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溝鎮

江蘇省新沂市下轄鎮

合溝鎮,江蘇省新沂市下轄鎮,位於新沂市西北部,蘇魯交界處,東界山東省郯城縣,西、北抵邳州市,距新沂市區20千米,轄域面積67.34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合溝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合溝村。截至2019年末,合溝鎮常住人口為5.33萬。

因鎮政府駐合溝村而得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合溝鎮屬邳縣,由江蘇省管轄。1998年,合溝鎮由邳州市划入新沂市管轄。境內有白馬河過境。剪紙、農民畫是該鎮的傳統民間技藝,剪紙繼承人王桂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剪紙”的代表性人物。合溝鎮曾獲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人大機關係統先進集體榮譽。

2018年,合溝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92億元,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19.35億元,同比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億元,同比增長27.6%;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家,工業企業1家,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2家;公共預算收入1.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2%,總部經濟完成1.31億元,完成任務436%,人均純收入15560元。

歷史沿革


明代始,屬南直隸邳州東招賢鄉。
民國元年(1912年),江蘇邳州被廢為邳縣,隸屬邳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屬邳縣第四區。
1957年,組建合溝鄉。
1958年9月,成立合溝人民公社,取消鄉建制。
1983年,恢復鄉的建製為合溝鄉。
1995年3月,合溝撤鄉划鎮。
1998年12月,邳州市合溝鎮划屬新沂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合溝鎮新沂市西北部,處邳州、新沂、郯城兩省三市縣交界處,西、北均與邳州市相鄰,東與山東省郯城縣搭界,南與草橋鎮和瓦窯鎮毗連,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8°13′,北緯34°41′,總面積67.34平方千米。

水文

合溝鎮境內有沂河、白馬河、浪清河、十里長溝等河流過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合溝鎮下轄25個行政村,分別是合溝、姚庄、前八楊、后八楊、小街、東彭庄、劉楊庄、馬場、東王莊、青石橋、房庄、界溝、竇老莊、長集、東新莊、郇樓、曹庄、后朱家、前朱家、楊家、后湖、北高集、吳家、小河、沙道口。
2002年,合溝鎮由25個行政村縮減為20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合溝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合溝村境內。
序號行政村序號行政村
1合溝村11馬場村
2八楊村12彭庄村
3曹庄村13前朱村
4竇老莊村14青石橋村
5房庄村15王莊村
6高集村16吳家村
7后湖村17小河村
8后朱村18楊家村
9郇樓村19姚庄村
10界溝村20長集村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合溝鎮家庭戶數為14851戶,常住人口為53264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合溝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7.92億元,同比增長11.2%;固定資產投資19.35億元,同比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億元,同比增長27.6%;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2家,工業企業1家,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2家;公共預算收入1.7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22%,總部經濟完成1.31億元,完成任務436%,人均純收入15560元。

第一產業

合溝鎮種植業、養殖業比較發達。至2004年末,有桑園面積1000公頃,年產鮮繭1100噸。有銀杏苗圃67公頃,銀杏林133公頃,年產銀杏苗1000萬棵,銀杏果100噸。有5個較大規模的養雞基地,年飼養蛋雞100萬羽、肉雞500萬羽,年產鮮蛋2000噸。有水面資源667公頃,精養魚塘200公頃,主要養殖河蟹、甲魚、羅非魚、羅氏沼蝦、銀卿等。2018年,合溝鎮開展稻田立體種養,推廣“房庄模式”,對房庄稻鴨混養基地內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建成2500畝以上稻鴨、稻蟹、稻蝦立體共作生產示範區。發展銀杏產業,建成7個銀杏苗木收儲中心,成立銀杏專業合作社14家,實現銀杏苗圃擴面480畝,銀杏產業年交易量2.5億元,帶動就業1000餘人,人均年收入4萬元,銀杏采葉圃2000畝,畝收入5000元以上。完成1.2萬畝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累積建設設施水果大棚1100餘畝,設施蔬菜大棚300餘畝。
合溝中心主幹道
合溝中心主幹道

第二產業

合溝鎮是新沂市的工業強鎮。工業有絲綢、板材深加工以及棉紡織、工藝服飾、化工、造紙、建築安裝、沙發製作、服裝等行業。2003年,合溝鎮建立了合溝鎮民營經濟工業園區。2018年,合溝鎮共招引超5000萬項目4個,簽約3個。園區內工業集中區內企業達到24家。

第三產業

2018年,合溝鎮以農業提質增效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引領,建設一個項目,做強兩大產業。實施協鑫風光農旅項目建設,200畝光伏項目已併網發電,農旅方案已制訂,光伏下油牡丹全部栽植完成,打造油牡丹“一枝花”經濟,風電旅遊項目進場施工。

文化


地名溯源

因鎮政府駐合溝村而得名合溝鎮。合溝:因境內有一條溝,癩蛤蟆較多,人稱“蛤蟆溝”,后改稱合溝。

民間技藝

剪紙
合溝鎮民間剪紙歷史悠久,被譽為“剪紙之鄉”。該鎮著名的剪紙藝人王桂英的作品古樸典雅,形神兼備,她的作品不僅國內聞名,而且還走上了世界展台。作品有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瓜果蔬菜、雞鴨牛羊和生活勞動場面等。
農民畫
合溝鎮農民畫20世紀60年代就名揚蘇北大地,繪畫作品多次參加省市展出,受到國家文化部的表彰。

交通


合溝鎮北接310國道,南接徐連一級公路,距連霍、京滬高速、隴海、新長鐵路5千米之內,村村基本實現了道路硬化(砼硬化)。

社會


教育事業

2003年末,合溝鎮有幼兒園10所,小學8所,中學2所,在校生7400人,教師365人,其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6名、中級職稱102名。2019年末,合溝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19個,小學8個,小學教師198人,小學生4706人。

文體事業

合溝鎮鎮內設有文化站(館)、棋牌室、體育場(館)、網吧等文化、娛樂場所。2019年末,合溝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

醫療衛生

至2004年末,合溝鎮鎮衛生院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有病床22張,醫務人員126人,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科室。配有A超、B超、心電圖、X光機等設備。2019年末,合溝鎮境內有醫療機構21個,病床50張,執業(助理)醫藥師55人。

社會保障

2018年,合溝鎮辦理職工社保114人,辦理農村養老保險14000人,辦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48157人,完成99.83%。發放低保金600萬元、五保供養金200萬元、孤兒補助48萬元、優撫對象200萬餘元、尊老金60萬餘元、殘疾保障100萬元。

扶貧攻堅

2018年,合溝鎮開展精準扶貧,全年實現脫貧474戶,共計1177人,危房改造13戶;通過入股標準廠房建設,實現低收入農戶分紅30餘萬元,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全部達到18萬元以上。

代表人物


陳鐸,合溝鎮人,明代散曲家,有“樂王”的美稱。
王桂英,合溝鎮人,徐州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被聯合國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