫寬呈鏟狀,有時頂端分為二叉。頰齒齒帶發育,M3短,近三角形,有比M1大的二葉,還常有一小跟座。M3具有一粗大的跟座形成第三葉。雄性犬齒發育。中新世。歐、亞、非洲
長頸鹿類(Giraffids)現代非洲尚生存有Giraffacamelopardalis(長頸鹿)和Ohapiajohnstoni(霍犭加皮)二種。這一類是從中新世時的鹿類中分化出來,其特徵是頸長,四肢長,頭上有一對皮膚覆蓋的小角,頰齒低冠,吃高樹嫩葉。在中新世中、晚期長頸鹿類繁盛於亞洲和歐洲,現在僅生存於非洲。重要的化石代表有Palaeotragus(古長頸鹿)和Samotherium(薩姆獸),它們都是新生代晚期三趾馬動物群中的重要成員。

相關資料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6080702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