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是指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徽州四雕主要流傳於歙縣黟縣婺源縣一帶,多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

簡介


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
具有徽派風格的磚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種民間雕刻工藝的簡稱。徽派“四雕”以歙縣、黟縣、婺源縣最為典型,保存也相對較好。主要用於民居、祠堂、廟宇、園林等建築的裝飾,以及古式傢具、屏聯、筆筒、果盤等工藝雕刻。“四雕”的歷史源於宋代,至明清而達極盛。明代雕刻粗礦、古樸,一般只有平雕和淺浮雕,藉助於線條造型,而缺乏透視變化,但強調對稱,富於裝飾趣味。清代雕刻細膩蘩復,構圖、布局吸收了新安畫派的表現手法,講究藝術美,多用深浮雕和圓雕,提倡鏤空效果,有的鏤空層次多達十餘層,亭台樓榭,樹本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蟲魚集於同一畫面,玲現剔透,錯落有致,層次分明,栩栩如生,顯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藝術才能。

情況


徽州磚雕 傳統“徽州四雕”之一。磚雕是徽州盛產質地堅細的青灰磚上經過精緻的雕鏤而形成的建築裝飾,廣泛用於徽派風格的門樓、門套、門楣、屋檐、屋頂、屋瓴等處,使建築物顯得典雅、莊重。它是明清以來興起的徽派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份。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於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複,注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在見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複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後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生精妙無比的美感。
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
徽州磚雕的用料與製作極為考究。一般採用經特殊技藝燒制、擲地有聲、色澤純清的青磚為材料,先細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畫面的部位,鑿出物象的深淺,確定畫面的遠近層次,然後再根據各個部位的輪廓進行精心刻劃,局部“出細”,使事先設計好的圖案—一凸現出來。磚雕在歙縣、黟縣、婺源、休寧屯溪諸地隨處可見。古老民居、飼堂、廟宇等建築物上鑲嵌的磚雕,雖經歲月的磨礪,風雨的剝蝕,它們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尋味。歙縣博物館藏有一塊灶神廟磚雕,見方僅尺的磚面上,雕刻著頭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鋼鐧的圓雕菩薩,據考證這塊精巧絕倫的磚雕花費了1200個匠工,堪稱徽州磚雕藝術的經典作品。本世紀80年代,隨著歙縣古建公司的成立,磚雕作為一種實用裝飾藝術重新恢復了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