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足王
斑足王
據賢愚經卷十一無惱指鬘品載,此王乃其父波羅摩達曾與獅子私通而生者,形狀似人,唯足有斑駁,故稱迦摩沙波陀。
斑足王, 是本生故事中的王名。
斑足,梵名Kalma^s!apa^da ,巴利名Kamma^sapa^da。
音譯為迦摩沙波陀王、迦摩沙■王、羯摩沙波羅王、劫磨沙波陀王。
又作班足王、駁足王、鹿足王。
有關‘斑足’名稱之由來:
。
據巴利本生經 537 大須陀素摩本生(Maha^sutasoma-ja^taka)載,本為波羅奈國(Ba^ra^nasi^)之王子波羅摩達童子(Brahmadatta-Kuma^ra)。曾與拘留國(Kuru)王子須陀素摩(Sutasoma)等諸國王子,遊學於德叉屍羅(Takkasila^),歸國後繼任國王。因王前生為夜叉,有食人之惡習,故被食者甚多。遂招國人怨怒而將之逐入森林,然仍不改食人之惡習。一日,為捉一婆羅門食,不慎傷害己身之足,王遂向尼拘律陀樹神(Nigrodha)祀誓,若得傷愈,則必供養樹神,故又捉舊學友及國王計一○一人。后因自一婆羅門口中聽聞迦葉佛(Kassapa)所說之偈,且復受須陀素摩王之教化,乃釋放諸王,不復食人,且返國複位。此須陀素摩王即為釋尊之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