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城

廣東省轄地級市

惠州,廣東省地級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東岸,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100多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總面積11347平方公里,下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和龍門縣,設有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惠州市常住人口為6042852人。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惠州是中國近代抗爭史的前沿陣地,曾建立華南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東江縱隊。

惠州是廣東三大族群客家人、潮汕人、廣府人融合得最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從陸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數最多的群體,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外許多客家華僑的祖籍地就是惠州。2020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221.79億元。

歷史沿革


鵝城 2張
鵝城
今惠州市境列入全國行政區劃始於秦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傅羅縣、漢武帝平定南越國后改稱博羅縣,三國時吳國行政區劃制度與漢相同,其縣內區劃情況未見記載。
331年(晉咸和六年),博羅縣析置海豐縣,336年(晉咸康二年)又析置欣樂、安懷兩縣,483年(南朝齊永明元年)析置羅陽縣。503年(南朝梁天監二年),析南海、東官兩郡地置梁化郡,轄欣樂、博羅、河源、龍川、雷鄉等5縣。507年(梁天監六年),懷安縣併入欣樂縣、羅陽縣併入博羅縣,梁化郡轄縣依舊。588年(南朝陳禎明二年),欣樂縣改名歸善縣。梁化郡轄歸善、博羅、龍川、河源、雷鄉(龍川縣析置)等5縣。
589年(隋開皇九年),廢梁化郡置循州,州治歸善,轄歸善、博羅、河源(省龍川入)、新豐、興寧(省雷鄉入)、海豐等6縣。設循州總管府,初治龍川,590年(開皇十年)遷至歸善。598年(開皇十八年),新豐改名休吉,循州轄歸善、博羅、河源、興寧、海豐、休吉(新豐改)等6縣。607年(隋大業三年)廢循州,改置龍川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省休吉入)、興寧等5縣。
惠州文化象徵—客家女雕像
唐代,於622年(唐武德五年),龍川郡複名循州,轄循、潮(州)2州,先後隸廣州(總管府、大都督府)。循州領歸善、博羅、海豐、安陸(海豐析置)、河源、石城(河源析置)、興寧等7縣。627年(唐貞觀元年),龍川縣併入歸善縣,羅陽縣併入博羅縣,齊昌縣併入興寧縣,石城縣併入河源縣。循州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興寧等5縣。690年(唐周天授元年)廢循州,置雷鄉郡,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析興寧縣置)等5縣。742年(唐天寶元年),改雷鄉郡為海豐郡,郡治歸善縣,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雷鄉、興寧等6縣。758年(唐乾元元年)廢海豐郡復循州,轄歸善、羅陽(博羅縣改)、海豐、河源、雷鄉、齊昌(興寧縣省入)等6縣。
917年(南漢乾亨元年),羅陽縣複名博羅縣。循州析置禎州,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等4縣。
宋代政區劃分基本沿襲唐制。971年(北宋開寶四年)北宋滅南漢后,仍稱禎州,轄4縣不變。1020年(宋天禧四年),禎州改名惠州。1120年(宋宣和二年)賜惠州為博羅郡,1133年(宋紹興三年)博羅郡復稱惠州,仍轄4縣。
元代實行行省轄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為惠州路,仍轄4縣。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循州路降為州,併入惠州路。惠州路因此加轄龍川、興寧、長樂3縣,共轄7縣。其中,1295年(元元貞元年)長樂縣改隸惠州路,1324年(元泰定元年)復隸循州。
惠州客家圍屋-秋長谷里(80張)
明初政區因襲元制。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惠州路為惠州府,轄歸善、博羅、海豐、河源等4縣。1369(洪武二年),撤銷循州,其所轄龍川、興寧、長樂3縣併入惠州府。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析龍川、河源地置和平縣,1569年(明隆慶三年)析歸善、長樂地置永安縣,析河源、翁源、英德3縣地置長寧縣,均屬惠州府,惠州府轄10縣。1633年(明崇禎六年),析河源、和平、長寧、翁源等4縣地置連平州。惠州府轄歸善、博羅、長寧、永安、海豐、龍川、長樂、興寧、河源、和平等10縣和連平州(領河源、和平兩縣)。
清代基本沿明制。1646年(清順治三年)底清軍入主惠州后,惠州府所轄州縣未變。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海豐縣坊廓、石帆、吉康3都置陸豐縣,惠州府轄連平州和11縣。1733年(雍正十一年)長樂、興寧兩縣改屬嘉應直隸州后,惠州府轄1州9縣。
民國初年實行省、縣二級制。1912年(民國元年)改歸善縣為惠陽縣(1914年1月由內政部通令更定)。1914年(民國3年)1月,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后,惠陽縣、博羅縣隸屬廣東省設潮循道(原惠潮嘉道),龍門縣隸屬粵海道。
1920年(民國9年)12月,仍恢復省、縣二級制。1921年1月,在惠州設立東區,屬臨時性政區,轄惠陽、博羅等縣。1925年7月全國地方行政區劃分為省、行政區、縣、市4級。廣東省分設6個行政區,東江行政區轄惠陽、博羅等25縣。1926年11月,廢除行政區。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規定由省直轄縣、市。不久,廣東全省劃為東、西、南、北、中5個行政區。同年3月復設東區,轄博羅、惠陽等縣。后惟屢設屢廢,並無定製。
1936年(民國25年)9月,廣東省設置第四行政督察區,公署駐惠陽縣,轄惠陽、博羅、海豐、陸豐、河源、紫金、新豐、龍門等8縣。1940年3月,公署移駐河源,加轄東莞、增城、寶安,共11縣。1947年,廣東省政區再作調整,行政督察區分省政府直接督察區和專署行政督察區。專署行政督察區為省政府派出機關,不是一級地方政區。專署行政督察區第五區轄惠陽、博羅、海豐、陸豐、河源、紫金、龍門等7縣。1949年(民國38年)2月,廣東省政區又作調整,惠陽、博羅、東莞、寶安、中山等5縣屬第二行政督察區,龍門縣則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1949年12月設東江專區,1950年1月撤銷,惠陽縣划屬粵東行政區,博羅、龍門兩縣划屬粵中行政區,至1956年1月這3縣同隸新設立的惠陽專區。1958年4月,惠陽縣析惠州鎮置惠州市(縣級)、析縣東部置惠東縣。同年11月龍門縣併入增城縣,隸屬廣州市。11月、12月先後撤銷惠州市、惠東縣,仍劃歸惠陽縣。1959年3月惠陽專區撤銷,惠陽、博羅兩縣劃歸佛山專區。1961年10月恢復龍門縣,亦劃歸佛山專區。1963年7月恢復惠陽專區,惠陽、博羅、龍門3縣劃歸惠陽專區。1964年10月惠陽縣再析惠州鎮設惠州市(縣級),1965年7月恢復惠東縣。1970年10月惠陽專區改稱惠陽地區,轄區未變,惠陽、惠東、博羅、龍門4縣及惠州市仍隸之。1975年3月龍門縣劃歸廣州市。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惠陽地區建制,分設惠州、東莞、汕尾、河源4個地級市。惠州市管轄惠城區、惠陽縣、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1994年5月惠陽撤縣改市(縣級),由惠州市代管;至2003年3月又撤市設區,隸惠州市,6月10日掛牌。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1994年惠陽撤縣設市(縣級)。
2003年惠陽撤市設區。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

