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

佛教中的用語

往生是佛教用語,是擺脫過往的惡業業力束縛獲得新生之過程,俗稱死亡。

當下的業報身命終受生新的業報身,稱之為往生新業報身所處世界。

往生法門可令行者脫離惡世,將五濁業報身轉為清凈法器身,於此善身中聞法修行,積累功德。修行往生法門的利益不僅僅是色身散壞之後,當下即能得大利益。能消罪業,免墮惡道;能調順諸根,免受病苦;能除煩惱,增長慧根。

業報身既可以指色身;也可以指心之業力所成之業報身,如天人畜生惡鬼(參見六道)。

詳細敘述


殊勝願阿彌陀佛極凈土。極凈土彌勒凈土更加易修的凈土,具足信、願、行即可往生,永脫六道輪迴之苦。
輩觀,品觀、輩。凈土依,、、輩,輩復、、品,九品。輩觀即觀輩徒眾、修慈殺、臨終蒙聖眾迎,及勝益。
輩觀,品觀、輩。即觀輩徒眾持五戒八戒、修孝養父母之行等,及感得聖眾迎接而往生等相。
下輩觀,又作下品生觀、下輩生想。即觀下輩徒眾雖造作惡業,然臨終遇善知識,而知稱念彌陀名號,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種種勝益之相。
十六觀出自《觀無量壽經》

快速往生

與其待色身散壞諸佛菩薩前來接引,不如當下即修心,先入心凈土。如此修最快速,如此修色身散壞時去諸佛世界最有把握。因心凈土可消業障,業障輕了,身壞后就不容易被業力轉去惡世,縱使遇到惡緣,諸佛菩薩把我們接出來也容易。諸佛菩薩慈悲普無有差別,但因眾生業力不一,故有人命終得度,有人命終入惡世受報。所以《佛說阿彌陀經》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入心凈土不是得念佛三昧(俗稱功夫成片)。能入心凈土1秒則得1秒之利益,10秒則得10秒之利益,如能得念佛三昧,則時時處凈土,乃至眠時亦不昏沉非醒非睡業障不起,如是則去佛不遠,不久自得心開見佛。
如果念佛時出現昏沉、妄想、煩惱,都是正常現象。五濁惡世凡夫初修皆生昏沉、妄想、煩惱。如同治病,不可能剛吃藥病就全好了,有個癥狀逐步減輕,逐漸獲得健康的過程。
煩惱重時,口誦佛號收攝心神是個很好的辦法,凡是修過的人都親證煩惱會依深淺次第逐個消滅。待不需口念亦可收攝心神時,則憶念彌陀比口誦佛號要更殊勝。
在古代書面語的語境里,念指心念,上‘今’下‘心’,當下一心,是為念。如《佛說無量壽經》:“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又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如果口念則翻譯為‘稱’。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到下品下生時言:“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菩薩念佛往生法

心念彌陀凈土應如何念?在《楞嚴經》里,大勢至菩薩有宣講念佛之法: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這一段是專門說給修行住菩薩的,修行住菩薩讀到這就已經知道怎麼念佛了,因為修行住菩薩“心地涉知,俱得明了”。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一段則是說給一切善男子善女人,只是所得含義不同。下面分述之。
如來念佛法
修行住菩薩無生無滅,念佛不著,不著念念亦不著所念佛,故稱如來。
菩薩念佛法
以一念至誠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迴向己深心,安住於佛,廣宣正法度脫眾生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諸境真實不虛。
起諸善根以一念凈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光,以佛慈光迴向己凈心,安住於佛,廣讀大乘,以法布施利益眾生,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所現境如幻如化。
以一念至心憶念彌陀,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慈心,以佛慈心迴向己心,安住於佛,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願生彼國。待業報身死,心不顛倒,即得與阿彌陀佛及諸聖眾相聚一處,如在夢中。
聲聞乘念佛法
起善根斷惡念,以一念無惡之念憶念彌陀願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來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亂。此一心不亂能令眾生次第得天眼、天耳、他心智、神足。
凡夫乘念佛法
一心憶念彌陀願佛接引,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得佛念來接,安住佛念,得一心不亂。此一心不亂能令眾生免墮惡道。

如法修行助念

念佛要做到時時憶念需要因緣具足,如果是在家居士,工作生活諸事所纏,要時時提起正念很難,就需要兼修行法,將所修功德或福德迴向願往生。佛在《佛說無量壽經》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用了很多的篇幅講如何修行迴向願往生,因為如法修行迴向願往生是最得力的助念。
1.持戒善護己念;廣聞方等經典,聞已解實相義,解實相義已能以心行;修六波羅蜜。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凈土。
2.持戒善護己念;廣聞方等經典,聞已得不相空相(此空相不空慈悲不空善惡不空因果,否則便有相),於此不相空相心不驚動。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凈土。
3.持戒善護己念;起發無上道心,於大乘法不生疑煩惱。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凈土。
4.持十善業,不起妄想,不昏沉,不愛著四禪定解脫樂,不染著世間愚痴行,不講不觀聽世間愚痴法,不造五逆,以此善根迴向願生凈土。
5.堅固戒忍,煩惱來時能以戒心對治堅固不退直至煩惱退卻,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凈土。 (《佛說觀無量壽經》言此行有功德而不是福德。能行此行者菩提心雖未發出,但已經起用了。)
6.孝養父母,行世間善法(如行弟子規、捐助貧困、獻血等)。樂聽熏修佛法。以此善根迴向願生凈土。
下品往生者,由於業障過重已經無法憑己力自度,需有善知識救拔。

