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膜葉蓼(學名:Polygonum lapathifolium)為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
酸膜葉蓼
莖直立,上部分枝,無毛。葉片披針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2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表面中部常有新月形紫黑色斑塊,主脈及葉緣被刺毛,背面具腺點;葉柄短,被
刺毛;
托葉鞘膜質,管狀,無毛,具多數脈,先端截形,無緣毛或具稀疏緣毛。圓錐花序由數個花穗組成;花穗頂生或腋生,長4-6厘米,較緊密,近直立,具長梗,側生花穗較小,被腺;苞漏斗狀,無毛,先端斜形,具稀疏緣毛,內含數花;花被淡綠色或粉紅色,長2-2.5毫米,通常4深裂,被腺點,外面2裂片各具3條顯著凸起的脈紋,脈紋先端叉分為2鉤狀分枝雄蕊通常6枚;花柱2個,向外彎曲。果實黑褐色,有光澤,圓卵形,側扁,微具棱,長2-3毫米,包於花被內。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於低山區流水溝中、近水的草地或低濕窪地。
分佈於我國南北各省。印度經我國至蘇聯西伯利亞、日本及
非洲(北部)、
歐洲都有分佈。平原山區皆有,習生於水溝邊濕地,有時下部浸於水中。路邊,水渠邊有時成片。
秦嶺南北坡較為常見。
其花穗花密集,且組成圓錐花序,但有時矮小植株僅生1花穗。其花被常4裂。雄蕊6。果實扁卵圓形,外有包裹的宿存花被。葉下面有時密生白毛,是其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