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消費行為

顧客消費行為

顧客消費行為是顧客在評估、獲取、使用和處置產品和服務時所作出的決策過程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有形活動。

內容


從“顧客消費行為”與“消費”的關聯深入研究顧客消費行為,其主要的內容有:
1、從時間推進序列看,顧客消費行為是一系列階段的前後繼起,而消費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消費和顧客消費行為都是一個動態範疇,是過程。消費是消費主體為滿足需要而使用的商品和服務。在貨幣經濟條件下,人們要滿足自己的需要,就必須有市場交易行為發生,即到市場上購買商品和服務。因而,我們可以說,消費是“使用”和“購買”。而顧客消費行為的“過程”的涵義比這要寬泛得多。如消費者要滿足自己的需要,首先遇到的一個問題是,他的需要是怎樣產生的?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即消費者先要認知需要,之後他就要為滿足需要去搜集相關信息,並在此基礎上作出購買決策——購買什麼、何時購買、購買多少、到哪裡購買、用什麼方式購買等。決策過程付諸實施后,商品隨消費者退出了流通領域,進入消費使用過程。但問題並未終結,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會對自己的購買決策和商品質量等進行評價,分析其中的得失,形成滿意或不滿意結果。為此可以總結出,一個完整的顧客消費行為要經歷這樣的幾個階段:問題認知——信息收集與評估——購買決策——購買后評價。從中可以看出,通常所說的消費只是其中的二個環節。而且,即使是消費中的“購買”也與顧客消費行為中的“購買”是不同的。前者是指流通過程中的g—w,強調的是貨幣與商品的互換,而後者主要指心理決策過程,強調的是消費者的精神過程。
2、從橫截面所涵蓋的內容看,顧客消費行為由許多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構成,而消費只是外顯行為中的部分內容。消費側重的是看得見的活動,是身體的動作。如消費者為滿足需要而準備消費品、享受消費品。稍廣一點,還包括選擇、購買等活動。總之,消費是一種外顯行為。而顧客消費行為除此之外,還包括許多看不見的心理、思維活動,它們屬於內隱行為。顧客消費行為是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的複合整體,而且更偏重於後者。內隱行為主要有兩個方面,即消費者的決策過程及影響決策過程的個人特徵內部要素。後者又包括需要、動機、態度、個性和學習。需要是人體或情感上的一種渴求和欠缺狀態。動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動力源,使得人們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為滿足需要所做出的行動提供理由。個性是導致人與人差異的特質,人們滿足需要的方式緣此而不同。態度是人們對產品和行為等的基本定向,強烈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和反應,它還受到營銷人員勸說宣傳的影響。學習不僅指消費者記住產品的品牌,還包括學習判斷產品優劣的標準、選擇購買的地點、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行為模式和形成偏好等。
3、從對消費者的設定來看,顧客消費行為的分析把消費者當成“複合人”來研究,而消費的分析把消費者當成“經濟人”。把人當成“經濟人”是建立在消費完全是收入的函數和滿足程度最大化基礎上的。它強調的是,人對消費客體(產品和服務)的利用。關心的是消費品的“人化”,即通過使用消費品使人的體力得到恢復和發展,使智力得到提升。同時,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也是完全地以滿足人們的物質性的、功能性的需要為導向,去生產和銷售產品和服務。這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研究消費者的。而如果把人(即消費者)當成“複合人”來研究,情況就複雜得多。首先,消費者的需要體系會更加龐雜,除了物質性的、功能性的需要外,還有社會的、心理的和生態的需要。其次,消費者的行為受到的影響因素會更加多樣,收入、文化、亞文化、心理、社會階層、群體、家庭、人際關係等。最後,運用的研究手段和學科也會更加多樣。這至少包括關於產品的生產、交換和消費的經濟學;研究個人精神過程的心理學;研究個人怎樣影響群體及其被影響的社會心理學和研究人類與文化關係的文化人類學等。
4、從所提出的背景看,顧客消費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消費是社會再生產的一個環節。消費是作為社會再生產的內在環節而提出來的。

主要特點


(1)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費者利用儘可能少的花費購買儘可能多的消費品,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需要,達到消費的均衡。
(2)偏好和能力的多樣性。由於地理、人口、心理和行為的差異,人們的偏好是多樣的,消費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儘管經濟學家對人的偏好能否得到顯示以及如何顯示存在爭議,但對偏好和能力的多樣性是基本肯定的。
(3)有限理性。西蒙把它描述為“有達到理性的意識,但又是有限的”。人們在消費活動中總是力爭做到有理性,但由於環境因素和自身能力的制約,他們不可能知道關於未來活動的全部備選方案,不可能將所有的價值考慮到統一的、單一的綜合性效用函數中,也無力計算出所有備選方案的實施後果。
(4)機會主義傾向。指人們藉助不正當手段謀取自我利益的行為傾向,如對未來消費的低估和衝動購買等。

影響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1、文化和亞文化(價值觀、傳統、宗教、民族);2、社會消費基礎結構(政策、消費基礎設施、技術)3、家庭(結構、決策模式、生命周期)4、參照群體(資格、接觸類型和吸引力)
內在因素:1、消費者收入2、物價水平3、家庭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