行政區劃


鵝城 2張
鵝城
惠州市境縣以下的基層行政區劃,秦代縣以下設鄉、里、亭,10里為亭,10亭為鄉。漢平南越后,縣以下設鄉、亭。晉代,縣以下有鄉、里,無亭。隋代,縣以下為保、里、族。唐代,縣以下設鎮和鄉、里,但在廣東此時鎮的建置尚未形成定製。唐武德中,令天下4家為鄰,100戶為里,5里為鄉。邑居者為坊,野居者為村。宋代,縣以下設鎮(人口達到100戶即為建鎮的最低人口限度),鎮以下為鄉、里。宋熙寧間,改鄉、里為都、保。宋元豐間,廢都、保,而復鄉、里。元代,縣以下基層建置仍為鎮和鄉、都,后改鄉、里為都、圖;城區仍為附廓。明代縣以下政區是鄉、里、甲制,鄉下設都,都下設圖,里圖之下為甲。以110戶為里。推丁糧多者10戶為長,餘100戶為10甲。甲凡10人,歲役里長1人,甲首1人,董1里1甲之事(《明史.職官志》)。明代惠州府設有鄉里192里(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在城區,則實行朝邑制,城內曰坊,附城曰廂,為城市基層行政區劃。清代縣以下農村實行里社制,110戶為1里、里下為甲,后又規定10戶為1牌、10牌為1甲、10甲為1保;城市則仍照明代坊廂制。1909年(清宣統元年),清廷頒布《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規定府、州、縣、廳治所駐在地的城廂為城,城廂以外的村鎮屯集圩等聚落,5萬人以上者為鎮,5萬人以下者稱鄉。
民國時期廣東省縣以下基層政區,按1931年國民政府規定,實行區-鄉-里制,以25戶為1里,40~100里為1鄉鎮。區公所為縣政府派出機關,按地方範圍大小、戶口多寡、經濟能力強弱,分為甲、乙、丙3類。1937年開始,實施縣-鄉(鎮)二級制,縣為一級,鄉(鎮)為另一級,而區為虛級。鄉(鎮)以下設保、甲,屬治安管理性質組織。在城市則實行區坊制,500戶為1坊,10坊為1區。
2003年6月,惠陽撤市設區,調整了惠州市行政區劃,原惠陽市的陳江、潼湖、潼僑、瀝林、水口、馬安、橫瀝、矮陂、蘆洲、大嵐等10個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惠城區管轄,博羅縣仍圖鎮劃歸惠城區後撤銷併入汝湖鎮;惠陽區轄下的鎮有淡水、秋長、新圩、鎮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共8個鎮,惠陽區的霞涌、澳頭辦事處暫屬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至此,惠州市轄下有的行政區域有惠城區、惠陽區和惠東、博羅、龍門共2區3縣。
區縣名稱所轄街道、鎮鄉數所轄街道名稱所轄鎮鄉名稱
惠城區8個街道、5個鎮橋東、橋西、龍豐、江南、江北、河南岸、小金口、水口三棟、汝湖、馬安、橫瀝、蘆洲
惠陽區3個街道、6個鎮三和(其中澳頭、霞湧現實歸大亞灣經濟開發區管轄)、淡水、秋長新圩、鎮隆、沙田、永湖、良井、平潭
惠東縣2個街道、12個鎮平山,大嶺白花、梁化、稔山、鐵涌、平海、吉隆、黃埠、多祝、白盆珠、安墩、高潭、寶口
博羅縣2個街道、15個鎮、1個管委會(羅浮山管委會)羅陽、龍溪石灣、楊村、園洲、福田、長寧、龍華、湖鎮、柏塘、泰美、公庄、楊僑、麻陂、石壩、觀音閣、橫河
龍門縣2個街道、8個鄉鎮、1個管委會(南崑山管委會)龍城、平陵永漢、地派、龍潭、龍華、龍田、麻榨、龍江、藍田(瑤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東北、東江中下游地區。地處北緯22°24′―23°57′、東經113°51′―115°28′之間。市境東西相距152千米,南北相距128千米。東接汕尾市,南臨南海,並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市,西交廣州市,北與韶關市、西北與河源市為鄰。與周圍六市政區界線846.49千米。市政府駐惠城區江北。
全市土地面積11347平方千米,海域面積4519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81.4千米,是廣東省海洋大市之一。半島與海灣相間,良港較多。島嶼羅列,有大小島嶼162個。
惠州市所處大地構造單元屬華南褶皺系。地層岩性多樣,以花崗岩等岩漿岩為主,地質構造褶皺和斷裂發育。斷裂構造的展布,以東北向為主,主要有羅浮山斷裂帶、紫金—博羅斷裂帶、蓮花山斷裂帶。岩性多樣形成種類多樣的土壤。變質岩類主要分佈於蓮花山大斷裂帶、紫金—博羅斷裂帶北部、羅浮山山麓部分,發育的土壤一般土層在1米以上,質地較細,黏粒含量較高,磷、鉀養分較豐富。紅色砂頁岩主要分佈在博羅、惠東等地,由不同粒徑的礫石、砂、黏粒組成,土層一般淺薄。河流沖積物遍布各地,土層深厚,質地較均勻,黏粒含量和土壤養分較高,適應性廣。海濱沉積物主要分佈在沿海的惠東、惠陽等地,土壤土層深,養分含量豐富,潛在肥力高,但含鹽量高,有的還可能受酸、鹼危害。

