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橋鄉

券橋鄉

徠券橋鄉在方城縣境南部。因鄉政府駐券橋街而得名。距縣城13公里。南接社旗縣、北靠城關鎮,東邊二郎廟鄉,西鄰清河,趙河兩鎮。2017年2月撤鄉建鎮。

概況


券橋鄉
券橋鄉
券橋鄉位於方城縣南部。南接社旗縣、北靠城關鎮,東邊二 郎廟鄉,西鄰清河,趙河兩鄉。面積100平方千米。轄券橋、券新、韓廟、龍王廟、龍庄、好庄、埠口、王台、大袁庄、大營、小營、祿庄、十二里河、八里岔、劉庄、張庄、營坊、大程庄、七里店、姬庄、賈李庄、大黃庄、土山、黨橋、馬庄、河堰、岳庄、雙辛庄、三間房、聞閻崗、李許庄、鳳凰山、聞老莊、馮窪、沈營、小高庄36個行政村。券橋鄉鄉政府駐券橋村,距縣城13千米。鄭(州)南(陽)、方(城)棗(陽)公路過境。潘河、清河過境,屬鴨河灌溉區。古迹有明薊遼總督吳阿衡墓,遊方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寧襄漢漕渠遺跡等。

沿革


因鄉政府駐券橋街而得名。1958年建券橋公社,1982年改鄉。1996年,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轄券橋、曹樓、龍庄、好庄、大袁庄、王台、埠口、大營、小營、十二里河、祿庄、八里岔、大劉庄、大程庄、七里店、姬庄、大黃庄、賈李庄、土山、馬庄、河堰、岳庄、雙辛庄、閆崗、李許庄、馮窪、聞老莊、鳳凰山、沈營、小高庄30個行政村。

簡介


券橋鄉位於方城縣與徠社旗縣的結合部,距方城、社旗兩縣城各9公里,是連接方城和社旗的交通樞紐。全鄉轄36個行政村,298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6.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7萬人,鎮區居民8100人,全鄉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萬畝。
該鄉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交通便利。距南陽市區45公里,南陽機場40公里,許平南高速公路10公里,省道S103斜穿東西,S240縱貫南北,可直達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中心城市。區內鄉村道路全部硬化。該鄉是全市糧食生產重點鄉鎮,地處鴨河灌區、望花湖灌區,潘河、清河、礓石垃河縱橫交錯,水利條件優越,近年來利用世行項目進行農綜開發,全鄉新打機井820多眼,恢復老井300多眼,新疏通排水溝50多公里,新建進地橋涵400多座,建提灌站2處,新植護路林木120萬株,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溝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農業生產格局,是豫西南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券橋的糧果畜支柱產業日益壯大,快速提升。糧食近年來平均畝產1000斤以上,人均佔有糧食1500斤。果樹產業不斷提升,綠仕香梨、油桃栽植面積已達5000畝,畝產值達8000元,已形成規模。以南陽黃牛、生豬、籠養雞為主的畜禽養蓬勃發展,產業不斷擴大。勞務輸出已經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渠道。年輸出勞動力15000人次以上。
該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合理,支柱產業日漸明晰,民營企業快速發展,集貿市場一派繁榮,工商業發展如火如荼,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群眾逐步走向富裕,奔向小康。據2010年底統計,該鄉國內生產總值完成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99元,人均儲蓄存款餘額4900元。該鄉是被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全縣唯一一個新型農村社區整體推進鄉.其中,券橋、賈李庄兩個社區被確定為全市100個,全縣7個重點社區之列.該鄉社會大局穩定,發展態勢良好,多項工作位於全縣先進位次。

建制歷史


券橋鄉明屬孝義鄉平台保,清屬平西里,民國屬券橋鎮,解放後為券橋區,1958年成立何庄人民公社。1983年秋,為使名地相符,何庄公社改稱券橋公社。1984年,券橋公社改稱券橋鄉人民政府。
2017年2月撤鄉建鎮。

地理位置


券橋鄉面積100平方公里。是方城縣五個回族較多的鄉鎮之一。有耕地10.3萬畝。轄境地 處平原,僅西部有漫崗和土包,多為黃土及黃沙土。潘河自北部營坊西入境南流,經13個村至下河東入社旗縣境,境內流程23公里;清河自西北部金庄北入境南流,於券橋南曹樓西匯入潘河,境內河段長16.5公里;礓石砬河自東南部竇店東入境南流,至小史庄東入社旗縣境,境內河段長3.5公里,平時流量極小。

介紹


券橋鄉代碼:411322300。2006年,轄36個村委會:券橋村、券新村、韓廟村、龍王廟村、龍庄村、好庄村、埠口村、王台村、大袁庄村、大營村、小營村、祿庄村、十二里河村、八里岔村、劉庄村、張庄村、營坊村、大程庄村、七里店村、姬庄村、賈李庄村、大黃庄村、土山村、黨橋村、馬庄村、河堰村、岳庄村、雙辛庄村、三間房村、聞閻崗村、李許庄村、鳳凰山村、聞老莊村、馮窪村、沈營村、小高庄村

經濟發展


券橋鄉風情
券橋鄉風情
經濟以農業為主,產小麥、玉米、豆類、薯類,棉、煙、芝麻、花生等作物。為全縣主要產糧區之一。部分村還實現了林網化。近年又種植紅果150多畝。
水利設施有鴨河東乾渠一條,支渠五條,總長23公里;望花亭水庫乾渠一條,支渠四條,總長17公里;還有電機井600眼;電機灌站23個,有效灌溉面積5.4萬畝,人均水澆地一畝。農機總動力526萬瓦。1986年農業總產值3000萬元。
境內有農業中學一所,原種場一處。這些農業科學實驗單位在普及、推廣、應用農業先進技術方面,對群眾科學種田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級企業(鄉、村、組、戶、聯合體)共1632個,1986年總產值1203萬元。鄉辦企業有橡膠、磚瓦、麵粉、糖果、獸葯等廠。職工233人。橡膠廠生產的三角帶,填補了本縣空白,且以工藝精,拉力強,聞名縣內外。商業有國營糧店、食品站、供銷社及其下伸點30多個;個體商業1986年已發展到185個,年營業額59.4萬餘元。
全鄉有中、小學44所,在校師生1.2萬餘人。電影隊一個,衛生院一所,村醫療所27個。另有八里岔獅舞班一個、曲劇團一個,對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起到了一定作用。
鄭南公路斜穿西境;方棗公路縱貫境中;南陽地方小鐵路橫穿西北邊沿。還有簡易公路通往各村,交通十分方便。

扶貧活動


新建鄉村道路49.9公里,整治坑塘4個,修建排污管道3200米,新建和改造危房384戶,實施安全飲水工程225戶,實施七改一增483 戶,改造低壓線路2100餘米,安裝太陽能路燈216盞,配套完善了37個村級衛生室和5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廣場。
入村組走訪貧困戶363戶,收集對象戶急需解決的問題124個,落實教育、民政、醫療、社保等政策177人。
建立了37個農村光榮互助合作社,吸納“三無”貧困戶1381戶2487人。協調金融產業帶貧企業9個,覆蓋除五保戶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145戶2705人得到分紅。幫助243戶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建立了鎮級扶貧產業園1個、村級扶貧產業基地12個,安置127名貧困戶勞動力務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