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文

元代雜劇作家

王仲文(生卒年不詳),男,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雜劇作家。

錄鬼簿》將其列入“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

人物生平


賈仲明為其所撰弔詞,言其“仲文蹤跡駐金華,才思相兼關(關漢卿)、鄭(鄭光祖)、馬(馬致遠)。”然孫楷第《元曲家考略》認為“金華”乃“京華”之誤,並從《金華黃先生集》卷二六《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史公神道碑》考出王仲文乃濟寧鄆城人,史惟良(1273~1347)之師,應為金末進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此說雖難成定論,亦可供參考。

創作特點


內容要點

《救孝子賢母不認屍》寫金代故事。軍戶楊興祖被勾入伍后,其妻春香在回娘家路上被歹人賽盧醫劫持,並將她的衣服穿在另一被害的女屍身上。官府草率地判定春香是被小叔楊謝祖殺死,由於楊母拒不承認這是兒媳的屍體,堅決要求複檢,因此未能結案。後來,楊興祖立功歸家,拿獲賽盧醫,並由大興尹王翛然斷明此案。劇作著重塑造了楊母的藝術形象。她善良正直,教子有方,敢於同官府力爭,堅韌頑強,使得令史不敢當面對她的兒子採用酷刑逼供。王翛然是金代頗負盛名的清官,在雜劇作品中,是一個可與包拯媲美的人物;在《救孝子賢母不認屍》中寫得也頗有個性。
王仲文作品演出圖
王仲文作品演出圖

反映社會

全劇富於生活氣息,對金元時期社會秩序混亂、吏治黑暗的現象,有著相當尖銳的揭露。作品描繪推官昏聵、令史弄權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難,筆下帶有感情。劇中王翛然說到:“俺這衙門如鍋灶一般。囚人如鍋內之水,祗候人比著柴薪,令史比著鍋蓋。怎當他柴薪爨炙,鍋中水被這蓋定,滾滾沸沸,不能出氣,蒸成珠兒,在那鍋蓋上滴下,就與那囚人銜著冤枉滴淚一般。”比喻形象,貼切沉痛。劇中對軍戶生活也有較具體的描寫。

人物特徵

《不認屍》也是一個公案劇,所描寫的清官是王倆然,劇中先寫他以大興府尹身份外出勾軍,發現一楊姓軍戶家長李氏願以親生子當軍,而把庶齣子留在家中,王儷然贊為賢孝,繼而楊家長媳被拐,次子無端被按下欺嫂殺嫂罪名,王倚然為之斷清官司。除歌頌清官外,劇中還揭露了官府草營人命,同時歌頌了兄弟爭著當軍,賢母庇護庶子,叔嫂以禮相處,婆媳親愛和睦的楊氏一家。劇中所歌頌的屬於封建倫理道德範疇的"忠孝節義"觀念,與下層人民善良、禮讓、重然諾、共患難的優秀品質摻雜在一起,形成瑕瑜並存的複雜情況。

劇情結構

本劇劇情結構較為嚴密,曲文本色流暢,屬當行之作。劇中主角是李氏,為旦本,作者著力刻劃她的賢慧和倔強性格,最動人的是她面對"糊突"官府所作的無情譴責和堅決反抗:"似這等含冤負屈。拚著個割捨了三文錢的潑命,更和這半百歲的微軀。你要我數說您大小諸官府,一劃的木笏司糊突。並無聰明正直的心腹,展都是那繃扒弔拷的招伏。把囚人百般拴住,打的來登時命卒,哎喲,這便是您做下的個死工夫。"([滿庭芳])

個人作品


所作雜劇今知有十種,現存者一種:《救孝子賢母不認屍》(《元曲選》);
存有殘曲者一種:《諸葛亮軍屯五丈原》;
有存目者八種:《從赤松張良辭朝》、《淮陰縣韓信乞食》、《洛陽令董宣強項》、《感天地王祥卧冰》、《七星壇諸葛祭風》、《齊賢母三教王孫賈》、《趙太祖夜斬石守信》、《孟月梅寫恨錦香亭》。
《太和正音譜》於元曲家中列王仲文為上品,謂其詞“如劍氣騰空”。
現存劇本《救孝子》,頗講究戲劇關目結構,曲辭亦較俊潔。
其生平創作見《集賢大學士榮祿大夫史公神道碑》(《金華黃先生集》卷二六)、鍾嗣成《錄鬼簿》、朱權《太和正音譜》、臧懋循《元曲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