地形地貌

惠州市北依九連山,南臨南海,為粵東平行嶺谷的西南段,地貌類型複雜。地勢北、東部高,中、西部低,中部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相間,在丘陵、台地周圍以及江河兩岸有沖積階地。其中,中低山約佔全市陸地面積的7.7%,丘陵佔26%,台地佔35%,平原階地佔31.3%。
北部和東部有天堂山、羅浮山、白雲嶂和蓮花山集結形成的中低山、丘陵,多為東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餘座。惠東的蓮花山海拔1336米,為全市第一高峰。
羅浮山
中部和西部主要為東江、西枝江及支流侵蝕、堆積形成的平原、台地或谷地,主要有惠州平原、楊村平原和西枝江谷地。
南部連南海,海岸線曲折多灣,全長281.4千米,屬山地海岸類型,岬角、海灣相間排列,形成複雜的侵蝕—堆積基岩港灣海岸。在大亞灣黃魚涌一帶尚有紅樹林分佈。海底地形特點是灣底呈槽形,底平、水深。
在龍門平陵、龍江、永漢及博羅公庄一帶見喀斯特岩溶地貌。
氣候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惠州市。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氣溫22度,7、8月份惠州降雨較多,9、10月份天氣晴朗。
水文
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及其支流西枝江橫貫境內,境內水庫容量超過16億立方米,是供給香港、深圳、廣州等地的主要水源。

自然資源


鵝城 2張
鵝城
土地類型多種多樣,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灘塗樣樣齊全,利於農、林、牧、副、漁各業全面發展。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境內有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條,總長約1500公里。
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西枝江橫貫其中。淺層地下水量33億立方米,水質總體良好。是供給香港、深圳、廣州等地的重要水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60.32萬千瓦,有很大開發潛力。海域中有淺海面積560.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養殖面積137.33平方公里。海區內有魚類400,貝類200多種,甲類100多種,刺皮類60多種,藻類30多種,具有較大的經濟和捕撈價值。適宜建設海港碼頭的海岸線長28.4公里,可建泊位12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76個。惠州港為華南地區的天然優良深水港。
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40多種,主要有無煙煤、鐵礦石、錫礦、鎢礦、鉀長石、高嶺土、鉛十鋅、螢蟲石、石灰石等。鈮鉭、石灰石、水晶、汞等礦產儲量居廣東省前列。
惠州市森林資源豐富,2011年底惠州市森林覆蓋率60.4%。

人口


2019年末惠州市常住人口488.00萬人,人口密度430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3.58‰,死亡率3.49‰,自然增長率10.09‰。戶籍人口389.7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8.15萬人,鄉村人口161.59萬人。
截至2010年11月1日,居住於市境內的民分屬於54個民族(56個民族中,保安族和珞巴族暫無),其中漢族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的97.59%;少數民族人口佔2.41%,主要有壯族、苗族、土家族、瑤族等。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惠州市常住人口為6042852人。
惠州市行政區劃表〔2018年〕
名稱面積〔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萬人〕戶籍人口〔萬人〕郵政區碼行政代碼政府駐地
惠城區1117.06121.3097.91516000441302龍豐街道
惠陽區915.660.8939.94516200441303淡水街道
惠東縣3527.893.6789.14516300441323平山街道
博羅縣2858107.2491.67516100441322羅陽鎮
龍門縣229531.2836.04516800441324龍城街道
大亞灣區23.623.4311.81516000--
仲愷區50045.1914.40516000--
惠州市11599483.00380.90516000441300-

經濟


綜述

2020年惠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221.79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9.09億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134.36億元,同比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868.33億元,同比增長1.2%。

第一產業

2019年,惠州市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65.29萬畝,增長0.9%;糧食總產量58.61萬噸,增長4.5%;蔬菜總產量315.95萬噸,增長5.0%;水果總產量87.69萬噸,增長0.2%。
全年肉類總產量16.33萬噸,下降9.5%。其中,豬肉產量8.85萬噸,下降15.4%;禽肉產量7.12萬噸,下降1.3%。全年水產品產量15.81萬噸,增長0.1%。其中,海水產品產量6.88萬噸,下降5.4%;淡水產品產量8.93萬噸,增長4.7%。

第二產業

2019年,惠州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09家。高新技術企業1322家,凈增217家;R&D投入佔比提高到2.4%。上規模企業凈增450家。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分行業看,電子行業增長1%;石化行業下降3.9%;汽車行業下降0.4%。分企業類型看,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下降2.0%;國有控股企業下降0.8%。民營企業增長1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下降0.1%,其中內銷產值增長5.2%;出口交貨值下降10.7%。內外銷比例為70:30。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6.9%、41.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6.9%,實現利潤總額281.07億元,下降18.0%。

第三產業

2020年4月27日,國務院同意在惠州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
國內貿易
2019年,惠州市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9.53億元,增長8.2%。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81.28億元,增長8.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18.25億元,增長5.8%。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1466.98億元,增長8.3%;餐飲收入132.55億元,增長6.4%。
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類增長12.2%,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增長11.6%,化妝品類增長25.3%,金銀珠寶類增長4.5%,日用品類增長9.8%,體育、娛樂用品類下降4.5%,書報雜誌類增長21.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4%,中西藥品類增長27.4%,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0.8%,通訊器材類增長68.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7.2%,汽車類下降2.3%,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4.1%。
對外經濟
2019年,惠州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709.74億元,下降18.7%。其中,出口1821.74億元,下降17.5%;進口888.01億元,下降21.1%。進出口差額(出口減進口)933.73億元。
從出口市場看,2019年主要出口市場的佔比分別為:香港27.9%、韓國10.6%、美國20.5%、歐盟11.8%、東盟8.8%、日本3.4%,這六大市場佔比合計83.1%。全年共簽訂外商直接投資項目合同390宗,下降80.6%;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165.76億元,下降8.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4.25億元,增長1.2%。年末全市工商登記外商企業實有8989家(不含分支機構等)。其中,香港5457家;台灣、英屬維爾京群島、薩摩亞合計670家;韓國139家;美國62家;日本57家;歐洲42家。
金融和保險業
2019年末惠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6558.61億元,增長6.3%。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6149.81億元,增長5.3%。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5848.89億元,增長19.7%。其中人民幣貸款餘額5588.31億元,增長20.2%。全市共有各類保險公司60家(含分支機構),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75.80億元,增長11.3%。其中,壽險保費收入93.30億元,增長13.8%;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35.66億元,增長19.5%;財產險保費收入46.84億元,增長1.6%。支付各類保險賠款45.40億元,下降5.7%。
旅遊業
2019年博羅、龍門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南崑山入選省級旅遊度假區。2019年末惠州市共有A級景區35個,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1個。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6541萬人次,增長11.0%。接待住宿遊客2731.5萬人次,增長11.9%,其中國內遊客2992.94萬人次,增長22.6%。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70億元,增長13.6%,其中國際旅遊收入106984萬美元,同比增長2.3%。