法門與往生咒

除了至心稱南無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佛還宣講了僧伽陀法門,往生咒的內容就是僧伽吒法門,佛在《僧伽吒經》中稱此法門如說修行可“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
僧伽吒法門:“問言:當於爾時說何等法?答言:爾時演說僧伽吒法門。若聞此法,當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滅一切罪煩惱休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令汝聞已速得解脫。聞四句偈令不中闕,盡一切惡得須陀洹,然後布施遠離諸苦,受苦眾生令得解脫,怖畏眾生令得遠離。”
往生咒:“南無無量光佛如來 即說咒曰:甘露湧現、甘露成就、甘露能施、甘露遍能施、遍虛空施甘露、圓滿成就(凈土見佛)。”

五逆的表法義

五逆指五種逆正法之惡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但對已發菩提心的菩薩而言,五逆各有其表法,除了不作聲聞五逆外,不行此表法之五逆也是要做到的。
父、母的表法義
父表法愛喜與貪等念;母表法無明。此二者均是佛接引眾生至塔廟之內的方便。無明是不需心意識驅動,會自行的念,意識不到所以稱無明。佛能隨順眾生無明攝受接引眾生。愛喜與貪,比如聲聞眾最開始學佛多是因為愛喜可以得福報離惡道,雖然愛喜是煩惱,但此煩惱能伏住其他煩惱,佛化此愛喜為方便救度眾生。諸如此種,佛有無量方便。那麼什麼是殺呢,因遇惡緣生惡念將這些向善無明向善煩惱伏住就是殺。還有一種方便的說法也稱為殺實際是度化,就是發了菩提心后,不再需要父母的扶助養育,此時唯依菩提心,愛喜與無明皆悉度化,方便而說為殺。
如《佛說廣博嚴凈不退轉輪經》:文殊師利言:“無明能生生死,是故名母,斷無明故名為害母。父名不正思惟及以喜愛,彼以永斷名為害父。以諸法不可壞,方便壞眾多想,亦壞諸行名為壞僧。應壞凡夫法名阿羅漢,以不滅方便滅羅漢想名殺羅漢,以不滅方便滅如來想名出佛身血,如是等想已斷已害畢竟無餘。”
在《大乘入楞伽經》中五逆則專指修觀一切法性相空寂者墮入空相,以有為空念斷愛喜、無明、善根、諸善法,於一切行著故斷一切行講的。既不是聲聞的五逆,也不是菩薩的五逆表法義。
阿羅漢的表法
阿羅漢表法善根(得三解脫離諸不善業故),因慈悲不足斷學般若或以妄心分別菩提煩惱無二之意自壞善根名殺阿羅漢。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複次大梵。有五無間大罪惡業。何等為五。一者故思殺父。二者故思殺母。三者故思殺阿羅漢。四者倒見破聲聞僧。五者噁心出佛身血。”
和合僧的表法
字面義,以愚痴增上慢心與眾僧諍斗高下。
表法義,分別諸佛法並與人說此法殊勝、此法不如彼法殊勝障礙其修行。比如分別往生凈土是鈍根法求見性者不宜修,比如分別摩訶般若為利根法求往生者不宜修。
大乘經中對和合僧的解釋: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佛言,有三種法相續,除障相應生名三三昧耶。云何彼法相續生。所謂初心不觀自性;從此發慧,如實智生,離無盡分別網,是名第二心菩提無分別正等覺句;彼如實見已,觀察無盡眾生界,悲自在轉,無緣觀,菩提心生,所謂離一切戲論安置眾生,皆令住於無相菩提,是名三三昧耶句。複次秘密主,有三三昧耶;最初正覺心,第二名為法;彼心相續生,所謂和合僧;此三三昧耶,諸佛導師說;”
以菩提心攝一切法,於一切法離妄自在,是名和合僧。當然這是如來境界,不是我們當下可受持的。但不解佛威神無量,於佛大乘法起分別我們當下即可斷。於法起分別即為見解,《圓覺經》言:“一切菩薩,見解為礙。”故欲學大乘法,當斷解礙。正如經中所言,初心不觀自性。初學佛時,菩提心尚未現前,此時不依己心唯依佛智,是為不觀自性。
出佛身血的表法
以噁心傷於己心之佛。於佛不恭敬不信乃至謗佛,或以貪著五欲之發心求於佛,或為名聞利養行法布施皆為出佛身血。