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古村落
江西婺源地標之一
婺源古村落的建築,是當今中國古建築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古徽州之一。全縣至今仍完好地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棟、古民宅36幢和古橋187座。村莊一般都選擇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
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後龍山上的林木,歷來得到村民悉心的保護,誰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眾的譴責和鄉規民約的處罰。自1992年建立自然保護區后,河流、林木、古民宅、古樹、古橋、古祠堂、古府第、古樓台、古碑和珍禽飛鳥保護得更好了,成了全國"生態文化旅遊示範縣"。
婺源古村落
婺源古村落
婺源古村落
婺源民居中的"三雕"(石雕、木雕、磚雕)是中國古建築中的典範。不僅用材考究,做工精美,而且風格獨特,造型典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號稱"江南第一祠"的汪口喻氏宗祠,佔地665平方米,其梁、柱、窗上的淺雕、深雕、浮雕、透雕、圓雕形成的各種圖案達100多組,刀功細膩,工藝精湛,被我國古建築學家譽為"藝術殿堂"。
婺源古村落,近三百米的“天街”古巷兩旁徽式商鋪林立,茶坊、酒肆、書場、硯庄、篾鋪,古趣盎然。婺源縣城鄉今天人們建造的公寓、酒樓和民舍,也按縣政府要求,均為清一色的明清式建築,與古代的建築相輝映。
婺源油菜花
本段花期
婺源古村落
窗銜篁嶺千葉匾,門聚幽篁萬畝田,以“曬秋”聞名遐邇的篁嶺是美術寫生、攝影及影視創作基地。篁嶺因“其地多篁竹”得名,嶺高500米,建村500多年,梯田疊翠鋪綠,村莊聚氣巢雲,被稱為“梯雲村落、曬秋人家”。村落“天街”似玉帶將精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鋪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動的縮寫版“清明上河圖”。周邊千畝梯田簇擁,四季花海展示驚艷的“大地藝術”。獨特的民俗文化體驗帶您走過索橋、滑過溜索、攀上高空熱氣球,俯瞰獨特的曬秋奇觀。
小橋流水是李坑的特色,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流淌了千年的清水,依舊為當地人提供從飲用到洗滌的種種用途。古橋森然,訴說青石板不老傳說。綉樓依舊,不見大小姐顧盼生輝。整個村落家家都是店鋪,小到樟樹塊,大到樟樹桌,多的是樟木梳,巧的是樟樹籃。
江灣是婺源龍脈,從古至今,名宦學者輩出。自宋至清,這裡蘊育了狀元、進士、仕宦38人。在遊人不多的季節,走在江灣的綠叢中,恍惚中似乎還能看到樸學宗師江永手捻鬍鬚向我們走來。打量鄉賢園裡的名人牆,會讓人感嘆這裡的風水之好,竟能養育如此多的精英人士。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曉起村被譽為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明清建築眾多,徽派民居遍布其中。清一色的青磚灰瓦,樸實素雅。高峻的馬頭牆,仰天昂起。雕刻、彩繪,精緻細膩,讓人賞心悅目。數以百計的屋宇,堂上有匾,門旁有聯。聯匾皆有來歷,意境深遠。
廊橋遺夢,夢縈廊橋。踏在清華古鎮的宋代彩虹橋上,透過地板的空隙,看那橋下流水潺潺,陶醉在一股神秘的悅感中。橋墩像半個船形,前面鋒銳,後面平整,流線形,有利於行洪。整座橋為了便於維修,建造時化整為零,每個亭、廊都是獨立的,這樣就不會因為一處損壞而影響到整座橋。彩虹橋榫頭之間的牢固不用鐵釘,全部用木釘。
婺源自古以來就視古樟為神樹,誰都不能侵犯。1500多年的嚴田古樟,堪稱“天下第一樟”,胸圍14米,樹冠面積達3畝,過河過界,鋪天蓋地。古樟所在的民俗園地廣40餘畝:田園村舍、老樹古藤、亭台樓榭、天光雲影,並生共處;小溪流、古石橋、長壽泉、水車碓,交相圍攏;輔以魚塘人家小別墅、甲路紙傘作業坊,高低不同,交相輝映,曲徑通幽,移步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