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平陽的結果 展開

平陽

中國古代地名堯舜故里

平陽,乃伏羲桑梓,堯舜故里,位於山東省菏澤市胡集鎮。《禹貢》中位於雷夏澤東南岸,上古曰成,五帝時代曰平陽;西周文王第七子叔武封此為成國,稱成陽。春秋成國亡,復稱平陽。秦漢設濟陰郡成陽縣,北齊廢縣;隋文帝於成陽故城復置縣,因地近雷澤,曰雷澤縣;明曰平陽屯。清代胡姓於此設集市,改稱胡集。

簡介


《禹貢》中雷夏澤東南岸,上古曰成,五帝時代曰平陽;西周文王第七子叔武封此為成國,稱成陽。春秋成國亡,復稱平陽,為魏國東境重鎮。秦、漢、魏、晉、北朝為濟陰郡成陽縣,北齊廢縣;隋文帝於成陽故城復置縣,因地近雷澤,曰雷澤縣;唐、五代、宋、金八朝因之。金正隆雷澤城圮於黃河,降為鎮,金、元稱雷澤鎮。明洪武初,河決雙河口,淹雷澤鎮,僅餘三尺城牆。明於此置屯田,曰平陽屯。清代胡姓於此設集市,改稱胡集。

考證


平陽[中國古代地名堯舜故里]
平陽[中國古代地名堯舜故里]
文獻稱:“華胥履跡雷澤生伏羲於成,紀蛇首人身。”雷神即龍,是以龍為圖騰的氏族。伏羲是龍的兒子,中華人為龍的傳人自伏羲始。2008年春,山東省考古所發掘成陽故城,發現距今7000年前後的北辛文化,為伏羲生於成找到考古學依據。
漢學者應劭《風俗通義》引《尚書》曰:舜生姚墟。《傳》曰:姚墟在濟隂郡成陽縣,帝顓頊之墟。兩千年來,古今學者對這兩條記載從未提出過質疑。2008年山東省考古所在成陽城內發現堯舜時代的龍山文化遺址和城西堯王寺遺址,這為“舜生姚墟”在考古學上找到了依據。
按古文獻,古代帝王為龍子者僅有伏羲、炎帝、堯帝、劉邦四人,可證其為一脈相傳。漢《帝堯碑》記:帝堯之先是炎帝塊隗。太祖至其父親,名字無考。其母親是有虞氏之女陳豐氏慶都。

堯舜故里


平陽[中國古代地名堯舜故里]
平陽[中國古代地名堯舜故里]
《史記》載:“昔堯作於成陽,舜漁雷澤,湯止於亳。”史學家認為,堯興起於成陽,以此為都,德治天下,晚年禪天下於舜,舜又都此;舜又禪禹,禹繼而都此。夏啟家天下,西遷濮陽。地質勘探,成陽城地下9米——15米,有6米紅黃沙五花夯土城牆,是為堯舜禹時期都城之牆。
呂氏春秋》:“堯葬谷林。”漢學者高誘注云:“成陽有谷林。”《漢書·地理志》:“濟陰郡成陽縣有堯冢、靈台,《禹貢》雷澤在西北。”《皇覽》:“堯陵在濟陰郡成陽縣。”北魏《水經注》:“堯陵在成陽城西二里,堯母陵(靈)台在堯陵南一里。”成陽堯陵是中國文獻最早出現的堯陵,是兩漢皇帝春秋祭祀之陵。歷代地理文獻記載確鑿,今有漢堯陵五碑傳世,又有近年出土堯陵中山夫人殘碑為證。
該陵廢於北齊,唐貞觀重祭;又廢於五代,宋重祭,金、元黃泛不祭,遂被佛、道佔有。明弘治朝欲重修曹州堯陵,因故未果。清乾隆撥銀重修,因堯陵東西兩條黃河所阻,遂移往鄄城富春竹林寺,是為清濮州堯陵。
2008年山東省考古所對堯王寺村堯陵遺址進行了勘探,證明是面積達四萬平方米的龍山文化遺址,文化堆積厚達11米,可證有虞氏在其上生活年代之長。
竹書紀年》:堯禪舜后居陶丘。又云:“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史通》:“舜囚堯於平陽。”漢儒鄭玄曰:“堯晚年自陶回遊成陽,死而葬焉。”以上文獻可證,帝堯晚年回到成陽,死後葬在姚墟之上,故堯陵龍山文化遺址是舜出生之姚墟。
帝堯是以龍為圖騰的伏羲、炎帝之後,帝舜是以鳳為圖騰的太昊、顓頊之後。胡集鎮集伏羲、太昊中華龍鳳文化於一鎮,伏羲生此,炎帝採藥於此,帝顓頊、帝舜生於此,堯舜都於此,堯及堯母葬於此。古成陽是中華人文祖源聖地。無可爭議。

公祭堯舜


2016年4月22日,在成陽帝堯陵姚墟遺址之前,舉行“第一屆公祭堯舜大典”。堯、舜二帝是距今4150年前後的聖主。堯舜主政的百餘年間,中國上古社會由部落聯盟步入文明國家形態。功被千古,萬世所宗。在堯舜故里公祭堯舜,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和強烈要求。牡丹區人民政府決定在胡集鎮舉行第一次公祭堯舜大典。
堯舜故里成陽第一屆帝堯、帝舜祭祀典禮在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堯王寺村西祭祀廣場舉行,菏澤市部分老幹部和海內外中華兒女數千人參加公祭大典。
據了解,菏澤市牡丹區胡集鎮位於菏澤市的東北部,是中國歷史上雷澤湖、古成伯國、成陽縣、雷澤縣所在地。胡集鎮是中華始祖華胥生存繁衍的地方,是先祖伏羲誕生之地,是帝堯陵所在地。
胡集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搞好中華祖源景區建設,著力打造華人尋根祭祖之地,加快胡集鎮區域經濟文化中心建設,對充分彰顯牡丹區歷史文化底蘊,進一步挖掘全區歷史文化資源,使全區成為人文之祖、人根之祖,積極推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