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村

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下轄村

后海徠村位於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屬於壩區。距離鎮2.00公里,國土面積23.50平方公里,海拔1902.00米,年平均氣溫12.30℃,年降水量10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等農作物。

地理環境


后海村是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舊圃鎮下轄的行政村,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區劃代碼為530602101203,居民身份證號碼前6位為530602。郵政編碼為657000,長途電話區號為0870,車牌號碼為雲C。后海村與錦屏村、三棵樹社區、紅泥閘村、土城社區、三善堂村、沙壩社區、大村村、舊圃社區相鄰。
后海村附近有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昭通葡萄井、大山包村、孟孝琚碑、龍家祠堂等旅遊景點,有昭通苦蕎、昭通蘋果、昭通醬、昭通洋芋、昭通油糕餌等特產。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969.00畝(其中:田1535.00畝,地4221.82畝),人均耕地0.59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馬鈴薯等作物;擁有林地706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1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0畝,主要種植蘋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000.00畝。

人口民族


人口

該村現有農戶2982戶,共鄉村人口9899人,其中男性5096人,女性4803人。其中農業人口9602人,勞動力5674人。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1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200戶。

政治


徠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2926戶通自來水,有57戶飲用井水,有2983戶通電,有80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75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00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公里。
后海村[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后海村]
后海村[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后海村]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54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2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4畝。該村到2013年底,有10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09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19.4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65.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34.00萬元,有固定資產37.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7.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6個,黨員總數225人,黨員中男黨員192人,女黨員33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落後、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水平不高,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困難和問題。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以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旅遊業,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5871元增加到6600元。

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65.0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0.08萬元,畜牧業收入1476.4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74頭,肉牛89頭,肉羊262頭);林業收入16.6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929.15萬元,工資性收入285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71.9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52.1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02人,在省內務工2161人,到省外務工541人。
特色產業
后海村[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后海村]
后海村[雲南省昭通昭陽區舊圃鎮后海村]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養殖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主要銷售往本縣、省內、省外。2013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58.56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蘋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養殖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產業。

文化


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后海小學,中學生就讀到舊圃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10.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500人,中學生803人。

