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

迄今為止最常見的間葉組織腫瘤

皮下脂肪瘤即淺表脂肪瘤,是一種由成熟脂肪組織構成併發生於表淺(皮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間葉組織腫瘤。多見於成年人,尤其是30~50歲年齡段,20歲以下患者少見。皮下脂肪瘤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通孤立性脂肪瘤與12號染色體的重組有關。皮下脂肪瘤可單發或多發,主要表現為腫瘤局部隆起,質地柔軟,無紅腫、無壓痛,有一定的活動度。治療上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皮下脂肪瘤主要是影響外貌美觀。本病可治癒。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

病因


● 皮下脂肪瘤的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通孤立性脂肪瘤與12號染色體的重組有關。
● 在肥胖人群、糖尿病和血清膽固醇水平較高的人群中,脂肪瘤的發病率較高。
● 有時創傷后局部也有脂肪瘤存在,但創傷是否引起脂肪瘤發病尚不明確。
● 多發患者可有家族史。

癥狀


● 通常表現為皮下的、單發或多發的、大小不一的、生長緩慢的扁平圓形腫塊,或呈分葉狀。單發者瘤體較大,多見於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頸部,呈紡錘形或橢圓形,長軸多與皮膚平行。多發性脂肪瘤瘤體較小,多成對稱性,質地稍硬,可伴疼痛。
● 脂肪瘤本身一般無自覺癥狀,較大腫瘤可妨礙局部動作,或因壓迫神經而引起疼痛。
● 脂肪瘤可作為Gardner綜合征的部分表現,除脂肪瘤外,患者還伴有面部多發性骨瘤、皮膚表皮樣囊腫、結腸多發性息肉、纖維瘤等。

檢查


1.組織病理檢查
脂肪瘤在病理切片下切面多為淡黃色,腫瘤由薄層纖維膜包裹成熟脂肪小葉而成,包膜菲薄、完整,脂肪細胞大小、形態一致,內有小梁分隔的脂肪小葉,小葉間具有分支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組織中血管不多,毛細血管分佈不均,可混雜有少量散在泡沫細胞,有時亦可見灶性黏液變性、鈣化、骨化、出血、壞死、液化或黃色瘤樣變。纖維組織一般不多,若較多,則稱為纖維脂肪瘤。較大脂肪瘤蒂扭轉時,可因局部血流障礙,引起液化改變而呈囊腫樣。
2.B超檢查
B超可以準確判斷脂肪瘤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彩超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血供豐富的,可能是惡性;有必要做彩色B超或血管穿刺造影,彩超或血管造影可明確判斷它的邊界、包膜是否完整,與周圍大血管和神經等重要組織的關係。

診斷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綜合進行診斷。
● 局部隆起,質地柔軟,無紅腫,有一定的活動度。
● 觸診時可觸及柔軟而有彈性的腫物,無觸痛,邊界清楚,有假性波動感,推之有一定活動度,表面皮膚多無明顯異常。
● B超檢查可以準確判斷脂肪瘤的位置、大小、質地、性質。
● 組織病理檢查可見瘤體切片的切面多為淡黃色,脂肪細胞大小、形態一致。

鑒別診斷


● 皮下脂肪瘤,需要肉瘤等相鑒別。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治療上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較小脂肪瘤,無臨床癥狀一般無需處理。對於較大的孤立脂肪瘤,需要手術切除。術中應完整切除。

危害


● 皮下脂肪瘤主要是影響外貌美觀。

預后


● 皮下脂肪瘤可治癒。

預防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注意勞逸結合。
● 飲食要營養均衡,少吃油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