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子良

鄒子良

鄒子良(1879~1914)名炎,字子良。原籍甘肅寧州(今甘肅寧縣),寄居陝西三原,少年時家貧,給某富家作書童。

目錄

正文


鄒子良(1879~1914)名炎,字子良。原籍甘肅寧州(今甘肅寧縣),寄居陝西三原,
遂以三原為籍。少年時家貧,給某富家作書童。在送主人之子去私塾讀書時,常偷聽
塾師講課,竟能借書誦讀。這位塾師見他聰慧過人,力勸其主人供他讀書。鄒在主人
的幫助下,數年後考取童生,又被資助赴日本留學,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回國后,
與南雪亭等創辦西安女子小學堂,提倡女子放足,並說服妻子、岳母與妹妹帶頭。同
時積極參加同盟會在陝西領導的反清鬥爭。鄒還與高祖憲等同盟會會員在耀州 (今耀
縣) 等地創辦牧羊場,並出任經理;與同盟會會員王守身等在馬欄山、黃龍山等地創
辦礦場,以畜牧、耕種、造林、採礦為掩護,聯絡各地反清力量。宣統二年(1910)春,
同盟會陝西分會在涇陽柏氏花園召開會議,安排在西北進行反清鬥爭的計劃。鄒因奔
走於西安及渭北等地未能出席會議,仍被舉為總攬渭北會務的四位領導人之一,並主
持與會黨聯絡事宜。會後,與井勿幕、柏惠民等籌資,派張奚若赴上海採購製造子彈
的機器及炸藥,又與馬開臣、胡景翼等團結並爭取陝西軍界中的進步人士參加革命;
還介紹新軍中的哥老會骨幹王榮鎮、陳得貴加入同盟會。同年六月初三(7月9日),革
命黨人與哥老崾琢煸詿笱闥ρ崦耍蕹魷私崦艘鞘健? 1911年8月,鄒赴渭北山區聯絡哥老會、刀客,擬在渭北發難。10月,西安起義
成功,鄒即趕赴省城參加秦隴復漢軍軍政府工作。這時,哥老會首領張雲山等因職位
未予安排而另樹“洪漢”旗幟,使軍政府面臨分裂的嚴峻形勢。鄒與馬開臣應郭希仁
請求,入張雲山幕府任參謀,調解糾紛,深得張的信任。不久,鄒以前敵軍務經略身
份,又隨張雲山奔赴西路戰場,與清軍激戰。潼關二次失守后,張鳳翙急赴東路增援,
張雲山奉命回西安坐鎮,布置防務;鄒受張雲山委託,指揮州(今彬縣)、長武一帶
戰事,並護理西路軍行營關防,為保衛陝西革命政權做出了貢獻。
陝西停戰後,鄒辭去軍職,在耀縣一帶牧羊場的基礎上,創辦了模範新村,希圖
實現孫中山民生主義的理想。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鄒與馬開臣、吳希真等奔走活動,組織反袁鬥爭。
“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嚴令捕殺各省參加反袁鬥爭的志士,吳希真逃亡日本,鄒
與馬開臣被陝西都督張鳳翙奉命逮捕。次年春,鄒、馬在西安被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