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冰鑒的結果 展開

冰鑒

清代曾國藩作品

《冰鑒》是2009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曾國藩。是一部縱橫中外的人才學教科書,一部關於識人、相人的經典文獻,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

作品介紹


《冰鑒》一部縱橫中外的人才學教科書,它因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啟迪性和借鑒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和喜愛。《冰鑒》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一部真正的智慧經典,不僅可以跨越他所屬的領域,而且可以跨越時空!
《冰鑒》一書對後世影響頗大,蔣介石的相人之法,就得益於《冰鑒》。他在安排重要人事時,也常常觀察其相貌顏色,以決定用否。蔣緯國在擔任三軍大學校長期間,該書曾被指定為學生的重要參考書。該書曾在大陸絕跡幾十年,近年被整理出版,深受讀者青睞。

解讀


國藩看相的學問——《冰鑒》這一部書。它所包涵看相的理論,不同其他的相書。他說:“功名看氣宇”,就是這個人有沒有功名,要看他的風度。“事業看精神”,這個當然,一個人精神不好,做一點事就累了,還會有什麼事業前途呢?“窮通看指甲”,一個人有沒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與人的前途有什麼關係呢?絕對有關係。根據生理學,指甲是以鈣質為主要成分,鈣質不夠,就是體力差,體力差就沒有精神競爭。有些人指甲不像瓦型的而是扁扁的,就知道這種人體質非常弱,多病。“壽夭看腳踵”,命長不長,看他走路時的腳踵。我曾經有一個學生,走路時腳根不點地,他果然短命。這種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聰明浮燥,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實。“如要看條理,只在言語中”,一個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說話是否有條理,這種看法是很科學的。
很多人頭容易昏沉,頭腦不清楚,智慧不夠,定力不足,雜念多,反應慢,這都是腦不健康的表現。腦很重要,就像中國人說的:“一分精神,一分事業”。譬如說中國有些葯說補腎,其實補腎就是補腦,腎跟腦連在一起。
有人氣質太虛,就是腦力不夠,定力不夠,身體也不好,所以走路腳跟不踮地,做事情也是腳跟不踮地。氣不夠,還要補氣,把氣好好補起,腦力、定力一切會好起來,氣充足了,運氣也會好,一個人氣充足了運氣就會好起來,財源就會發了。財氣財氣,財也來,氣也來。你看那個不得志的人,或者生意失敗的人,一看氣色就知道了;你看要去借錢的人,連話也講不出來,告訴你,就是氣癟了的樣子。
中國道家有幾句話:還精補腦長生不老;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練神還虛。證人至少有一個,我做證人。我九十歲現在的記憶力,比年輕時還要好,精力也更好。不過有時候,中國人一句老話,倚老賣老,故意跟你們裝胡塗。比如說,那些跟我很久的人知道,六七十歲時,我的頭髮比現在白得多了,現在白頭髮少了。這就是告訴大家,生命靠自己保養,保持健康長壽,甚至想健康長壽,必須要學靜。我們大家要修養要學靜,最高的原理,不靠別的方法,就是反省觀照自己,乃至不加任何判斷的觀照觀察自己。譬如我們知道這個妄想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過去、現在、未來。過去已經沒有了,未來還沒有來,說現在也沒有了。所以你靜下來的時候,不要怕妄想多,你那個知性看到妄想,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沒來,就看著現在,當下即空。常常這樣反省、體會,時間一長,你就會空靈了。如果你把握這個空靈,越把握得久越好,這個把握久了以後,你的身心、腦力、體力什麼都轉變了。照那個原理,生命是可以改變的。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於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戰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作品目錄


神骨第一
人之神猶如稻穀的精華
人之骨猶如支撐山體的岩石
透過雙眼可以看到整個人的精神狀態
面部集中了人一身的“骨相”
開門見山觀文人神骨
人之邪正最為難辨
通過動靜兩種狀態全面考察
動、靜狀態下眼中所表現出的神情
“敗器”、“隱流”之眼神
在抖擻處鑒別人的本色
“收拾入門”觀其神
表面細緻,實質粗心者不足以重用
慎重周密者可堪重用
九骨識人
骨色反映人之優劣
從骨“質”中看人之貴賤
剛柔第二
神骨之後辨剛柔
剛柔與陰陽五行
剛柔與命運息息相關
五行的順合與逆合
由內剛柔看人的心性本質
喜怒無常之人近乎粗魯
沒有激情的人近乎愚笨
考慮事情由淺入深的人較為機智
內心機智則功名可期
“粗蠢”之人多長壽
機智而豁達之人會有非凡成就
做事粗莽必半途而廢
內剛柔往往被人忽視
容貌第三
觀人姿容應以七尺之軀為限
人的姿容以“整”為貴
容貌有清、古、奇、秀之別
眼睛是面部的兩方水潭
鼻子是人面部的一座山
大嘴有大福
容貌中的貴徵與賤征
情態第四
容貌彌補骨之不足,情態彌補神之不足
長久地識人要看其精神內質
初次識人宜觀其行為舉止
有大家風度,羞澀又何妨
越是叫囂得厲害,越是不成熟
細處論取捨
情態種種之——弱態
情態種種之——狂態
情態種種之——疏懶態
情態種種之——周旋態
有缺點未嘗不能成器
察人要恆態、時態相結合
不足以論情的兩種人
卑庸可恥之輩,不足與論事
優柔寡斷之人,不足與談心
根據情態交朋友
鬚眉第五
聲音第六
氣色第七

作者存疑


當代學者張全海搜集到清代、民國時期多個版本的《冰鑒》,也發現至少道光九年(1829年),該書即已刊刻。那一年,曾國藩尚不足19歲,不大可能是《冰鑒》一書的作者。
現藏中國人民大學的“廣州拾芥園本”,書名題為《秘傳神骨冰鑒》,清代藏書家吳榮光刊刻。在跋文中,吳榮光說,“余家有《冰鑒》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無刻本,恐其湮沒也。”
此外,曾整理出版《曾國藩全集》的唐浩明,也曾明確闢謠,“筆者查遍曾氏傳世的所有文字,從未見他有隻字提過《冰鑒》一書。”他進而向讀者解釋,“為什麼託名曾氏而不託他人呢?其源蓋出於曾氏素有‘相人’的大名。”
曾國藩善於“相人”不假,《清史稿》說他“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意即,曾國藩會客時,總是一言不發地看著別人,讓人極為緊張。客人走後,曾國藩就記下此人的優缺點,從沒有過失誤。
之所以曾國藩的“相術”如此之神,是因為他見人,相的不是外貌,而是出身、才識、言行、履歷等綜合素質。換言之,曾國藩不過是知人善任而已。
《冰鑒》這本書,其七篇內容,分別是“神骨鑒”“剛柔鑒”“容貌鑒”“情態鑒”“鬚眉鑒”“聲音鑒”“氣色鑒”,看的都是外貌,如“相顧相稱,則福生”(身體各部位長得均衡即有福)“紫面無須自貴,暴腮缺須亦榮”(臉上呈紫色或者燕額虎頭的人,沒有鬍鬚也會富貴)之類,顯系無稽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