旅遊


景點

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昭陽區西部,距城區83公里,海拔2215—3364米,年平均氣溫6.2℃,總面積19200公頃。這裡有廣袤的、被譽為地球之腎的高山濕地,這裡棲息著國際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大山包還以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被列入《中國濕地行動計劃》予以重點保護。這裡的彩色草海、起伏山巒、清澈明靜的仙鶴湖、雄奇險峻的雞公山大峽谷、極富特色的民俗民風……已逐步引起國內外的科技工作者、環保人士、攝影家、旅遊者、探險者所關注。
這裡是黑頸鶴越冬棲息的樂園——每年初秋,深戀大山包的黑頸鶴不畏艱難險阻,準時從遙遠的青藏高原,翱翔而來,在此越冬。據有關資料,世界上原有鶴類32種,現僅存15種,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濕地的鶴類,且為我國獨有。在全世界已知的5554隻黑頸鶴中,到大山包越冬的就有1300多隻,佔國內已知黑頸鶴種群的四分之一。
這裡有煙波浩渺清澈透明的仙鶴湖——湖面340公頃,偎依在一座座起伏的山巒之間,像一個美麗的少女,溫婉而透明,清潔更靚麗。她多情善感,明眸生輝。她是一面鏡子,照得見人的靈魂,看得清人之滄桑。天空的白雲與之相映,水中的魚兒往來自得,人間仙景,今日何求?
這裡有雄奇險峻的雞公山——它三面絕壁,狀若雞頭,像千古英雄屹立於這荒原之上,像出鞘長劍刺向天空。它給大山包溫柔的外表,塑造了性格奇崛,令人震顫的又一面。其地勢高聳陰絕,加之諸多壯闊的不可逾越的空間,形成深不見底的峽谷和懸崖峭壁、怪石崢獰,使得這裡險象環生。站在這裡,可與海拔4042米的巧家葯山遙遙相對。極目遠眺,心曠神怡,整個大峽谷雲海蒼茫,迷離深邃,令人驚駭。
這裡有遼闊錦繡的高原草海——是大自然對高原人的又一賞賜,綿延百里,跌宕起伏,風貌原始而又完整,空氣新鮮而又靈動。多奇花異草和珍禽野獸。春夏之交,是花的海洋;秋冬季節,漫山金黃,羊群雪白,山川交匯,生機盎然。和平、寧靜、與世無爭,是難得的自然天堂。
這裡有熱情好客的漢、彝、苗等幾種民族——秦開“五尺道”,漢族的先民溯橫江而上,最早在此建立了生息繁衍的村落。彝族的先輩們也在這萬山叢中點燃了拓荒的篝火,元末明初,苗族也先後在此落籍。村莊依山就勢而生,紅土築牆,茅草苫頂,古樸簡約的門窗,長年飄著細細炊煙的火塘……一群羊,一條狗,三五隻雞,一圈圍牆,構成了大山包人生存的載體。這裡有故事,有信仰,有傳說,有夢幻,有愛情……久遠亘古,撲朔迷離,置身其中,你回到了遠古。
這是一塊生命的土地,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探險這裡,需要的是勇氣,是力量,是膽識,是冒險。行走這裡,是對生命的又一種重鑄。走進這高原的深處,你會感到靈魂在激蕩、血液在奔騰……這裡的原始與清潔,這裡的曠古與遼闊,這裡的寧靜與深邃,讓你忘卻了人世的種種煩惱。在這裡,你的靈魂得以了升華,你的生命得到了洗禮。大山包,一個神奇的原始世界;一座絢麗多姿的風光樂園。
門票
39元
開放時間
08:00~18:00
景點位置
雲南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
昭通葡萄井
昭通市西郊10餘公里處,有一石山,名老鴉崖。崖下有泉,“方圓八尺,泉水四時溫暖,由下湧出,碧泡累累如珠泉”,稱“葡萄井”。
關於葡萄井
是一口神秘的井
人們不知它從何始,但至今還有多個關於葡萄井的美麗傳說:傳說,有一年,王母從天上來到這裡,叫山下的一對夫婦種下一林葡萄,當王母於月夜掬一捧這裡的泉水解渴時,天上的夜明珠也墜在水裡,第二天,這泉水湧出來,竟是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又說老鴉岩下,有相依為命的母子倆,母多病,臨死前想吃一粒葡萄以解渴,子因家貧買不起葡萄,痛哭失聲,觀音菩薩知道后,把母子倆門前老井點化為盛產葡萄的奇井,母喝了井水,病不治而愈。后因母貪念日熾,觀音便又將葡萄變了回去,只留下串串珍珠般的水泡。珍珠泉也因此而得名。
是一口民族的井
它的存在與這一個民族的流脈有著極大的干係,有至今尚未解開的文化情結。這個民族就是彝族。據很多彝學專家研究認為彝族的根在雲南昭通。《西南彝志》說:"武乍二長子,居楚吐以南;糯恆二次子,往洛博而北;布默二幼子,實液中部漫。天上布滿星,地上布滿人,六祖的後裔,各處去定居"據考證糯、恆後裔主要遷入四川涼山地區,涼山彝族盛傳他們的祖先古侯、曲涅兩兄弟由昭通遷去。糯、恆後裔有部分仍在昭通地區。葡萄井為什麼讓這個民族對它有著眷顧與關懷呢?彝族學者說,彝族的族人死後,其靈魂都會回到祖先的發祥地。據彝族史料記載,這六個彝族兄弟的遷徙史指向了同一個地方,那就是昭通的葡萄井。從彝族《指路經》的18部經書中有關“梅來液尺”、“瑪納液池”、“麻奴以赤”、“密力雨嗤”、“瑪洛依曲”、“瑪洛依土”、“阿勒依曲”、“麻哈液持”、“瑪洪依處”等辭彙均指稱或指向昭通灑漁河的葡萄井。葡萄井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彝族聖地之一。它的存在與彝族先民有著多少千絲萬縷的聯繫,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迷。
是一口文化的井
它的存在承載了多少文化元素。人是萬靈之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自然賜予葡萄井水,豈能白浪費。清雍正年間,葡萄井當地百姓取水釀酒,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而且葡萄井周圍又適宜種植牡丹。每當暮春三月,牡丹競放、奼紫嫣紅,綺麗如霞。達官貴人,騷人墨客相邀到這裡賞花、品酒,留連山水間,吟詩作賦,相沿成習,葡萄井“花依酒護”成為清朝昭通官場士林一道別緻的風景。
景點位置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舊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