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
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為我國甲類傳染病。通過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染,主要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流行。霍亂患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起病急,腹瀉劇、多伴嘔吐,並由此所致的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可發生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主要傳染源為患者和帶菌者。被霍亂弧菌污染的水源和食物可引起霍亂暴發流行。人群對霍亂弧菌普遍易感。在我國霍亂髮病季節為夏秋季,流行高峰多在7~10月。流行地區主要是沿海一帶如廣東、廣西、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霍亂引起的劇烈吐瀉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本病的預后與所感染霍亂弧菌的生物型、臨床病情輕重、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有關。此外,年老體弱、嬰幼兒或有合併症者預后差。死亡原因主要是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治療原則:嚴格隔離,及時補液,輔以抗菌和對症治療。重症患者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記錄出入量變化。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應分別隔離,患者排泄物應徹底消毒。及時正確地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是治療霍亂的關鍵。
● 感染科
● 傳染源
● ● 患者和帶菌者。
● 傳播途徑
● ● 經水傳播、經食物傳播、經生活接觸傳播、經蒼蠅傳播。
● 易感人群
● ● 人群對霍亂弧菌普遍易感。
● 有流行病學史同時具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如起病急,腹瀉劇、多伴嘔吐,並由此所致的脫水、肌肉痙攣,嚴重者可發生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霍亂流行期間有上述癥狀應高度懷疑是否患有霍亂,及時就診檢查治療。
● 血常規:脫水患者可表現為紅細胞和白細胞計數均升高。
● 尿常規:可有少量蛋白,鏡檢有少許紅細胞、白細胞和管型。
● 糞便常規:可見黏液和少許紅細胞、白細胞。
● 糞便塗片染色:糞便塗片並做革蘭染色,顯微鏡下可見革蘭染色陰性的弧菌,呈“魚群”樣排列。
● 動力試驗和制動試驗:取發病早期的新鮮糞便或鹼性陳水增菌培養6h后,做暗視野顯微鏡檢,可見穿梭狀運動的弧菌,即為動力試驗陽性。
● 增菌培養:所有懷疑霍亂的患者均應留取糞便,除做顯微鏡檢外,還要進行增菌後分離培養。糞便留取應在使用抗菌藥物之前,並儘快送到實驗室做培養。
● PCR檢測:通過PCR方法識別霍亂弧菌毒素基因來診斷霍亂,該方法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均較高。
● 霍亂弧菌感染后,能產生抗菌抗體和抗腸毒素抗體。血清免疫學檢查主要用於流行病學的追溯診斷和糞便培養陰性的可疑患者的診斷。抗凝集素抗體雙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診斷意義。
● 在霍亂流行地區,流行季節,任何有腹瀉和嘔吐的患者均應疑及霍亂可能,因此,均需做排除霍亂的糞便細菌學檢查。凡有典型癥狀者,應先按霍亂處理。具有下列之一者,可診斷為霍亂。
● 有腹瀉癥狀,糞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
● 霍亂流行期間,在疫區內發現典型的霍亂腹瀉和嘔吐癥狀,並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和肌肉痙攣者。雖然糞便培養未發現霍亂弧菌,但無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條件可做雙份血清凝集試驗,滴度4倍上升者可診斷。
● 疫源檢索中發現糞便培養陽性前後5d內,有腹瀉癥狀者。
● 本病應與其他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瀉相鑒別,主要包括以下疾病:細菌性食物中毒、急性細菌性痢疾、大腸埃希菌性腸炎、病毒性腸炎。上述疾病也可以導致腹瀉、嘔吐、脫水等,需到醫院就診,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排除其他疾病,進行診斷。
● 治療原則:嚴格隔離,及時補液,輔以抗菌和對症治療。
● 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應分別隔離,患者排泄物應徹底消毒。
● 及時正確地補充液體和電解質是治療霍亂的關鍵,可以使病死率從5%以上降低到1%以下。
● 抗菌治療僅作為液體療法的輔助治療。目的在於縮短病程、減少腹瀉頻次和迅速清除糞便中病菌。
● 霍亂引起的劇烈吐瀉可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嚴重者可致死亡。
● 本病的預后與所感染霍亂弧菌的生物型、臨床病情輕重、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有關。
● 年老體弱者、嬰幼兒或有合併症者預后差。
● 死亡原因主要是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
● 控制傳染源
● ● 患者應按腸道傳染病隔離。
● 切斷傳播途徑
● ● 做好水源管理、飲食管理、糞便管理和消滅蒼蠅等工作。
● 保護易感人群
● ● 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接種疫苗后仍需注意飲食衛生。
● [1] 王宇明,李夢東。實用傳染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2] 李蘭娟,任紅。傳染病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021年8月10日,奈及利亞疾病控制中心證實,2021年以來,奈及利亞22個州和聯邦首都區先後出現霍亂疫情,累計報告疑似病例31425例,其中死亡816例。尼衛生部門已啟動應急響應機制,向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州派遣醫療隊伍、加強醫學檢測,並啟動霍亂疫苗接種計劃。
2021年8月19日,尼日公共衛生部發表聲明說,7月中旬以來該國多地發生霍亂疫情,已造成35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