交通運輸


綜述

惠州市區處於粵東地區交通樞紐地帶,有惠州—深圳、惠州—河源、惠州—廣州高速公路連接外市;廣(州)汕(頭)公路,深(圳)汕(頭)、潮(州)(東)莞、廈(門)深(圳)、廣(州)河(源)高速公路及廣梅汕鐵路、京九鐵路均穿越惠州市境,市境各縣(區)均通高速公路。惠州港通達國內外。
鵝城 2張
鵝城
2019年末,惠州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總長13216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3211公里,高速公路756公里。通車里程公路密度為116.5公里/百平方公里;等級公路密度為116.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年沿海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353萬噸,其中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4萬標箱。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130.87萬輛,增長10.5%,其中個人汽車115.39萬輛,增長8.4%。民用轎車保有量82.16萬輛,增長10.0%,其中個人轎車75.40萬輛,增長8.2%;當年新註冊上牌轎車9.46萬輛,下降10.0%。
全年郵政電信業務收入68.6億元,下降1.6%。其中,郵政業務收入3.8億元,增長18.1%;電信業務收入64.8億元,下降2.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114萬戶,增長14.0%;行動電話736.5萬戶,增長2.0%。年末固定寬頻用戶220萬戶。
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惠州交匯,已通車的惠澳(惠州港)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
公路
截至2018年底,惠州市境內公路通車里程14001千米;其中等級公路13984千米,高速公路728千米。
惠州市在營運道路客運等級站23個(其中:一級站2個、二級站2個、三級站11個、四級站6個,五級站2個),簡易站4個,貨運站2個。
長深高速公路(G25)、濟廣高速公路(G35)、武深高速公路(G0422)、瀋海高速公路(G15)、甬莞高速公路(G1523)
廣州-河源高速公路(S2)、河惠莞高速(S6廣州-龍川高速公路組成路段)、汕頭-湛江高速公路(S14)、廣州-惠州高速公路(S21)、惠陽-東莞塘廈高速公路(S22、規劃)、惠州-大亞灣高速公路(S23)、韶關-惠州高速公路(S27)、從化-東莞-深圳高速公路(S29)、惠深沿海高速公路(S30)、長深高速惠州支線(S9925)
截至2018年,惠州市境內共有已建幹線鐵路3條、城際鐵路1條、貨運鐵路1條,在建幹線鐵路2條。
干鐵鐵路
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廈深鐵路、贛深鐵路(在建)、廣汕鐵路(在建)
城際鐵路
廣惠城際鐵路(莞惠段)
貨運鐵路
惠大鐵路
主要車站
惠州站、惠州南站、惠東站、小金口站、惠州北站(在建)、惠城南站(在建)、博羅站(在建)、羅浮山站(在建)
航運
惠州港
惠州港為國家一級口岸,水路距香港僅47海里。惠州海岸線長223公里,水深港灣多,具有建設年吞吐量一億噸以上大港口和國際港口城市的條件。惠州港首期工程兩個萬噸碼頭已於1993年投產,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運輸往來,每年有近千艘次國際船舶進出惠州港,航線可直達世界各地區主要港口。二期工程5萬噸集裝箱碼頭等大型泊位正在建設中。隨著96年底京九鐵路的全線開通,惠州港的腹地將延伸到京九鐵路沿線地區,成為中國南方通向國際市場的一個重要的進出口口岸。
惠州港的港口發展格局分海港與東江內河港兩大部分,其中海港設3大港區(荃灣、東馬、碧甲)和4個裝卸點(亞婆角、范和、鹽洲、港口),東江內河港區設11個作業區(石灣、園洲、龍溪、潼湖、羅陽、惠城、汝湖、水口、仍圖、觀音閣)。
沿海港口擁有碼頭泊位36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7個(30萬噸級2個,15萬噸級2個,1~5萬噸級13個),設計總吞吐能力達9000萬噸。
航空
惠州平潭機場
惠州機場位於惠州市惠陽區平潭鎮,建成於1956年,距惠州市中心約20公里,屬軍用二級永備機場,場站等級為乙級。2002年停航。2009年5月惠州機場實行軍民合用,按4D標準進行擴建改造。惠州機場已開通長沙、瀋陽、合肥、大連、青島、寧波、三亞、麗江、運城、襄陽、河池、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漢、溫州航線。正班航線總數達36條,通航31個城市,周計劃航班量達458架次。2019年完成惠州機場擴容擴建工程,T2航站樓啟用;旅客吞吐量255.4萬人次,增長36%。
公共交通
截至2018年,惠州市政府已完成《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編製工作,正上報國家相關部門審批。

政治


四套班子
中共惠州市委員會領導
書記胡洪
副書記劉吉、李敏
常委王開洲余金富沈亦軍孫川東張玲何廣延劉小軍曲維震
惠州市人大常委會領導
主任李貽偉
副主任李敏陳力強鍾偉寧鄭則豐於加良
惠州市人民政府領導
市長劉吉
副市長何廣延高誠苗林洪陳高燕(女)馮起忠李俊玲(女)
秘書長陳東照
政協惠州市委員會
主席林惜文
副主席華紅(女)王細波詹小東黃曉霞(女)王正印徐毅
秘書長葉啟靈
政府機構
惠州市政府組成部門
市政府辦公室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局市公安局市監察局
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
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外經貿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市衛生局市人口計生局市審計局市外事僑務局
市國資委市體育局市統計局市物價局
市林業局市海洋漁業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旅遊局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法制局市口岸局
市流漁辦市公安交警支隊--
惠州市議事協調部門
市金融工作局市打私辦市人防辦市愛衛辦惠州仲裁委
惠州市市直屬事業單位
市檔案局市公路局市公用事業局市園林局市房管局
市代建項目管理局市供銷社市移民辦市白盆珠水庫管理局市港務局
市流動人口管理局市衛生監督所市航空鐵路辦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市環衛局市農技推廣中心市疾控中心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歷任市長
惠州市歷任市長名單一覽表(1949年後)
姓名籍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任職時間
李近維廣東東莞1944.11大專1988.6—1994.4
譚璋球廣東新會1947.5大學1994.5—1996.1
李鴻忠山東昌樂1956.8大學,經濟師1996.2—2000.3
肖志恆湖南安化1953.1碩士,在職研究生2000.4—2001.4
柳錦州廣東潮陽1948.10在職研究生2001.5—2003.7
黃業斌廣東陽江1957.9碩士,工程師2003.8—2006.12
李汝求廣東東莞1954.5大學2007.1—2011.8
陳奕威廣東潮安1962.4碩士2011.8—2018.4
劉吉---2018.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9年,惠州市參加當年高考被錄取的學生人數34838人,考入中專人數11575人;本地普通高等院校招生17011人;高中畢業生升學率96.62%;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26%;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幼兒入園率98.41%。全年新增幼兒園61所,新建、改建中小學校35所。
高等院校(5所):
1、本科院校(1所):惠州學院(前身為廣東四大書院之一的豐湖書院)
2、高職院校(4所):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惠州城市職業學院 
重點普通高中(22所):
1、省重點中學(2所):惠州市第一中學、惠陽高級中學(省屬市管)
2、市直重點中學(8所):惠州市第一中學、黃岡中學惠州學校、惠州市實驗中學、惠州市第八中學、惠州市華羅庚中學、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惠州市光正實驗學校、惠州中學
3、縣、區重點中學(12所)
(1)惠陽區:惠陽一中、惠陽中山中學、惠陽高級中學、惠陽崇雅中學
(2)博羅縣:博羅中學、博羅華僑中學、博羅高級中學
(3)惠東縣:惠東中學、惠東高級中學、惠東平山中學、惠東榮超中學
(4)龍門縣:龍門中學
惠州市各類教育發展情況
指標學校數(所)招生數(人)在校生數(人)
普通高等學校3637322007
普通高中353193590310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393720397131
普通初中17670714217436
普通小學51878119403950
幼兒園38474091128324

