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草
凌力所著歷史小說
《星星草》是現代作家凌力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1980-1981年首次出版發行。
該小說描寫了太平天國後期捻軍革命鬥爭的歷史背景,反映了自1864年天京失陷到1868年捻軍最後失敗這四年間農民革命戰爭的暴風驟雨畫卷。該小說氣勢磅礴,格調悲壯情節曲折生動,富有傳奇色彩;語言古樸簡練,有女性作家的某些特點(如細膩);心理描寫、場面烘托等均較出色,並有較濃郁的民族風格。但該作在人物塑造上,對個別英雄人物的刻畫有過於“理想化”、“現代化”之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節的真實性。
1864年春天,西北太平軍為解天京之急,會合捻軍,星夜兼程東下。不久,天京陷落。在湖北寨陽,太平軍與捻軍合軍整編。在魯、豫、蘇三省轉了三、四千里,把清軍拖得人疲馬乏,狼狽不堪,最後在山東曹州府一舉殲敵,活捉並擊斃僧格林沁。朝廷聞報,驚恐萬分。詔令兩江總督曾國藩為欽差大臣,急赴山東督師平捻。1866年10月,捻軍在河南許州分軍。東捻軍由賴文光率領,在湖北永隆河大戰中,東捻軍痛殺淮軍劉銘傳部。湘軍忽從背後攻來。鏖戰多時,捻軍損失慘重、搶渡永隆河,大敗而退。數月後,東捻軍再下舊口撲渡漢水,但因內奸通敵失去戰機。被李鴻章圍困在膠菜河、運河、黃河、六塘河之間方圓不足七百里的圈子裡。不久,在贛榆戰鬥中,魯王任化邦被叛賊冷槍擊中,在沙場上壯烈犧牲。壽光大戰後,遵王賴文光率領部南下江蘇,於1866年1月,身負重傷被俘,在揚州英勇就義。東捻全軍覆沒。西捻軍入陝后,在十里坡大戰中擊敗湘軍劉蓉部。但聯回計劃因遭黑山派回民軍的破壞,未能實現,並被左宗棠圍困在渭北山區。張宗禹率部突圍至陝北,聞東捻被圍,星馳救援,飛渡黃河,抵達直隸。然實為“圍魏救趙”,迅即轉至山東,尋找東捻,避敵就糧。1868年8月,山東茌平大戰,梁王張朱再率十八騎死戰至徒駭河邊后不知其所終,西捻全軍覆沒。
十年內亂期間,《星星草》的作者凌力通過廣泛調查,力圖藉助於捻軍苦鬥的歷史,來抒發其憂憤的情懷,歌頌已經長眠於地下和仍在人間堅持戰鬥的人民英雄們。她先後閱讀了幾千萬字的資料,做了大量的摘記卡片;又沿捻軍戰鬥的足跡認真考察,行程近兩萬里。歷經十二個寒暑,前後七次大修改,寫出了長篇歷史小說《星星草》。
《星星草》作為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取材於太平天國失敗后革命低潮時期捻軍的抗清鬥爭這段史實。捻軍起義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革命運動。太平天國失敗后,賴文光領導的後期捻軍重舉“復國”義旗,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裡,勢如破竹,所向披靡,一斃僧格林沁,二敗曾國藩,三挫李鴻章,給清王朝以沉重打擊。但是,捻軍最終失敗了。該作品真實地反映了1864年至1868年,捻軍從失敗走向勝利,又從勝利復歸於失敗的艱苦曲折的鬥爭歷程。
賴文光的歷史原型是個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他是一個自金田起義就參加革命的太平軍老戰士,曾轉戰南北,屢建功勛。天京陷落和天王洪秀全逝世后,他在數萬捻軍將士的“請予帶領,以期報效”的重託下,毅然挑起了捻軍的重任。他汲取了太平軍和捻軍的經驗教訓,整編了捻軍,使捻軍很快從險境中孤軍崛起,幾度取勝。1868年他傷重被俘於揚州,就義前留下了一份“自述”,表現了他一生盡忠革命、凜然倔強、慷慨從容的氣節和性格特徵。
張宗禹是捻軍的一位卓越將領,百姓熱情頌揚其“能勇能謀數梁王”,他沉靜好謀、婉如寡言、儼若靜女、處事果敢、遇敵英發。他大智大勇、屢建戰功、不畏艱險、堅韌不拔,敵人畏稱為“小閻王”,李鴻章把他比作劉邦。西捻失敗以後,他帶了十八位戰士衝出重圍,“穿秫鳧水,不知所終”,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都獻給了革命事業。
曾國藩是被滿清賦予軍政大權並封侯爵的第一個漢人,也是個把太平天國革命送進血泊中的劊子手。他一方面對捻軍刻骨仇恨、立志掃平捻亂,另一方面借僧親王對湘淮軍的憎惡擁兵自守、對平捻戰爭作壁上觀;一方面板起面孔,一本正經甚至十分誠懇地告誡陳國瑞“念念不忘百姓”,另一方面殺人如麻,屠城成性,“慨然”地庇護慫恿盛軍血洗唐庄是“應殺之人,殺之無礙”;一方面與李鴻章有不尋常的師弟厚情,口口聲聲稱李為“小荃”,另一方面一旦大權在握,就迫不及待地把李的嫡系部隊推往虎口。凡此種種,是對其劊子手兼道學大師反動面目以及“偽”、“權變”思想性格所作的描繪和鞭打。
