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生鏈格孢黑霉病

芸薹生鏈格孢黑霉病

椰菜、紫甘藍黑霉病,又稱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該病多發生在外葉或外層球葉上,初在病部產生小黑斑,溫度高時病斑迅速擴大為灰褐色圓形病斑,直徑5~30mm,比白菜黑斑病大,輪紋不明顯,但病斑上產生的黑霉常較白菜多且明顯。葉上病斑多時,病斑匯合成大斑,或致葉片變黃早枯。莖、葉柄染病,病斑呈縱條形,具黑霉。花梗、種莢染病現出黑褐色長梭形條狀斑,結實少或種子瘦癟。

主要癥狀


椰菜、紫甘藍黑霉病,又稱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花梗和種莢。該病多發生在外葉或外層球葉上,初在病部產生小黑斑,溫度高時病斑迅速擴大為灰褐色圓形病斑,直徑5~30mm,比白菜黑斑病大,輪紋不明顯,但病斑上產生的黑霉常較白菜多且明顯。葉上病斑多時,病斑匯合成大斑,或致葉片變黃早枯。莖、葉柄染病,病斑呈縱條形,具黑霉。花梗、種莢染病現出黑褐色長梭形條狀斑,結實少或種子瘦癟。

病原


Alternaria brassicicola (Berk.)Sacc.稱芸薹生鏈格孢,異名A.oleracea Milbrath,屬真菌界半知菌類(無性孢子類)。子實體生在葉兩面。分生孢子梗單生或簇生,直或彎曲,分隔,淺青褐色至褐色,31~80×4.5~7(μm)。分生孢子成長鏈狀、柱狀,生3~10個橫隔膜,0~8個縱斜隔膜,分隔處常明顯縊縮,淺青褐色至青褐色,光滑,大小25~93×13.5~20.5(μm)。
喙一般不發達,多為單細胞假喙,淺青褐色。別於芸薹鏈格孢[A brassicae(Berk.)Sacc.]引起的甘藍黑斑病。

發病條件


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留種株上及種子表面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使病害蔓延。病菌喜較高的溫度,適溫為28~31℃,最適PH6.6。病菌在水中可存活1個月,在土中可存活3個月,在土表存活1年,7~8月在甘藍生長中後期,遇高溫、高濕天氣,或肥力不足,或大田改種甘藍類蔬菜發病重。我國東南沿海、長江以南、西南菜區主要是芸薹生鏈格孢引起的黑霉病。

防治方法


(1)選用抗黑斑病的品種。
(2)增施有機肥或有機活性肥,注意氮磷鉀配合,避免缺肥,增強寄主抗病力。
(3)及時摘除病葉,減少菌源。
(4)有發病可能時,掌握在發病前開始噴灑 30%醚菌酯懸浮劑2500倍或68%精甲霜靈·錳鋅水分散粒劑 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8%波·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