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府
曹州府
曹州府,隸屬山東省,治山東菏澤,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升山東曹州為山東省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府,下轄十縣及一散州。。
山東菏澤乃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先為曹國之疆土,后建曹州之廣域。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上古時期濟濮流域古澤藪遍布,《禹貢》九澤之山東菏澤、雷澤、大野澤、孟徠渚澤、皆在境內,歷史上居於聖神地位。人文始祖伏羲、東夷之帝少昊、賢明君主帝舜、兵主戰神蚩尤、改革家吳起、軍事家孫臏、哲學家莊周、農學家氾勝之、經濟學家劉晏、文學家溫子升等大批聖賢,都出生在這裡,劉邦登基稱帝、曹操成就霸業、黃巢起義、宋江聚義等都發生在山東菏澤。
遠古時期:山東菏澤之地稱作空桑。孕育了中華第一個見諸史書的始祖母華胥。在文獻中,最早見到有文字記載的龍出於古雷澤水域。《山海經·海內東經》曰:“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首,鼓其腹則熙。
三皇五帝:雷澤湖泮誕生了中華第一個有姓氏的男性始祖伏羲;少昊生於空桑之域;炎帝是龍族為伏羲之後,起源於山東鄄城羊里水;黃帝得寶鼎於冤句(山東牡丹區);《歸藏》說:“蚩尤出自羊水”,蚩尤戰敗,肩胛骨葬于山東巨野北大野澤畔。
堯舜時代:上古部落聯盟首領堯(前2214-前2097年)、舜(前2127-前2029年)、禹(前2081年-前1978年)主要活動在這一區域。舜生於姚墟,舜耕歷山,漁雷澤(姚墟、歷山、雷澤皆在山東鄄城),陶河濱(山東定陶);堯初封陶(古陶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定都平陽(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葬於谷林(山東鄄城)。舜之師單卷居于山東單縣,董父在稯川(定陶)為舜帝養龍;禹生於戎州已氏(山東曹縣東南)之地。
夏朝(約公元前21-16世紀):境內有夏朝宗邑之地三鬷國(定陶)。《史記。殷本紀》:“湯遂伐三鬷,俘厥寶玉。”
商朝(前1559-前1046年):境中部有莘國(今山東定陶與山東曹縣之間)、顧國、黎國(今山東鄄城與山東鄆城之間)。商代始建都亳(今山東曹縣南部)、商朝第五次遷徙的都城庇(今山東鄆城北部)。夏朝勁敵曹部落於三鬷(山東定陶)故地,封為曹國,此曹國為山東菏澤最早的曹國。
西周(前1046-前771年):周天子分封天下,周文王六子曹叔振鐸封於曹(山東定陶區、山東牡丹區),建都陶丘,其他分屬宋國(山東曹縣)、衛國(山東鄄城、山東東明)、郜國(山東成武)、須句國、魯國(山東巨野、山東鄆城、山東單縣)。
春秋(前770-前476年):後期分屬宋、衛、魯三國。周平王以後,“周室衰微,諸侯強顯始,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山東菏澤大地正式成為天下諸侯商業貿易的經濟中心。司馬遷至陶地考察后寫道,“此‘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越國大夫范蠡助勾踐滅吳后,毅然棄官赴山東省定陶經商,三致千金而富,成為棄官下海經商第一人。山東菏澤成了天下交通最為發達的地方。
戰國(前475-前221年):山東菏澤為諸侯爭奪之地,前期為齊、楚、魏所轄;末期為齊、魏兩國分領。春秋以來,曾有十二次諸侯會盟於菏澤,有數十次攻伐之戰發生在菏澤,期中影響較大的城濮之戰、桂陵之戰。山東菏澤曾為宋、晉、齊、魏、趙、秦、楚各國攻伐之地。秦昭王為鞏固新占之陶丘,穰侯魏冉封於陶。
西漢(前202-公元8年):漢高祖五年封彭越於梁國,都山東定陶。景帝置濟陰郡,郡治山東定陶(山東定陶區),轄山東的定陶、冤句、成陽、乘氏、句陽、單父、成武、己氏、離狐。東部置山陽郡(治昌邑)。山東巨野東南昌邑故址是漢朝昌邑王封國都城,現存有古迹昌邑王劉賀廢冢。
東漢以及三國時期:分屬山陽郡、兗州郡、濟陰郡。東漢兗州刺史部治昌邑(巨野東南),三國時期兗州刺史部初治山東鄄城,后移廩丘(鄆城西北)。
晉朝時期:分屬高平國、兗州郡、濟陰郡。
南北朝時期:為多方割據勢力統轄。南朝劉宋時期,分屬高平郡、兗州郡、濟陰郡。北魏時期,分屬高平郡、任城郡、西兗州。北魏置西兗州,(不久改名曹州)轄濟陰郡,沛郡。
隋朝(581-619年):文帝時,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北部屬濮州(治山東鄄城),東北部屬鄆州(治山東鄆城),東南部屬戴州(廢山東永昌郡後置,仍治山東成武),以上4州治所皆在境內。南部屬宋州。606年,境內中部屬濟陰郡(治濟陰縣),東部屬東平郡(治山東鄆城)。
唐朝(618-907年):境內屬河南道,中部屬曹州(治濟陰縣),北部屬濮州(治山東鄄城),東北部屬鄆州,南部屬宋州。
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升曹州為興仁府,屬京東西路,治濟陰(山東定陶),東部屬濟州(治山東巨野)。其餘不變。
元朝(1206-1368年):中部屬曹州,東部屬濟州、單州,屬山東行省。
明朝(1368-1644年):境內大部屬兗州府下轄的山東曹州、濟寧州(濟州改治山東任城)和山東東平州,西部和北部各有一小部分屬北直隸大名府的開州和山東東昌府下轄的濮州。1368年,因水患山東曹州徙治安陵鎮(山東省牡丹區安陵集),次年再徙治盤石鎮(今山東省曹縣城區)。1371年(明洪武四年),降山東曹州為山東曹縣。1445年(明正統十年),復置曹州于山東古乘氏縣址(今山東菏澤城區),屬山東。這時的曹州雖領兩縣,但為府轄州。
清朝(1644-1912年):改布政使司為省,境內西部和東北部分屬直隸省大名府和山東省兗州府外,均屬山東省曹州府。1724年(清朝雍正二年),山東曹州升為山東省直隸州,轄區較明代不變。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升曹州為府,轄山東省的菏澤、曹縣、城武、巨野、單縣、莘縣、觀城、朝城、范縣、定陶10縣,及濮州1散州。此時轄區面積略大於今山東省菏澤市。
曹州牡丹仙子
曹州牡丹甲天下
分野:天文氐房心分野大火之次
建置沿革: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曹國,後為宋地。秦屬碭郡,漢為濟隂郡成陽、句陽、寃胊等縣地。晉屬濟陽郡,後魏改置乘氏縣屬濟隂郡,隋因之,唐屬曹州,五代宋因之,金大定六年縣廢,八年始移曹州治此,改置濟隂郡為附郭,屬山東西路。元初屬東平路,至元二年直隸中書省。明洪武初,州徙,后廢。正統十一年復置曹州於此,屬兗州府,共領州一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