《星星草》作為一部正面描寫太平天國的分支捻軍與清廷的抗爭,免不了受當時還未絕跡的“階級鬥爭”觀念的影響,但作品表現出了成熟的歷史觀。該小說通過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面表現出捻軍領導人存在勝利時驕躁輕敵、急於求成,失敗時只講團結、遷就錯誤意見的問題。捻軍內部也出現過叛徒為敵內應,謀害農民革命將領的事件,但是,導致捻軍最終失敗的卻不僅僅是這些現象,而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住,這也充分表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是導致捻軍失敗的主觀因素。作品對這些情景的描寫,沒有迴避捻軍失敗的悲劇結局,而秉筆直書,描繪了捻軍在鬥爭中失敗的情景,捻軍將士們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場面,並以大量篇幅從社會、歷史、階級等各個方面,深刻的揭示了捻軍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和歷史規律性,具有深刻的認識價值和教育意義。
同時,清王朝統治者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殘酷鎮壓農民起義,是農民革命一時受挫的重要原因。作品深刻地揭露了清朝統治者的奴顏卑膝和賣國賊的反動面目。他們無恥地乞求“洋人做保”得來“三項援助”:軍火、糧餉、海上巡查。捻軍就是這樣在國內外反動勢方的聯合進攻下,悲壯地失敗了。作品中的這些描寫,揭露了歷史的真實,加深了讀者對帝國主義侵略本質的認識。
《星星草》塑造了眾多射風采各異的人物形象。全書寫了有百餘個人物,幾乎包括了當時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種類型的人物,其中用墨最多、寫得最好的,則是捻軍英雄和反動將領兩大類人物。賴文光、張宗禹、低化邦三位捻軍領導人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既寫出了這些英雄的共性,又突出了他們各自鮮明的個性。然而就藝術形象而言,《星星草》的反面人物要比正面人物更為生動些,尤以曾國藩為最。作家本著尊重史實,“不妄加排貶”的原則,努力使作品中的曾國藩與歷史原型“神形兼似”。對曾國藩的外形沒有臉譜化,而是寫了他“體態修碩而魁梧”、“氣字凝重”、“須髯甚偉”。對曾的思想性格,作家則緊緊抓住“偽”和“權變”兩點,將這個劊子手兼道學大師的兩面派嘴臉暴露無遺。作者繼承古典歷史小說“七實三虛”的傳統,尊重基本的歷史事實,即便是虛構,也以史實為依據,做到了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統一,這是《星星草》在創作上的一個鮮明的特色。而在作品中傾注了作者鮮明強烈的感情,對敵人恨、對英雄愛。魯王犧牲、沂山古剎三百名捻軍戰士舉火自焚等情節,慷慨悲壯,催人淚下,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是《星星草》這部在逆境中寫成的“發憤之作”的另一個鮮明特色。
《星星草》在結構採取多線布局,複式發展。以捻、清雙方鬥爭為主線,以捻軍內部矛盾和清軍內部衝突為副線,並以青年書生李如秀、名妓鄭玉鶯、江洋大盜盧騰海的命運和遭遇為輔助線。通過這樣三條線的結構,多方面多層次地開展故事情節,增強小說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
《星星草》的創作徹底改變了凌力的生活道路。1978年,史學界的學者戴逸在審閱了凌力的《星星草》書稿后,從史學的角度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且將凌力調入清史研究所工作。從此,凌力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道路。充裕的創作時間,濃厚的學術氛圍,寬鬆的生活環境,使凌力的創作進入了一個空前高漲的時期。
出版時間 | 作品名稱 | 作者 | ISBN | 出版社 |
1981年10月 | 《星星草 長篇歷史小說 上》 | 凌力 | 10071-272 | 北京出版社 |
《星星草 下》 | 10071-350 | |||
1998年11月 | 《星星草 上》 | 7-80127-532-2 | 經濟日報出版社;陝西旅遊出版社 | |
《星星草 中》 | ||||
《星星草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