科學技術

2018年惠州市新組建省級工程中心59家。2019年末全市專利申請22701件,增長4.9%。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4852件,下降7.1%;專利授權14577件,下降0.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592件,增長10.2%;PCT專利申請448件,增長27.6%;有效發明專利量738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5.28件。

文化事業

2019年末,惠州市共有博物館10個,群眾文化事業館(站)79個,公共圖書館6個,廣播節目7套,電視台節目6套。廣播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人口覆蓋率為100%。全市有線電視用戶67.24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65.89萬戶。娛樂歌舞廳351家,網吧625家;新增廣電網際網路用戶15329戶。成功舉辦2019廣東旅遊文化節暨第十屆東坡文化節,羅浮山沖虛古觀、龍門鶴湖圍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0多個。

文化藝術中心

惠州市文化館(加掛惠州市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牌子),原名惠州市群眾藝術館,位於江北雲山西路惠州文化藝術中心附樓,樓高三層,建築面積4850平方米,2009年9月建設,2010年6月28日正式啟用,館內有12個培訓室,一個會議室、一個展覽廳。2011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廣東省十佳文化館。 
惠州市博物館的主場館位於惠州市江北市民樂園西路3號,總建築面積23636萬平方米。主要由陳列區、公共服務區、技術辦公區、藏品庫房區、創作辦公區組成。建築五層,一至四層為展廳,五層為辦公及功能用房。館內有8個展廳和一個學術報告廳,展廳主要由惠州通史《東江流域的文明》及國寶文物展廳,陶瓷、書畫、金漆木雕展廳,劉侖美術館,惠州名人館等組成。2009年正式對外開放。
2011年12月,惠陽區文化館、博羅縣文化館、惠東縣文化館被命名為國家一級文化館,惠城區文化館被命名為國家二級文化館。

體育事業

2016年末惠州市共有體育館35個。
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
2019年,惠州成功舉辦5項國家級以上賽事,我市運動員榮獲11枚世界大賽金牌,組織開展“中國夢·鄉村美”男子籃球聯賽。惠州市體育健兒在省級以上比賽中共獲獎牌209枚;人均體育場面積2.68平方米。
惠州是第13屆廣東省運會舉辦地。惠州市中心體育場,俗稱惠州鳥巢、惠州圍屋體育館等,是2010年廣東省運會的主場館。經10屆116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定,自2010年3月22日起,正式命名為“惠州奧林匹克體育場”。
2016世界男子水球聯賽總決賽
2016年中華龍舟大賽惠州站比賽
全國擊劍錦標賽、全國拔河新星賽

醫療衛生

2019年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成功入列全省第三批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依託惠州中醫醫院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共建惠州醫院。縣級公立醫院強基升級項目投入使用3個,首批省醫療衛生強基項目多祝、楊村衛生院基本完成升級建設。推進醫療救助結算“一站式”服務,救助困難群眾85527人次。
2019年末,惠州市醫療衛生機構1718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衛生院147個(鄉鎮衛生院69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7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所5個。全市實有床位數21852張,比上年增加1.9%,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9546張。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在崗職工43040人;各類衛生技術人員361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992人,註冊護士15969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30人,衛生監督所衛生技術人員176人。村衛生室1295間。

社會保障

2019年末,,惠州市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159.09萬人,下降18.2%;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51.75萬人,下降10.1%,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72.04萬人,增長9.9%;參加失業保險137.32萬人,增長7.6%;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46.48萬人,下降2.1%。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8871張,收養人員2528人。城鎮各種社區服務設施5900個,其中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73個。共發行銷售福利彩票14.03億元,籌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7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2.49億元。
2020年2月12日,被民政部和財政部共同確定為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地區。

環保事業

至2011年底,惠州市共建成污水處理廠30座,總處理能力達93.65萬噸/日。共有自然保護區26個,保護區面積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0.44%。實施市場化養護綠地面積355.5萬平方米。
2019年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9年統籌強化監督(第一階段)黑臭水體專項排查情況,惠州被列入“黑臭水體消除比例低於80%的城市名單”,消除比例為11.1%。
全年新增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全年人工造林1340公頃,全市森林覆蓋率61.71%。發生森林火災3次,森林火災受災面積0.73公頃。全市共有自然保護區28個,保護區面積18.53萬公頃。至年底,新建成污水處理廠16座,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50.55萬噸,新增截污管網817.31公里。劣Ⅴ類河涌整治55條、消除37條。市區環境空氣良好,優良天數348天。可吸入細顆料物(PM2.5)年平均濃度25μg/m?。

