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縹鎮
雲南省保山市隆陽區轄鎮
蒲縹鎮是雲南省保山隆陽區的鄉鎮之一,位於保山市隆陽區境內西南部,距保山城32公里,是古代“南方絲路”上的重要驛站,現320國道和杭瑞高速公路徠穿鎮而過,使蒲縹更顯交通要鎮之特點。
全鎮地勢東南高而窄,西北低而寬。南北長約29千米,東西寬約23千米,總面積317平方公里。全鎮最高點在東山大嶺崗海拔2399米,最低為下烏祺溫泉海拔970米。境內既有山地、丘陵、也有峽谷、盆地。具有亞熱帶和溫帶多種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890—1200毫米,無霜期245天。
蒲縹鎮
資源環境
蒲縹鎮內的礦藏資源豐富、礦質頗佳。前清時曾大量開採,現交通便利,可再行開採。蒲縹鎮有溫泉五處,冷泉四處;有傳說中諸葛武侯南征時火燒藤甲兵的盤蛇谷,啞泉;有出土了“蒲縹人”化石的史前文化遺址,現屬省級重點保護單位;有古驛道、廟宇、祖祠及名人梁金山故居等古代建築,有奧陶紀、志留紀、寒武經等地質化石。特別是蒲縹老街子的街道、民房建築、古廟宇建築從整體上都保得得很完整。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湧現出梁金山、彭蓂、徐進等眾多歷史名人。蒲縹鎮現已被評為了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蒲縹鎮現轄23個村民委員會、168個自然村、239個村民小組。
蒲縹鎮
2011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5008.4萬元,同比增長21.5%。其中一產24373.4萬元、同比增長14%,二產4393萬元,同比增長28%;三產16242萬元,同比增長32.9%;三產結構由2010年的59.3:8.8:31.9調整為54.2:9.8:36,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完成財政總收入713萬元、增長23.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09.5萬元、增長17.6%;財政支出2162萬元,同比增長206.5%。農民儲蓄存款餘額1.4億元(不含郵政儲蓄)、各項貸款餘額5500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4427元、同比增長22%。
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2216萬元、同比增長8.57%。完成糧食作物播種總面積61922畝、同比減少4.3%,實現糧食總產2687.8萬公斤、同比增產4.6%,經濟作物穩定保持在21229畝,糧經比例由上年的79.6:20.4調整為74.5:25.5。政策性糧食收購工作目標全面完成。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8262萬元,同比增長19.5%。
農業支柱產業規模擴大。一是壯大烤煙。新植烤煙9455畝、同比增加18.5%,收購烤煙2.345萬擔、產值2225.8萬元,實現中上等煙比例95.98%、均價18.77元,高於全區烤煙均價0.37元。
蒲縹鎮
蒲縹鎮
戲曲
民國時期,蒲縹就開始有戲幫子,有名氣的當時有陶正清(外號陶花臉)、趙小魁(外號草上飛,武功好),張輔廷、胡余久,熊希一等人。當時沒有組團,蒲縹唱戲多在春節,從年三十唱到年初三,另一個時間是農曆五月十八土地廟唱戲,大多是當地幫子去昆明或保山請來唱,瞧戲的群眾也很多。滇戲戲目有:白蛇傳全本、秦香蓮全本、男斬子、五台會兄、女斬子、獅子樓、鼓滾劉封、牛皋扯旨、烤火下山、借親配、蘆花盪、八義圖。蒲縹人受京滇戲的熏陶,至今民間還有一些戲迷和會唱京、滇戲的人。
宗教信仰
蒲縹鎮寺館廟宇很多,活動也很祀活動很頻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這些寺院多數用於辦小學,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文昌宮、塘子寺又重新恢復香火。每到初一、十五日當地群眾到寺院燒香拜佛,特別是每年的大年初一這天人數可達上萬人次
基礎設施
蒲縹鎮
徠到2007年底,全鎮共建成沼氣池2000多口,並結合進行改廚改圈,形成農戶生活——沼氣發酵——生態農業的良性發展鏈條,改善農村用能結構,促進種植、養殖業生產發展,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教育文化
蒲縹鎮有中學兩所,其中完中一所。小學校48所,在校小學教師212人,小學生5026人;在校初中生2175人。9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為100%。
塘子溝遺址發現於1975年,面積2136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0.2—0.9米,1987年由雲南省考古專家張興永教授和保山地區博物館副研究員李枝彩帶隊的省、地、市聯合考古隊正式發掘,發掘后發現分屬四個個體的七件人類化石及大批同期的打制石器,磨製骨角器,哺乳動物化石、火塘、火坑、拴動物石孔等生產生活遺址。這些遺存經測定時代迄今約8000年,為研究滇西地區的早期人類歷史,提供了重要證據。
蒲縹鎮
盤蛇谷在蒲縹打板箐,兩山壁立,只容一人一騎。相傳為諸葛亮南征時,火燒藤甲兵的地方。如今此地仍然草木不生,沿山色赤。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在遊覽考察保山時,亦至此地,認為盤蛇谷之險為全滇第一,其述為東西兩崖,央成一線,俱摩雲夾日。溪嵌於下,蒙箐沸石,路緣於上,麈壁摭崖,排齒而北……有碑依南山之崖,題曰:‘此古盤蛇谷’,乃諸葛武侯燒藤甲兵處,然後信此險之真冠滇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