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

詞語

大荒,指邊遠荒涼的地方。以“大荒”命名的地區或者國家通常都是極指其偏遠荒涼。有時也指大災。

在《山海經》中,海內、海外、大荒指的是時空中歷史的遠方。相比較而言,海外比海內的年代要更久遠,大荒是比海外、海內更為遙遠的時代或者說時空距離。《山海經》中的《大荒四經》具體可能是商朝及其四方區域的地域考察記錄。

漢字釋意


1.荒廢不治。
《荀子·強國》:“故善日者王,善時者霸,補漏者危,大荒者亡。”楊倞 註:“大荒,謂都荒廢不治也。”
2.大災之年。
《周禮·地官·大司徒》:“大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征緩刑。”鄭玄 註:“大荒,大凶年也。”
《國語·吳語》:“今 吳 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
3.荒遠的地方;邊遠地區。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 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大言,日月所出。”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為五代道士杜光庭編錄。一卷。杜在自序中稱:“太史公云:大荒之內,名山五千,其間五嶽作鎮,十山為佐。又 《龜山玉經》云:十天之內,有洞天三十六,別有日月星辰靈仙宮闕,主御罪福,典錄 死生有高真所居,仙王所理。又有海外五嶽,三島十洲,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二 十四化,四鎮諸山。今總一卷,用傳好事之士。其有宮城處所,得道姓名,洞府主張,仙曹品秩,事條繁廣,不可備書,聊記所管 郡縣及仙壇宮觀大數而已。”
《文選·左思<吳都賦>》:“出乎大荒之中,行乎東極之外。”劉逵 註:“大荒,謂海外也。”
范成大 《送洪內翰使虜》詩之二:“峨冠方侍玉輿香,雙節飄然照大荒。”
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司馬公(袁可立)海市諸什,所謂清新開府,又建威消萌,聲震大荒之外。”
陳去病 《自陽高縣抵大同》詩:“雲鮄飛處射晴光,三 晉 雲山接大荒。”
4.空曠闊大的野外,暗寓氣象開闊遼遠之氣。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唐朝李白《渡荊門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