通信傳媒

2019年惠州建成5G基站456個,5G商用啟動。建成綜合交通網路運行指揮中心,開工建設智慧共享停車樓(庫)10座。

社會團體

歷史上惠州府轄十縣,稱“惠州十屬”,包括惠陽、博羅、河源、紫金、龍川、海豐、陸豐、連平、和平、新豐等縣。現今的深圳、惠州、河源、新豐、汕尾等市縣曾是惠州所屬,世界惠州同鄉懇親大會是世界惠屬聯繫鄉親、敦睦鄉誼、增強凝聚力的重要大會。
惠州籍華僑華人所屬團體遍及世界各僑居地,團體眾多,名稱不一,計有四種類型:一為同鄉團體,二為同業團體,三為同語言(客屬)團體,四為同宗團體。
主要華僑社團
東南亞州社團新加坡惠州會館柔佛州惠州會館
馬六甲惠州會館東甲惠州公會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
雅加達惠州會館惠州十屬公會僑港惠州同鄉總會
檳城惠州會館澳門歸僑總會港澳同胞社團
雪蘭莪惠州會館(雪隆惠州會館)加拿大安省惠東安會館崇正總會
森美蘭惠州會館舊金山客屬惠州會館印尼勿里洞客屬惠州會館
太平惠州會館南洋客屬總會雪隆客屬總會及其屬下團體
萬里望惠州會館客屬僑團組織(部分)蘇利南中華會館
霹靂惠州會館紐約惠州工商會蘇利南廣義堂
歐美惠州社團吉隆坡沙叻秀惠州會館美羅惠州會館
馬來西亞惠州屬團體總會古來惠州會館-
惠州市僑聯成立於1982年12月8日。實行獨立設置,編製9人,政協組成單位,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樑和紐帶。主要職能是“群眾工作,參政議政、維護僑益、海外聯誼”。惠州市僑聯下設2個部室(辦公室、經濟聯絡部),負責僑聯的日常工作。全市三縣三區均成立了僑聯組織,各級僑聯組織共有109個。已與世界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個華僑華人社團建立了聯繫。1997年設立惠州市歸僑僑眷福利會。

歷史文化


綜述

惠州,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早在先秦時期,就有縛婁古國在羅浮山下的東江之畔開創嶺南文化之風氣。兩千年來,先後有400多位歷史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這其中包括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中國古代醫學家、化學家、將道家學派宗教化的重要人物葛洪,一代文豪蘇軾等等;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此領導過革命活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周恩來在此指揮過國民革命軍東征戰役。近代史上惠州更是湧現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革命先驅,以及中國現代音樂奠基人之一的廖尚果、廖輔叔等文化名人。
全市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24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葉挺故居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之一,是惠州市愛國主義和黨史教育基地。積極打造歷史文化名鎮,其中惠陽區秋長鎮2009年被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先後公布了四批市級“非遺”名錄,挖掘保護了2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惠東漁歌、羅浮山百草油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舞火狗、小金麒麟舞、龍形拳、九龍峰祖廟廟會、鳳舞等7個項目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開展民族民間特色之鄉申報評選活動,培育和推出一批市級“民族民間特色之鄉”,龍門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挖掘了龍門農民畫、藍田瑤族舞蹈、惠東漁歌、麒麟舞、龍形拳等優秀民族民間藝術,民間藝術的品位全面提升。鄧演達紀念園、廖仲愷紀念園建設有序推進,對水東街民國騎樓、金帶街、豐湖書院等歷史風貌有計劃地進行恢復,打造了東坡園、豐渚園、掛榜閣、合江樓、朝京門等歷史文化風景線。
市境內上古時期已有人類,已發現多處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生產、生活的遺跡和遺物。博羅葫蘆嶺、蘇屋崗、何屋崗等貝丘遺址,出土石錛、石斧、石矛和敲砸器,以及大量飾有繩紋、方格紋、雲雷紋、夔紋等紋飾的夾砂、泥質陶片。根據考古發現,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先民們就已經在惠州境內的東江流域繁衍生息,創造了惠州的遠古文明。
先秦時期屬南越範圍。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已有一定的發展水平,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在博羅散屋村出土過一組大小相近、形制、紋飾相似的7件青銅甬鍾;博羅的蘇屋崗遺址曾採集和出土了青銅斧、矮圈足陶豆以及一批以夔紋為特徵的印紋陶器,在其附近還出土過兩件戰國青銅編鐘。據史料記載,在今惠州市區及博羅北部一帶,戰國時期曾出現過一個名叫“縛婁國”的小國,但不久即在諸侯兼并戰爭中消失。21世紀曾挖掘出規模較大的“縛婁遺址”。
惠州是東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處在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匯地帶,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並蓄,廣東漢劇、漁歌、山歌、舞龍、舞獅、舞春牛、瑤族的舞火狗等各種文化活動盛行,民間文化多姿多彩。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國武術中南拳的五大拳種之一,惠東的“平海漁歌”名揚神州,龍門的“農民畫”被譽為中國三大民間畫之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一朵奇葩”。歷代許多名人對惠州情有獨鍾,其中東晉道教理論家、化學家、藥物學家和醫學家葛洪,來到惠州羅浮山修道煉丹、採藥濟世,把羅浮山開創為嶺南道教發祥地;北宋傑出文學家蘇軾寓居惠州兩年零七個月,留下“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話;明代本地曾有“三尚書”(葉夢熊、楊起元、韓日纘);清末、民國時期,孫中山、周恩來等在惠州開展過革命活動;近代史上湧現出廖仲愷、鄧演達、葉挺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四東文化是惠州獨具特色的文化亮點,指:東江、東坡、東征、東縱。
東江文化,是指綜合以惠州為中心的東江地區主要文化資源。其主體是客家文化,包涵東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歷史的文化。
東坡文化,是指蘇東坡寓惠文化。即蘇東坡在惠期間的社會文化活動、思想文化內涵及其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東徵文化,是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政府為實現全國統一所發動的兩次東征及工農運動。
東縱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創建東江根據地的光輝歷史,包括東縱發展歷程和英雄人物事迹等。
“東江文化”的提出有人拍手有人反對,而後,雖然“新四東文化”的概念已正式推出,但在學界和官方仍存在不少爭議。“新四東文化”是指“東江惠州民俗文化”、“東坡寓惠文化”、“東江革命歷史文化”和“東樵宗教文化”。

文物古迹


1990年在區內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裡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2014年為止,惠州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客家文化

