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黴菌

腐生性真菌

毛黴菌(mucor)又叫黑霉、長毛霉。毛黴菌是接合菌亞門接合菌綱毛霉目毛霉科真菌中的一個大屬。以孢囊孢子接合孢子繁殖。毛霉在土壤、糞便、禾草及空氣等環境中存在。在高溫、高濕度以及通風不良的條件下生長良好。

簡介


毛黴菌(Mucor)屬、接合菌亞門廣泛分佈於自然界,為腐生性真菌,具有較強的分解蛋白質能力,常引起食物霉變。是一種條件致病性真菌,只有當機體免疫力低下並極度虛弱時才引起人體致病。

生物學性狀


毛黴菌為多細胞真菌,菌絲無隔,分枝呈直角,菌絲體上生長出孢子囊梗,頂端生成球形孢子囊,內含大量的孢子囊孢子。
在SDA培養基上,25℃或37℃下生長迅速,形成白色絲狀菌落,形成孢子后菌落變成灰褐色。毛黴菌既有無性繁殖,也有可性繁殖。

感染


毛黴菌感染的藥物治療應選擇兩性黴素B,若累及中樞神經系統或鼻竇,可考慮手術干預以降低病死率。
2021年7月20日,印度的毛黴菌(又稱黑真菌)感染病例在過去兩個月出現激增,目前確診病例已超過4.5萬例,超過4300人患病死亡。

外形特徵


菌絲無隔、多核、分枝狀,在基物內外能廣泛蔓延,無假根或匍匐菌絲。不產生定形菌落。菌絲體上直接生出單生、總狀分枝或假軸狀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頂端著生球形孢子囊,內有形狀各異的囊軸,但無囊托。囊內產大量球形、橢圓形、壁薄、光滑的孢囊孢子。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即破裂並釋放孢子。有性生殖借異宗配合或同宗配合,形成一個接合孢子。某些種產生厚垣孢子。毛黴菌絲初期白色,后灰白色至黑色,這說明孢子囊大量成熟。毛黴菌絲體每日可延伸3厘米左右,生產速度明顯高於香菇菌絲。

致病與免疫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毛黴菌感染首先發生在鼻和耳部,毛黴菌通過鼻腔和呼吸道進入,可侵入上頜竇和眼眶,引起壞死性炎症和肉芽腫;也可經血流侵人腦部,引起腦膜炎;還可擴散至肺、胃腸道等。本病發病急,病情進展快,診斷困難,死亡率高。

微生物學檢查


取膿液、痰液、鼻竇吸取物或屍檢標本,用10% KOH熱消化後鏡檢,若見到無隔、折光性強的粗大菌絲,並有孢子囊者即可初步鑒定。

分佈及用途


毛霉的用途很廣,常出現在酒藥中,能糖化澱粉並能生成少量乙醇,產生蛋白酶,有分解大豆蛋白的能力,我國多用來做豆腐乳、豆豉。許多毛霉能產生草酸、乳酸、琥珀酸及甘油等,有的毛霉能產生脂肪酶、果膠酶、凝乳酶等。常用的毛霉主要有魯氏毛霉和總狀毛霉。腐生,廣泛分佈於酒麴、植物殘體、腐敗有機物、動物糞便和土壤中。有重要工業應用,如利用其澱粉酶制曲、釀酒;利用其蛋白酶以釀製腐乳、豆豉等。代表種如總狀毛霉(M. racemosus )、高大毛霉(M. mucedo)、魯氏毛霉(M.rouxianus)等。

引起疾病


由毛黴菌(mucor)引起的疾病,主要菌種為絲生毛黴菌 (M.corymbifer)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組織壞死。多繼發於糖尿病或其他慢性消耗病,病呈急性;癥狀嚴重者可以致死。依據臨床表現分1.腦型毛黴菌病系毛黴菌從鼻腔,副鼻竇沿小血管到達腦部,引成血栓及壞死。2.肺毛黴菌病主要表現為支氣管肺炎,亦有肺梗塞血栓形成。3.胃腸道毛黴菌病,多見於迴腸末端、盲腸及結腸、食道及胃亦可累及。

疾病檢驗

取病變組織直接鏡檢,可見無隔菌絲,與麴黴菌比較,菌絲較粗大,分枝少,孢子亦不多,標本接種於沙保氏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開始為白色,以後漸變灰黑色,菌絲體可長出孢子柄,末端生有孢子囊孢子,有時偶可看到接合孢子。治療可用二性黴素B,有時並結合外科切除或引流。

藥物污染

2009年香港瑪麗醫院多名血癌和淋巴癌病人因感染毛黴菌死亡。由歐化葯業在港生產、專治痛風及尿酸過多的藥物別嘌醇懷疑受污染,毛黴菌含量超標100倍。

肺毛霉病

英文名:pulmonary mucormycosis別 名:肺毛黴菌病;毛霉病;毛黴菌病;藻菌病;接合菌病;phycomycosis;zygomycosis;mucormycosis
概述:本病是由毛霉科幾種可能致病菌所引起,常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為特徵,常與糖尿病併發。近年來多見於燒傷患者中。
病因:能引起肺毛霉病的真菌屬於接合菌亞門,毛霉綱,毛霉目,毛霉科,偶由毛霉目中的其他科,如被孢霉科、小克銀漢霉科、科克霉科、瓶霉科等引起。其中毛霉科中的根霉屬、毛霉屬、犁頭霉屬是引起肺毛霉病的最常見的3類真菌;而3類中又以根霉屬所致的最為常見,特別是少根根霉和米根霉。

防治原則


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早期可用兩性黴素B等抗真菌葯,也可手術切除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