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章

明末清初“青州四大家”之一

李煥章,明末清初與壽光的安致遠諸城李澄中、安邱的張貞合稱“青州四大家”。編輯過《山東通志》、《青州府志》等

人物生平


李煥章,字象先,號織齋,樂安縣李家橋(今廣饒縣大王鎮李橋村)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生。明末諸生。痛心於明亡,遂棄舉子業,專肆力於詩古文詞,“立志堅隱,即天荒地老不復萌仕宦意。”隱入青州法慶寺內讀書,時人將李煥章與壽光的安致遠、諸誠的李澄中、安邱的張貞合稱“青州四大家”。清康熙十八年,面對朝廷徵召,賦《志不二朝》詩一首以明志:“志不二朝惟織齋,皇家爵祿視如灰(huai)白頭到死披長發,甘做大明老秀才”。氣節卓著,與顧炎武相善。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辭世。著有《龍灣集》《無學堂集》《老樹村集》等,凡百餘萬言。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諸城名士李澄中合諸集而刊削之,定為《織齋集鈔八卷》。《四庫全書提要》存其書目,並評價其文“跌宕排夏,氣機頗壯,而汪洋奔放,一瀉無餘”。《李董集鈔》還錄其遺文十四篇,與董樵遺詩二十四篇排為一卷。可惜均已遺佚。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煥章的裔孫李振甲與成象乾游於歷下,遇到濰縣名士張昭潛,便拿出家藏的部分文稿托其鑒定,又經濰縣王曾裕等人佼 閱后,李煥章的部分遺文得以刻印。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出版,書名定為《織齋文集》。全書分八卷,訂為四本,共收序、書、記、傳、書後、書事、墓銘、賦、雜著等九十一篇,約十萬餘言,僅占原著的十分之一二。另有清代詩人王士禎校閱的《李詩集遺·遺詩織齋集》一卷傳世。
李煥章(1613~1688) 字象先,號織齋,李家橋(今大王鎮李橋村)人,左參政李中行之子,與兄含章、弟斐章、玉章均為名士。
李煥章少承家學,博覽群書,為當時名秀才。明亡后,不復仕進。當道者曾多次致書起用,均遭嚴詞拒絕,立誓“志不二朝披長發,甘作大明老秀才”。因而,引起州、縣官吏的猜忌和不滿,遂以出家為名,混跡緇流,遊覽名山大川,專攻古文詩詞。李煥章尤其喜愛司馬遷柳宗元的文章。為文汪洋奔放,雄傑有奇氣,與壽光安致遠、安丘張貞、諸城李澄中齊名。當時的文壇主盟周亮工曾刊行李煥章的詩文,與商丘侯朝宗、新建陳石庄、南昌王於一相比並。李煥章與著名文人顧炎武相友善。顧炎武稱讚其文章說“李先生作書,精古文辭,其傳記、書序、志表、碑銘出入河東(柳宗元)、廬陵(歐陽修),小品大有眉山(蘇軾)意。”

個人著作


李煥章畢生從事寫作,至老不衰。他在《織齋文集》自序中說:“自鼎革后無所事,徇以文字為寄託,自耳聾后,聽聲聆音如隔重垣,詩也文也, 愈放膽為之,年垂老而不倦。”著有《龍灣集》、《無學堂集》、《老樹村集》等凡百萬餘言。后諸城名士李澄中訂其生平所著為《織齋集抄》,清《四庫全書》有目。今存《織齋文集》八卷及《織齋遺詩》一卷。
康熙七年(1668年),李煥章受聘與顧炎武、張爾岐、薛逢祚等編輯《山東通志》;另外還編輯過《青州府志》、《樂安縣誌》、《臨淄縣誌》、《益都縣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