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馬

詞語

邊馬,漢語辭彙。

拼音:biān mǎ

釋義:1、車駕兩側的馬。2、邊地的馬。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

詞目


邊馬

拼音


biān mǎ

引證解釋


1、車駕兩側的馬。
《楚辭·遠遊》:“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朱熹 集註:“邊,旁也;謂兩驂也。”
姚元之 《竹葉亭雜記》卷二:“軍行至 紅花埠 遇雨泥濘,邊馬倒斃一頭。”
2、邊地的馬。
漢 蔡琰 《悲憤詩》之二:“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鴈歸兮聲嚶嚶。”
南朝 陳 沈炯 《賦得邊馬有歸心》詩:“窮秋邊馬肥,向塞甚思歸。”
黃景仁 《順昌劉武穆祠》詩:“不教長驅得留鎮,邊馬誰敢窺 淮西?”
3、捻軍中的先鋒或偵察部隊。捻軍後期,全部成為騎兵,出軍前,先派出數百人的精銳馬隊,在前偵察,一旦發現敵人大隊,立即向主力部隊報告,如遇小股敵人,即加以殲滅。
清 王定安 《求闕齋弟子記·剿捻上》:“賊忽分股,一竄 阜陽 三河尖,一竄 新蔡汝陽,邊馬至 西華、鄧城 等處。”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一章:“這功夫,羅立海 來了。他稟告了邊馬打探的最新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