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來源地梅州、贛南、閩西客家的傳統,又善於吸取廣府、閩南文化的精華,形成獨特的風采。如惠州山歌雖然源於梅州,但受當地土著歌謠的影響,曲調沒有梅州山歌那麼圓潤柔和,卻顯得高亢豪放。東江美食也獨具一格,與梅州美食有所不同。
惠州還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
客家歇後語
客家歇後語,善用比擬、雙關、誇張等藝術手法,把客家方言形象化了,既豐富又生動,令人忍俊不禁。 
客家山歌
惠州客家山歌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歌詞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情真意切,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客家地方劇――漢劇
漢劇
廣東漢劇與粵劇、潮劇並列為廣東三大劇種。漢劇別稱外江劇,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素有“南國牡丹”的美稱。惠陽漢劇團是在1963年以龍川的東江漢劇團為基礎,吸納了來自汕頭、韶關和梅州等地的漢劇漢樂人才組成的文化團體,曾經成功地演出了《秦香蓮》、《海瑞罷官》等漢劇。1984年該團撤銷。但許多藝人仍滿懷對客家傳統地方劇的執著追求,自願組建了惠州市漢劇樂研究會,力爭讓這朵客家藝術奇葩重放異彩。
方言
惠州市境內主要通行漢語方言,也有少數人講瑤語或畲語。龍門縣北部的藍田瑤族鄉有講瑤語的,但已逐漸漢化;惠東和博羅有少數人講畲語。
境內通行的漢語方言主要有客家話、福佬話(閩語)和白話(粵語)。各方言的分佈大致與周邊的方言環境相一致。客家話是惠州市第一大漢語方言,這與市境固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和長期與其北邊的客家地區梅州、韶關、河源等地密切往來有關。東邊的汕尾市主要講閩語,故市境的東部地區有講閩語的。西邊的廣州市、東莞市主要講粵語,故西部地區有講粵語的。另外,博羅、龍門還有一部分人講“本地話”。
客家話是惠州市第一大漢語方言,分佈在惠州下轄各縣(市、區)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惠城區和惠陽區的所有鄉、鎮,龍門縣和惠東縣的大部分鄉、鎮、場以及博羅縣的大部分鄉、鎮、市境講閩語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惠東縣和惠陽區。講粵語的居民主要分佈在龍門、博羅兩縣以及惠東、惠陽的個別村、鎮。
隨著社會的前進和新事物的不斷湧現,惠州市境內的漢語方言也在逐漸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新詞的引進和一些舊詞的退出。同時,客家話、福佬話和白話詞語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納應用。這樣就使得幾個方言的一般辭彙都有一定的變動。由於普通話的推廣和較多外來人(特別是外省人)的進入,惠州市境內使用漢語方言和普通話的情況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在惠城區內,變化相當大,在公共場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於普通話的使用率。各縣城內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趨勢。

旅遊


惠州掛榜閣
惠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迹頗多,主要景觀有惠州西湖西山頂上的泗洲塔、平湖北畔的元妙觀,城區橋西東城基3號的文筆塔、橋西上米街北門渡口所的古城牆,羅浮山中的沖虛古觀、酥醪觀,惠東平海鎮的平海古城、多祝鎮皇思揚村等。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被貶謫到惠州留下多處遺跡,其待妾王朝雲病逝就葬在西湖邊的孤山。 

景觀景點

合江樓
至2020年1月,惠州市建成景區60餘處,國家和省級風景名勝區及自然保護區19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2處(羅浮山風景名勝區、朱明洞景區),國家4A級景區11處(惠州西湖、南崑山生態旅遊區、南崑山溫泉大觀園、龍門鐵泉、尚天然國際溫泉小鎮、、惠州海濱溫泉旅遊度假區、永記生態園、巽寮濱海旅遊區等);3A景區18處(香溪堡旅遊區、冠和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2處(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2處(南崑山、廣東御景峰);國家生態風景區1處(白盆湖國家生態風景區);國家生態農業示範點1處(永記生態園);省級自然保護區四處(羅浮山、南崑山、惠東古田自然保護區、惠東蓮花山自然保護區);省歷史文化名城2處(惠州市、惠東縣平海古城)。
惠州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多達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佈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城市型湖泊西湖、農村型湖泊泰榮度假村;首批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葉挺將軍紀念園等。自然景觀占惠州市旅遊資源的75%,在惠州旅遊業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惠州市市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集觀光覽勝、休閑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

自然景觀

惠州市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有13座(最高的蓮花山海拔1336米),有旅遊特色奇山16座:羅浮山、南崑山、象頭山、九龍峰、蓮花山、白馬山、五馬歸槽、白雲嶂、紅花嶂、蟹眼頂、坪天嶂、烏禽嶂、斧頭石、仙人寨、桂峰山和三角山,其中開發和建成旅遊風景區有羅浮山風景區、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惠東九龍峰。
在市境內,有大大小小湖泊、水庫130多個,其中主要有西湖、白盆珠水庫、天堂山水庫、顯岡水庫、花樹下水庫、角洞水庫、紅花湖等。

人文景觀

惠州人文景觀主要有歷史遺跡、革命紀念地、民俗風情。
歷史遺跡:存有著名的泗洲塔、古城牆、文筆塔、黃家祠、王朝雲墓、蘇堤、蘇東坡紀念館、元妙古觀(以上歷史遺跡皆位於市區),博羅羅浮山的沖虛古觀、黃龍觀,惠東縣的平海古城、多祝皇思揚古圍村等。
革命紀念地:主要有中山紀念堂、鄧演達紀念園、仲元亭、東江縱隊紀念館、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葉挺將軍紀念園、廖仲愷紀念碑、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高潭“東江紅都”等。
民俗風情:惠州除保持傳統客家風情外,還有頗具特色的瑤族風情、畲族風情和平海古城民俗風情。

