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大柴村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下轄村
- 山東省海陽市盤石店鎮大柴村
- 遼寧省東港市黑溝鎮大柴村
大柴村
山東省海陽市盤石店鎮大柴村
大柴村,隸屬山東省海陽市盤石店鎮,位於海陽市東北部。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等。2002年,全村有215戶,600人。有董、劉、孫、高、任、李姓等,其中董姓占人口數的96%以上。
大柴村位於海陽市東北部,盤石店鎮南部,地處東經121°17′,北緯36°51′。東與徐家泊村相連,北與望山村相接,西與小柴村相望,隸屬盤石店鎮。南距松岩庄1公里,北距鎮政府駐地2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等。
2002年,全村有215戶,600人。有董、劉、孫、高、任、李姓等,其中董姓占人口數的96%以上。
解放初期,常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萬元左右。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5萬元。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14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1%、33%、16%,人均純收入3460元。
歷史沿革
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董姓從即墨縣牛齊埠村遷此建村。原擬在松山南麓之古松旁建村,因先居者不同意,故建村此處,但仍以古松命村名為大柴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總產12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80公斤,總產42萬公斤。1983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80公斤,比1978年增長了200公斤。2000年,糧食畝產700公斤,總產105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680公斤,總產42.9萬公斤。
1993年以來,村黨支部發動群眾栽植蘋果,品種主要有紅富士、喬納金等,面積達8公頃,常年產量70萬公斤。1994年,村黨支部帶領全村村民開發荒山,栽植板栗13.3公頃。2000年,植梨13.3公頃。1978年以來,村民發揮山區優勢,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家家養兔、養雞、養豬,30%的戶養牛,50%的農戶辦起了養兔場、養雞場。常年收入200萬元。2002年,第一產業收入525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23萬元,畜牧業355萬元,林業收入17萬元,漁業收入30萬元。
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55年,本村僅有小手工業,主要是勾花、編提籃,收入不能自給。1978年以來,相繼建起了豆腐坊、粉坊、油坊、電氣焊鋪、商店、修理店等。2000年,收入130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60人,收入330萬元,其中工業收入296萬元,建築業收入34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60人,收入159萬元,其中運輸業收入31萬元,服務業收入91萬元,商飲業收入37萬元。
文教科技解放前,本村設有小學。1967年,成立了大柴完小。1976年,由聯辦村共同投資10萬元,成立了大柴聯辦中學。學校教學設施逐步配套,教學質量逐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23人。
大柴村房屋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雜亂無序。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不足10平方米。1997年以來,村統一規劃,建設新房區,建成磚瓦房170幢。投資180萬元,整修、綠化全長150米的街道2條。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21平方米。
大柴村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