主要景點

惠州十景
所屬景區景區級別景點名稱
西湖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蘇堤玩月、玉塔微瀾、留丹點翠
羅浮山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沖虛古韻、白蓮翠影
南崑山生態旅遊區-九重遠眺、石河奇觀
香溪堡-香溪泛舟
巽寮濱海旅遊度假區-風濤摧磨
巽寮德澤園-天賜白堤
其他景點包括(排名不分先後):
矮陂黃沙洞溫泉白鶴峰東坡故居白鷺湖度假區
白盆珠溫泉百丘田北門公園
曹師嶺濱江綠地沖虛觀崇林世居
川龍峽漂流大甲島休閑樂園大中堂公園
丹楓寨東江沙公園東江游
東平窯址東坡樂園東升漁村
飛鵝公園豐湖書院福田漂流
港口海龜國家自然保護區孤山東坡園歸善學宮
合江樓紅花湖風景區管理處華首台
黃家祠(黃氏書屋)黃龍觀惠陽沙田世外梅園旅遊區
惠州南海旅遊有限公司惠州商業步行街惠州市博物館
嘉祐寺劍潭自然風景區今是園
金帶街金果灣養生俱樂部金海灣度假村
金融街巽寮灣度假村九龍峰旅遊區藍田瑤族風情園
梁化雲天海龍門地派桂峰山旅遊度假村龍門溫泉
龍門香溪堡風景區柏塘古欖園惠州平安山
桃子園明城牆南山漂流
南陽世居盤古宮橋西民居街巷
棕櫚島高爾夫球會莊上庄溫泉度假村庄加庄溫泉度假村
中信湯泉旅遊度假區中山公園中洞紅色教育基地
葉挺紀念館瑤池灣生態公園水門公園
三寨谷巽寮灣度假村熊貓金海岸度假區
元妙觀新庵西來古剎響水河漂流
永記生態園象頭山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香溪河竹排漂流
下埔濱江公園文星塔公園文筆塔公園
濤景高爾夫球場湯泉高爾夫球場望江亭
鐵爐湖明清古街水東街十字水生態度假村
山裡頭農場三角洲島平海古城
南苑公園南崑山溫泉大觀園南崑山生態旅遊區
產業開發
惠州旅遊產業逐步形成“1235”(一心兩帶三區五組團)的特色旅遊格局。即:一個中心(中心城市綜合旅遊服務區),“兩帶”(百里生態旅遊帶和東江文化景觀旅遊帶),三大旅遊功能區(北部生態旅遊區、中部文化旅遊區、南部濱海休閑度假旅遊區),五大產業組團(南崑山生態旅遊組團、羅浮山文化旅遊組團、惠州西湖文化旅遊組團、秋長文化旅遊組團、平海半島濱海旅遊組團)的基本格局。

地方特產


客家飲食
惠州地處珠江三角洲,依山傍水。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惠州物產繁多,嶺南佳果品種齊全,山珍海味應有盡有。惠州美食在海內外頗具盛名,惠州美食有三件寶:東江鹽焗雞、客家釀豆腐、梅菜扣肉。尤其是梅菜扣肉在海內外頗具盛名,是東江客家人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傑作。
惠州地域名優特產還有龍門西溪竹筍、蜂蜜;博羅酥糖、麻陂肉丸,羅浮山酥醪菜、百草油,石壩三黃雞;惠東鐵涌獻蚝,高潭明姜;惠陽淡水沙梨,鎮隆荔枝等等。
惠州梅菜是惠州獨有的傳統特產。惠州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 惠州梅菜的主要產地是矮陂鎮土橋村,種梅菜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末。相傳土橋梅菜是一個姓盧的客家人先種,現在該村戶戶都種,種植、加工技術很有講究,成為惠州名優土特產。 
羅浮山酥醪菜是位於博羅境內的羅浮山酥醪村出品的乾菜,又名仙人菜。由於地處羅浮山北峰的酥醪村有著土質肥沃,氣候獨特、水源無污染等特點,加上酥醪村人製作乾菜的獨特手法,具有味美、纖維質少、用量少等特點,是煲湯的上乘配料,且有清熱、潤肺的作用。
南崑山觀音菜是譽為回歸線的綠洲的南崑山所獨有的一種蔬菜。這種外型似蘭花葉,碧綠而無污染的觀音菜,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會感有大蒜、大蔥、微苦、甘甜的味道,具有清濕排瘀的功效。

代表人物


惠州是中國近代抗爭史的前沿陣地,曾建立華南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東江縱隊。從唐到清末1000多年間,共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臨履惠州,留下了許多讓世人為之驕傲的歷史文化遺產。惠州本土孕育了葉挺、廖仲愷、鄧演達、葉亞來等傑出人士。
自晉至清,對惠州影響較大的歷史人物有480多人,其中如葛洪、牛僧儒、李商隱、陳堯佐、陳稱、蘇軾、唐庚、劉克綱、陳鵬飛、林復、楊萬里、劉克莊、吳潛、留正、文天祥、祝允明、陳恭尹、伊秉綬、宋湘、丘逢甲、梁鼎芬等,皆名重一時,他們或詩或文,或創辦書院,或修堤築路,興修水利,對惠州文化、經濟的發展貢獻殊多。他們當中,對惠州影響最大的當推北宋大文豪蘇軾。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同年10月2日攜侍妾王朝雲、三子蘇過抵惠。在惠期間,他先後寫下了160首詩詞和幾十篇散文、序跋。其詩文歌詠惠州風物,使惠州名揚四海,誠如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歷史名人
隋代:智敫(高僧)
唐代:懷迪(高僧)
宋代:梅蟠(文學家)
明代:王度(名臣)、葉夢熊(軍事家)、葉春及(方誌學家)、楊起元(理學家)、張萱(文史專家)、韓日纘(尚書)。
清代:函可(詩人)、行森(高僧)、李義(李家拳創建人)、葉亞來(華僑領袖)、鄧承修(名臣)、江逢辰(詩人)、李星閣(畫家)、李綺青(詞人)。
中華民國:鄭士良(三周田起義領導人)、鄧子瑜(民主革命先驅)、張友仁(文史專家)、廖仲愷(近代民主革命家)、林耀桂(龍型拳代表人物)、羅仲霍(民主革命先驅)、丘紀祥(體育明星)、青主(音樂家)、鄧演達(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鄧鏗(粵軍名將)、葉挺(北伐名將)、高恬波(廣東首位女共產黨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秦咢生(書法家)、廖承志(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黃銘新(醫學專家)、廖似光(長征女紅軍)、黃秉維(地理學家)、黃萃庭(醫學專家)、陳紫(音樂家)、李曙軒(農業專家)、梁永泰(版畫家)、彭寶林(公安英模)。
寄籍名人:葛洪、蘇軾、唐庚、陳堯佐、伊秉綬、宋湘、梁鼎芬、陳炯明、曾生。
其他名人:陳金江(博羅人)、張昭遠、翟火姑、余道元、吳仕端、呂欽(惠東人)等。

獲得榮譽


榮譽年份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14年,2015年
中國最具特色文化競爭力十佳城市”榜首2012年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2012年,2015年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2020年
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廣東省文明城市-
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創建文明工作先進城市-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
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
中國十大文明城市-
中國十大政府創新典型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2008年、2011年、2015年、2017年
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中國最美城市2015年
中國最佳商業城市百強2015年
全國十大“洗肺”城市2015年
廣東十大最美濕地(惠東)2016年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5年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獲得廣東最美森林2016年
中國最安全城市2017年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2017年
暢遊中國100城2018年
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2019年
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552018年
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2018年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262019年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2019年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642019年
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第782019年
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第282019年
“2019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第47位2019年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2020年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2020年
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2020年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2020年
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2021年

社會


美國庫比提諾市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